近幾年,外賣餐食被“加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每次被曝出幾乎都會沖上熱搜。給外賣貼封簽,是配送全流程的最后一道“鎖”。
4月1日起,北京《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范》將正式實施。新規要求,打包好的食品容器應封蓋或封口;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后應無法復原。
3月1日,剛剛出臺的《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也規定,外賣商家應用封簽對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如果配送的外賣沒有使用封簽或破損,外賣小哥有權拒絕配送,消費者有權拒絕簽收。
事實上,“外賣封簽”并非新詞。早在5年前,就有外賣平臺開始推廣“食安封簽”。不過,落實效果并不理想,外賣封簽并沒有大規模使用。那么,此次“外賣封簽進入地方立法”,能否促進外賣行業從業者自律呢?大家熱議的“外賣封簽”又將影響幾何?
“就算是很難吃,我也不會給他們差評,無論是店家還是外賣小哥。下次,他們在菜里給你加點什么,你能吃出來嗎?”
北京上班族小陳說,點到品質或口味差的餐食,那家店就會被他放棄,同樣,遇到效率和態度較差的外賣小哥,他也會想辦法規避,總之不會給他們差評。
“我同事有一次給外賣小哥一個差評,我們就告訴他,當心下次點的外賣。”江蘇南京的胡女士說,外賣點餐不像其他快遞包裹,餐飲外賣多數情況下沒有封簽,給差評應該慎重考慮。
這幾天,廣州的譚女士發現,經常點的外賣午餐包裝多了一個封簽,“這家店以前沒有封簽,多一個封簽總比沒有要可靠一點兒,會感覺這家店正規一些。”譚女士說,以前點的外賣多數都不會貼封簽,有時會釘上餐食信息,有時候是一段帶店家標識的膠帶,但這些與真正意義的“封簽”相去甚遠。
經常點外賣的譚女士坦言,希望外賣行業互相競爭,如果大家都能用上封簽,肯定能降低風險,外賣也能吃得更安心。
對于“外賣封簽”的使用,多數人表示支持。有了封簽,消費者下單,商家落“鎖”,騎手護送,各司其職。消費者可憑封簽確認自己的餐品是否配送規范,出了問題誰來負責,一目了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人為或意外因素帶來的食品污染。
一些餐飲從業者也表示,使用“外賣封簽”能夠從某種程度上降低風險,提升消費者對于外賣餐品的信任度。
“我不知道這個叫不叫封簽,我們都是通過系扣或者訂書機封口。”北京一家面店負責人馬女士說。
《民生周刊》記者發現,北京一些連鎖餐飲店面外賣包裝上有特定的封簽,這種封簽都是統一制作并且帶有品牌LOGO。
馬女士表示,有外賣封簽的大多是比較正規的餐飲連鎖店,市場上一些小店的外賣幾乎不貼封簽。
“定制封簽也是一部分成本,正常的封簽應該是一拆就壞,無法復原,封簽的質量也很關鍵。如果封簽很容易壞,配送員就得小心翼翼,必然影響效率,甚至不小心弄壞了造成誤解。”北京豐臺一家餐廳負責人吳先生說。
會不會有外賣員輕易取得多余封簽,也成了大家的關注點。“會不會在違規打開外賣后自行加上新封簽?如果封簽難拆,消費者又會吐槽。”在北京有過3年配送員從業經歷的張先生坦言。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近幾年,除浙江和北京外,其他省份也曾開展過“外賣封簽”推廣活動。
2019年8月,上海市市監局開始在全市推廣“食安封簽”,并于2020年9月發布地方標準和規范性文件。2021年6月,寧夏銀川市市監局聯合美團和餓了么兩家訂餐平臺,在全市推行網絡外賣“食安封簽”。
2021年11月,西藏拉薩市市監局向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下發《關于落實“食安封簽”的通知》,共計發放14萬張“食安封簽”保障外賣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囊括材料采購、加工制作、外賣運輸等多個環節,若中途缺少監控和保障,消費者便會承擔一定風險。
“外賣封簽有助于完善網絡餐飲服務的食品安全機制,促進網絡餐飲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提質。”

北京東城某商場內排隊等待領餐的外賣小哥。圖/于海軍
《新華日報》評論員梅劍飛認為,外賣極端事件雖是偶然事件,卻揭示了配送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沒有封簽的外賣,確實存在安全漏洞。一個小小的封簽,物料上并不會增加太多成本,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不確定性,擋住伸向餐品的“黑手”。
“貼上封簽后,面對封簽異常的外賣,消費者就有權拒絕簽收,這也能倒逼餐飲外賣行業,使其標準發展,規范發展。”梅劍飛說,外賣封簽有助于完善網絡餐飲服務的食品安全機制,促進網絡餐飲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提質。
互聯網經濟專家高揚表示,外賣餐食貼上封簽,就意味著在全流程留痕,遇到問題外賣,流程就可以追溯,責任認定清晰,可以減少不同主體間相互“甩鍋”,消費者點外賣會更安心。
當然,高揚強調,各地要讓“外賣封簽”規定更加有力,有待于在后續落實過程中進一步細化規范,及時“打補丁”。
高揚舉例,會不會有外賣員輕易取得封簽,違規打開外賣后再自行加上新封簽?對于這些操作,不妨通過“一餐一碼”等方式,加以規避。
業內人士指出,外賣食品安全問題牽涉商家、外賣員、消費者等不同群體,再加上其間存在多重場景的轉換,治理起來并非易事。需要精細化治理,應該明確具體的責任主體,分階段、分流程監管。
“外賣封簽是外賣行業規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將來還需要餐飲店家、網絡平臺、配送從業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北京某餐飲連鎖店負責人李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