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怡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2015 年 1 月,原國家旅游局印發的《關于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即,運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和裝備,充分準確及時感知和使用各類旅游信息,從而實現旅游服務、旅游管理、旅游營銷、旅游體驗的智能化,促進旅游業態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智慧旅游引領傳統旅游產業升級,傳統旅游業務迭代重組,面對產業、行業的高質量飛速發展,對旅游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也需要對接新技術、新崗位、新變化,實現新型旅游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方位提升。
智慧旅游是“互聯網+旅游”產生的經濟新形態 ,它有效連接人與資源,旅游資源上網進行旅游素材采集;連接人與服務,通過在線服務實現服務的創新模式;連接人與文化,通過線上表達使文化呈現更加生動、新潮,充滿時代感;連接人與活動,通過虛擬團隊,進行活動的組織與策劃。所以,“互聯網+旅游”改變著大眾出游模式和旅游體驗,從而也催生在線旅游服務、旅游網絡營銷、旅游企業網絡運營、旅游資源制作、旅游新媒體運營等新崗位,需要對標新業態、新崗位、新變化提升旅游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新技術都得到廣泛運用,傳統餐飲在無接觸服務、網絡點餐、智能廚房方面進行全新的技術升級與改造;在住宿方面,智能酒店通過精準的顧客畫像與需求分析,從軟件和硬件方面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出行方面,智慧立體交通網絡,真正實現了“快旅慢游”的全域旅游新局面;在游覽的過程中,提升游客體驗,智能講解服務、智能導引服務,云景點,使智慧景區建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娛樂環節充分體現文旅融合,運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打造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讓文化旅游成為消費新的風向標。智慧旅游運用新技術開創智慧旅游全新的工作場景,如智慧酒店、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博物館,這些“倒逼”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現跨界融合、跨學科融合、跨專業融合,用新職業、新崗位、對照人才培養模式的巨大改革(見圖1)。

圖1 新技術在旅游六要素中的運用
旅游類專業畢業從事與智慧旅游技術管理與服務工作崗位或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
非旅游類畢業現從事與智慧旅游技術管理與服務工作崗位或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
從事與智慧旅游技術管理與服務工作崗位或相關崗位工作的旅游從業人員。
收回有效問卷273份,訪談問卷20份,經過在線SPSS分析軟件對問卷數據信度進行分析,得出通過問卷設計收集的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很高。
1 需要綜合素養與能力全面提升
受訪者更加看重“職業道德”(85%)“職業意識”(81%)“職業行為習慣”(75%),其他包括“身心健康”“網絡完全、信息安全意識”占比都在六成左右。新一代受訪者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對新技術的敏感度和求知欲較強,反饋數據說明崗位基本素養就是強調“職業化”。智慧旅游人才培養,要立足職業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式都要實現與職業崗位的緊密銜接,職業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首先轉變思維,對職業新變化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響應能力,專業群和課程體系要實時跟進,及時動態調整,跟得上職業變化的速度(見圖2)。

圖2 基本職業素養分布
2 需要計算機與旅游專業知識深度融合
受訪者比較認可備選選項羅列的崗位所需基本知識,占比接近。其中,首選“客戶關系管理方法”(57%)和新媒體運營(48%),認為“旅游數據分析”“應用寫作、應用數學、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知識”“智慧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智慧旅游產品推廣營銷與策劃”等基本知識重要性接近。計算機知識是基礎,關鍵點是計算機知識如何旅游領域的具體運用,基礎知識融合,凸顯新技術運用是智慧旅游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識。
3 對客服務仍是基本技能
受訪者首選“咨詢交流、談判”(69.2%),其次為“大數據收集、統計”(44%)、“新媒體推廣”(42.9%)、“撰寫文案”(39.9%)。反饋數據說明旅游服務仍然是智慧旅游技術應用相關崗位最重要的基本技能,無論智慧旅游技術如何發展,面向游客的服務仍然是最基本的技能,以人為本,培養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技巧,提高服務質量。
4 核心技能體現創新與創意
受訪者首選“新媒體運營”(52.8%)和“銷售策劃創意”(44.7%),其次為“智慧旅游產品開發”(35.9%)。反饋數據說明新媒體、營銷及計算機相關技能是智慧旅游技術應用相關崗位的核心技能。新媒體的運營與市場策劃,充分體現創新與創意,使核心技能突破傳統,更加需要個性化的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創新,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
5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體現“做中學”
反饋數據說明“工作實踐”(82.4%)、“見習、跟崗、頂崗”(68.1%)、“頂崗實習”(60.8%)、“校內專業課程”(54.2%)、“企業培訓”(54.2%)的畢業生勝任崗位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反饋數據說明“工作實踐”(82.4%)、“頂崗實習”(60.8%)、“校內專業課程”(54.2%)和“企業培訓”(54.2%)是畢業生獲得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工作實踐”(79.1%)、“見習、跟崗、頂崗”(68.1%)、“企業培訓”(51.7%)和“校內專業課程”(49.8%)是畢業生獲得核心技能的重要途徑。可見,工作實踐、頂崗實習、校內專業課程和企業培訓是畢業生勝任崗位最快最有效的途徑。由此得出,智慧旅游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標準要突出實習實踐,強化校企合作力度,增加學生實習實踐比例。
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互聯網及相關服務的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和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職業群;能夠從事智慧旅游系統運維、旅游商務數據分析、旅游電商平臺運營、旅游數字資源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第一,走向“互聯網+旅游”新時代;第二,職業素養、知識、能力滿足崗位新需求;第三,職業資格證書樹立新標桿;第四,課程升級,適應新職業新變化,第五,教學改革成果顯著,探索新模式;第六,課程設置與崗位的匹配程度呈現新變化;第七,教學場景與手段,研究新方式。
課程體系環環相扣,注重邏輯關系,互為支撐,彼此呼應。專業基礎課程,夯實基礎,做到人才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專業核心課程拔高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涉及崗位的技術領域,強化新技術領域的應用,注重行業發展前沿,課程具備一定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如:旅游大數據分析、服務機器人實施與運維、三維建模設計;專業拓展課程體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體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設計,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修,使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見圖3)。

圖3 課程體系構建圖
智慧旅游是迎合旅游市場細分裂變、消費人群趨向轉移、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多重需要的新領域、新興專業,院校師資儲備、實訓教學、能力認證等多個人才培養因素和人才培養方案還需要多輪次反復實踐才能摸索出符合時代、行業、經濟需要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
智慧旅游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方向,智慧旅游背景下產生新的工作場景和新的崗位需求,為新型旅游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將需要高校培養和輸送更多的高質量優秀人才,在校企協同融合的發展過程中,也將面臨更多的問題,需要學界和業界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