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涓
重慶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重慶 40133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產教融合、校企協作的政策指導性文件,強調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推動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成人高等院校自我發展及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和重要途徑,是一種學校與地方行業、產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升級及成果轉化中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從高等院校角度看,校企合作是學校服務企業的一種教育表現形式,其發展不僅體現在外延式的數量發展、外在辦學形式的變化,并且涉及其內在精神及價值的提升,這就是我國繼續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要求,既要重視規模與數量,又不能忽視質量與效益。
隨著我國民航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一大批航空服務類就業缺口,因此許多高校利用繼續教育辦學平臺,紛紛開設航空服務類專業,與企業開展了積極的合作與共享,走上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的培養核心理念大致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德技并修、強化實踐;課證兼顧、成果轉化。然而,即便如此,目前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也面臨特色不明顯、內涵不足、實踐性不強等瓶頸問題。因此,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破辦學同質化、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特色專業成為新時代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校企協同培養是繼續教育促進自我發展及社會服務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與地方行業、產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升級及成果轉化中的共建共享途徑。協同培養是一個有機整體,校方、企業方分別是其中一部分。校企協同能否實現最大的價值,達到最大公約數,有賴于校方和企業方的全過程分工合作和全領域協同共享。
校企協同培養的實質是指校方和企業方在合作過程中實現協同各方的共同利益。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復合應用型專門人才,因而校企協同中的主體仍然是高校,校方應當主動挑起大梁,明確辦學定位和培養重心。企業作為校企協同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最大獲益者,應當堅持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將著力點放在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上。
特色專業建設的重心在于“特色”兩字,以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目標,而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即是“特色不突出”,集中表現在建設定位失誤、無法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培養目標偏失、錯估了自身辦學條件;課程設置不合理,忽視了教學對象的差異性;過程管理不到位,教學針對性不強等。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培養方案落后、資源投入不足、責任體系不全、師資團隊不強等。
繼續教育的鮮明特征是面向市場需求,目前航空服務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領域有空中服務、地面服務及高鐵郵輪其他服務等??梢?,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十分重要。
目前隨著國內民航事業高速發展,許多院校都開辦了航空服務類專業。但是,繼續教育校方依托的學院為旅游、藝術、管理、音樂等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缺少對一線民航服務崗位工作具體要求的深入了解。在人才培養環節,出現一些照搬他校培養方案的現象,沒有根據自身辦學優勢和地方市場需求在培養方案上展現出特色和品牌,導致其培養質量和知名度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總的來說,經費投入、場地投入、人員投入等都存在不足情況,使得特色專業建設受阻,辦學條件落后,跟不上時代步伐。這一方面存在校方管理高層參與繼續教育發展的程度不高因素,另一方面也存在企業方不作為不配合的因素。
航空服務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相關的設備、設施予以實踐教學的支持,這涉及經費的投入,一般這類投入屬于企業方的投入,但是目前也存在企業方經費投入不足現象,有些是在購置階段投入不足,有些是維護階段投入不及時。在經費投入上,若只寄期望于向學生收取技能培訓等更高的學費,會導致招生越發困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同時,航空服務教學中的模擬艙等設備需要較大的占地,部分企業提供了整套實踐教學設備,還存在校方場地投入不足的情況,造成人才培養不暢。同時,繼續教育學生基礎較差的特殊性、航空服務專業本身的管理高需求等,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投入,目前在這方面也存在短缺。
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校企雙方的責任不明確或者責任任務執行不到位,從而造成了管理混亂,無法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標。學校教育屬于非功利性的,雖然繼續教育具有市場性質,但是其本源還是“為國育才”,而企業方的目的是追求利益,因此二者在教學管理上必然存在分歧,這就造成了雙方在履責方面無法落實落地。
師資團隊不強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特色專業帶頭人,在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的打造上,企業方或有經驗豐富的企業家,但是其對專業的人才培養并不精通,教師對民航領域又不精通,因而許多學校并沒有打造一支專業的師資團隊,更是缺乏專業帶頭人來整體規劃和建設。二是校方師資的缺乏,現有的航空服務類校方,大部分是缺乏民航背景及民航辦學歷史的。其繼續教育學院沒有相應的民航師資,所外聘的教師大都為校內原有的旅游、禮儀、外語等相關專業的,并且沒有進行民航方面的培訓。三是企業方師資教學能力不足,現有的企業方師資大都來自航空公司的乘務員,其缺乏教學經驗和教師素養,在學生思想教育引導、綜合素質提高方面未能盡到很好的責任。
辦學理念是一個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與靈魂,是特色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型、前瞻性的辦學理念能夠決定特色專業建設的成效。因而,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的建設首先要開創一個展現行業個性、市場需求、注重全過程深度校企協同的辦學理論,以服務于特色課程的打造、特色人才的培養。要圍繞“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航空服務類人才”為中心,將“合作辦學、合作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及合作發展”形成常態化制度化落實,方可突破地方高校繼續教育的辦學瓶頸,推進特色專業的建設。
以航空服務類行業就業崗位所需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分模塊構建校企協同的培養方案。通過市場調研,定位空中服務、地面服務及高鐵郵輪等其他服務不同崗位的共性和特性,劃分出不同培養模塊。通過對個人綜合素質的分析,搭建德育素養、專業基礎、文化素養、職業規劃、拓展提升等不同培養模塊。結合學生的不同學期,將各個模塊進行校企分工負責制,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
同時,要注重人才培養方案的與時俱進,即根據市場動態需求變化,及時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完善。要實時做好充分調研,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態勢及市場供求情況。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與地方經濟相結合,分析透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掌握好校企合作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充分做好規劃和調整。
繼續教育的專業建設應以應用型需求為準則,即建設、生產、服務、管理等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那么,若能針對繼續教育的特點,打造繼續教育領域的航空服務類專業的精品課程,創新其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優勢,將能有效地促進實現特色教學。
航空服務類專業應該結合其行業資格標準和崗位需求,積極開發校企協同參與的精品課程,既體現校方教學優勢,又展現企業方個性特色,還能根據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體現出繼續教育的特色,改進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一步編寫特色教材,形成自己的品牌與特色。目前,繼續教育的教材編寫還十分陳舊,企業方可以利用自己的實踐優勢,與校方理論課教師合作編寫特色教材,助力打造精品課程。
校企雙方推選一名綜合素質高、經驗豐富的教授為專業帶頭人,牽頭負責特色專業的打造,將校方聘請教師與企業方教師凝聚起來,共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校方可為企業方教師提供提升教學能力的培訓,企業方可為校方教師提供實踐交流平臺,實現教師優勢互補互進。同時,雙方教師可以就職業技能、科研提升方面進行合作,實現能力共同提高。
校企雙方在經費投入、場地投入上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實訓實習教學點和實習基地,打造校內外聯動的人才培養平臺,增加學生的實習、實訓、見習、研習等機會,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人員投入上給予支持,校企雙方共同做好學生管理、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工作。同時,在此基礎上,夯實管理評價制度,保障辦學穩步前進。
特色專業是繼續教育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其內涵化辦學的亮點。繼續教育航空服務類專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著力打造特色專業建設,即要創新辦學理念,搶抓發展機遇,深化校企協同,改革培養方案,建設師資隊伍,開創精品課程,編寫特色教材,完善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