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冉冉 張佳佳
鄭州財經學院,鄭州惠濟 450044
黃河見證了中華文明發展史和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豐富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挖掘和傳承黃河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示范區作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通過打造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以示范區建設為引領,促進黃河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建立大規模的黃河文旅產業,既有利于謀劃黃河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有利于鄭州大都市的建立以及讓中原經濟更精彩發展,都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
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的省會,現人口數量居中部第一,集聚各地域文化,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中樞。同時,鄭州市先天的地理優勢,使其歷史文明起步較早,孕育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輝煌璀璨的社會文化蓬勃發展歷史(見表1),其中代表性的當數黃河歷史文化。處于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鄭州市內有歷史古跡二百七十九個,其中有距今八千多年的裴李崗文化代表性的黃河文化遺址,墓葬一百二十九個,石窟、石刻六十個;陵園十二個,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十三處,省級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七十六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十四處。全市博物館館藏藏品兩萬多件,其中一級品六百余件。

表1 鄭州市黃河文化資源
除此之外,在鄭州市各地域內形成了各自的黃河文化特色并形成文化圈(見表2),比如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等影響深遠。

表2 鄭州各區域黃河文化特色
1 水利景觀類
黃河流域鄭州段,處于黃河的第二階梯處,黃土高原的終點,“懸河”的起點,地理環境差異明顯,較大的地理環境差異演繹了此處的獨特環境。
2 生態觀光類
黃河流域鄭州區域段地處黃河的中下游,這一地段既是黃淮平原的起點,也是黃土高原的終點,地形多樣,其中平原、濕地、林地、河灘地密集,湖泊交錯,可謂自然風光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品質較高。
3 農業類
鄭州段沿黃河一帶地形以平原為主,特別是黃河文化公園以東地帶,為農業旅游發展提供先天的優勢。毗鄰黃河的狹長地段,如中牟縣的雁鳴湖濕地性湖泊特色突出,農業基礎良好,適宜發展農業觀光旅游。
4 旅游小鎮
鄭州段沿黃地域面積較廣,周邊遍布風情小鎮,又各具地方特色,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可謂是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尤其在建設初期。整體上,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投融渠道不暢,投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造成對黃河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質量不高,基礎設施薄弱。
由于人才資源的匱乏,使得對黃河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不夠,文物利用度不高,造成人們對黃河歷史文化的理解不深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文化內容的要求隨之提高,粗放的文化產品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文化需求,飽滿的且精細制作的文化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人才結構不平衡,鄭州市從事文旅行業的高端人才較少,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文旅產業所需。鄭州市的黃河文化旅游的開發正處于初級階段,對黃河文化的挖掘不夠,文化內涵不豐富,沒有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一些獨特的黃河文化旅游資源,因為開發人員的能力不夠,導致鄭州段黃河文化旅游資源的影響力不強。同時,在對鄭州區域的黃河文化旅游的宣傳方面,做不到對黃河文化內涵的延伸。特色是文化旅游的靈魂,鄭州區域黃河文化不乏特色,但缺乏對這些資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整體上,黃河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深度不夠,只是小部分的黃河文化元素的簡單展示,卻對黃河背后的文化展示不足,缺少能體現黃河文化魅力的知名旅游品牌。
黃河文化旅游資源上下游產業鏈未進行合理連接與拓展。目前鄭州在黃河文化元素與旅游元素互動過程中,僅有某一層面的交流融合,沒有對衍生產品市場的再研究與再挖掘,也尚未構成完善的旅游文化產業鏈。加之,整體規劃欠缺,鄭州各區域黃河文化旅游發展各自為政,尚未構建成體系的黃河文化旅游系統,從而使黃河文化的整體效應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梳理鄭州區域內的黃河文化元素和旅游元素,整合黃河文旅資源,探討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路。文旅示范區是各區域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獨特的文化旅游勝地,鄭州市可以通過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的重點建設,滿足民生文化需求,解決黃河文旅發展融合的問題。
所謂景觀引領,點狀開發,即是打造鄭州區域黃河標志性景觀,同時文化與生態并重,各區域聯動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
工程驅動,標志性景觀可以為重大水利工程。河南段黃河旅游景觀集聚,有“城摞城”“地上懸河”等黃河奇觀,先天的地理獨特景觀對打造鄭州區域黃河段重大水利工程十分有利,同時水利工程旁環繞黃河文化元素,開展“一河兩岸”濱水黃河文化+觀光游憩工程,都市景觀風貌+黃河文化,環境治理與量化工程+黃河文化元素等項目,提升鄭州市文化與觀光功能,打造“懸河歷史文化夜景”品牌,使水利景觀與黃河文化相融合,生態與文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鄭州段區域處于黃河文明的中心位置,對發揚光大黃河文明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優勢。可以繼續推動黃河沿線的各類遺址公園、黃河博物館、黃河文化公園、黃河天下傳統文化產業綜合體、滎澤古城文旅融合發展項目、鄭州市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及交流中心、二七文化片區、“天地之中”全球文化遺產景區提升工程、二砂文創園區“十大重點文旅工程”為代表的標志性文旅項目建設與發展。
鄭州新鄭市代表性地標之一—具茨山,富存黃河文化遺跡,軒轅廟,黃帝大宗祠,嫘祖洞等各具特色,同時,新鄭市是黃帝故里,每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已經成為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結合新鄭市的具茨山自然資源以及黃帝故里文化資源共同開發世界中華民族級代表性建筑的軒轅黃帝巨型立像和百姓拜祖廣場,樹立中華兒女共同仰望的物理地標和精神地標。
鄭州鞏義市是河洛文化主要核心地帶。鄭州鞏義市是洛河和黃河的交界處,兩河交匯所產生的漩渦這個獨特的地理優勢產生了太極八卦的周易文化,因此“河圖洛書”應運而生。鞏義市可以繼續發揚太極八卦和河洛文化,依靠黃河與洛河的交界地段建造標志性的河洛八卦文化地標。
鄭州黃河文化資源散而不聚,缺少統一聚合的平臺,沒有形成有效的旅游線路。整合黃河文化資源,合理規劃文化布局尤其重要,線性開發周圍黃河文旅資源,由線帶面,打造系統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
整合黃河歷史古文化,建設沿黃遺址公園帶,可以依托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鞏義雙槐樹、漢霸二王城、青臺遺址、西山古城、小雙橋遺址、滎陽故城、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等黃河沿線重要遺址,建設沿黃遺址公園帶,串點成線,系統展示中原地區的黃河文化發展主線。同時以黃河中央休憩園區為中心,沿黃以黃河古鎮為點綴,加之一些度假酒店和農業莊園為依托,打造黃河大型濱河公園。總之而言,黃河文旅資源開發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合各區域的文化旅游資源,發揮黃河文化旅游線路的整體帶動效應。
文旅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鄭州的高校應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培養急需的文旅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鼓勵學生為黃河文化文旅產業出謀劃策。加強文化旅游企業與高校合作培養創新型、專業性人才,大力開展黃河歷史思想文化傳播及闡釋,加強黃河人文精神研究,進一步發掘黃河文化所具有的新時代內容和當代價值。
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打造體驗式的文化示范園,建設“內容體驗和衍生品開發”為主要特色的黃河文旅綜合體,做好文化品牌營銷。對于衍生品開發,通過體驗和休閑度假的方式來游覽,比如利用短視頻宣傳、民宿度假、低空旅游、網紅景觀等來帶動黃河旅游的發展。如可以把黃河文旅休閑度假地區打造成網紅景觀,擴大宣傳,吸引更多年輕人切身感受黃河文化,關注黃河文化,體驗黃河文化的內涵和精神。
通過梳理鄭州區域內的黃河文化元素和旅游元素,整合黃河文旅資源,探討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路。文旅示范區是各區域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獨特的文化旅游勝地,鄭州市可以通過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的重點建設,解決黃河文旅發展融合的問題,抓住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機遇,滿足民生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