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徑體育運動發展與訓練——評《多維視角下的農村體育研究》

《多維視角下的農村體育研究》
作者:魯麗、裴東景、楊蘅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ISBN:9787517073253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越來越注重個人健康狀況,并紛紛加入到全面健身的行列中,正快速發展的農村也不例外。由魯麗等編著的《多維視角下的農村體育研究》于2019年4月由水利水電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在多維視角下,對農村體育的不同方面進行研究和論述。全書結構組織合理,涵蓋廣泛,首先詳細介紹了體育運動發展概況;其次分別對體育文化的基本理論、農村體育的發展概況、農村老年人體育生活研究等展開系統闡述。該書通俗易懂,從不同的視角對農村體育的發展現狀深度解讀,為新時代農民全面健身發展提供參考和依據。
盡管我國近幾十年的競技體育水平迅猛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一些運動項目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田徑運動,這一差距不僅表現在運動成績上,還反映在人力資源方面。我國基礎體育教育中的田徑運動相比于其他科目發展較為遲緩,尤其是農村體育的田徑運動,而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場地原因。相比于城市中的學校基本上具備設施齊全的體育場和運動設施,農村學校很少具備這一條件。受限制于學校的辦學規模,絕大多數農村學校沒有能夠達到田徑訓練、比賽標準的場地,比如200米及以上的跑道、100米直道、力量訓練房和投擲類場地等,極大地限制了農村地區的學校開展田徑運動的相關教育訓練。
(2)師資原因。師資力量同樣也是制約農村地區田徑運動發展的重要原因。相比于城市中的學校一般都具有完備的師資力量,專職的田徑教師在農村學校中幾乎沒有,甚至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都由其他科任老師代課。學生缺少專業的運動指導,不能接受專業的田徑訓練,自然制約了農村地區田徑運動的發展。
(3)觀念原因。一方面由于地處于農村地區,許多家長具有著重文輕體的觀念,認為自己的孩子要好好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當中,提升文化課成績考一個好的大學才是出路,參加體育訓練會嚴重影響文化課的學習;另一個方面就是現在的孩子往往是嬌生慣養,家長們不忍心讓孩子進行枯燥乏味且艱苦的田徑訓練。這兩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田徑運動的發展。
(4)學生自身原因。相比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田徑運動訓練往往枯燥乏味,因此許多學生對田徑運動產生抗拒心理,對田徑運動提不起興趣。相比于與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可以在運動中獲取更多的樂趣,田徑運動更加枯燥且更加需要體能的支持,往往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
田徑運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體質,還具備大部分運動項目取代不了的健身效果,有利于促進人體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靈敏度等綜合運動素質的提高。雖然我國農村建設蓬勃發展,但在農村中田徑運動的開展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對田徑運動的理解還停留在競技運動的層面,忽視了這一運動的健身功能和價值。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農村田徑體育的發展。
(1)明確運動目的。學生在參與田徑運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進行運動的目的和意義。要讓學生明白,參與田徑運動訓練不僅是為了參加比賽獲得榮譽,還能增進健康、增強體魄,在其他運動中獲取更佳的運動表現,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田徑運動訓練中。
(2)加強家校溝通。學校要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引導,加強他們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科學、適度、規律、合理地參加田徑訓練不會對學生文化課成績造成影響,反而會使學生身體素質不斷提高,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當中。同時也要多邀請家長到校來觀摩學生的田徑訓練,親身了解學生參加田徑訓練的動態,提高學生運動自信心的同時也能讓家長對孩子更有信心。
(3)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要根據學校體育的任務和目標來制定訓練計劃,在實施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既要明確各個階段的訓練任務和目標,又要根據不同階段的任務來制定計劃,采用適當的訓練方法,控制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既要涉及基本運動訓練,又要注重個性發展;既要進行整體訓練,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既要達到預定負荷要求,又要安排好訓練后的恢復。
(4)加強體育設施及師資力量建設。學校要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盡可能為學生參加田徑訓練提供一塊功能齊全的運動場地,這是學生進行田徑訓練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此外,師資力量的建設同樣重要,學生參加田徑訓練活動離不開科學、專業的指導,專業的田徑訓練指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田徑訓練的過程中更加專注投入,獲得更佳的運動表現,規避或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以及加快運動恢復。
田徑運動具有全民健身的全面性、普遍性以及適應性,在我國大力發展田徑運動的形勢下,通過擴大推廣范圍,加大推廣力度,選擇進行田徑運動的鍛煉手段和方法,明確運動目的,加強家校的溝通,組織進行科學訓練、加強體育設施和師資力量,才能讓田徑運動深入到農村中。
(許輝,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社科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