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愛蘭(山東晉煤明水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200)
當前,隨著水污染事件的不斷涌現,人們對水質污染問題加強重視程度。當氨氮廢水被隨意排放之后,就會對水體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因此,氨氮測定成為水質監測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想要使氨氮測定工作順利開展并獲得精準的測量結果,就要對影響氨氮測定工作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氨氮測定工作順利開展的方法有效制定,以此來使氨氮測定精準性得到提升,從而使水體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文章從以下方面來對影響氨氮測定結果的因素全面闡述。
水質監測內容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氨氮測定,這也是研究水體污染的有效方式。在氨氮測定的基礎上,可以對水體中氨氮含量進行精準的分析和測定,并對水體污染的原因全面分析,從而為水體污染現象的有效避免提供基礎保障。通常情況下,氨氮測定以顯色劑對比法為主,其原理是當水體中存在游離態氨氮離子時,該離子可以和試劑之前發生一定的反應,以此來使黃棕色絡合物得以形成。對黃棕色絡合物的顏色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能夠對水體中氨氮含量有效判斷。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即顏色越深氨氮含量越高。當利用目比色法來對氨氮含量有效測定時,該含量的范圍以0.02~2.00 mg/L為主,吸取0、0.50、1.00、3.00、5.00、7.00以及10.00 mL銨標準使用液放置于50 mL的比色管中,相應的氨氮為0、0.005、0.010、0.030、0.050、0.070以 及0.100 mg。加水直到標線位置,隨后加入1.0 mL的酒石酸鉀鈉溶液進行搖勻。放置于1.5 mL的納式試劑混勻,靜置十分鐘后在420 nm的波長處使用光程20 mm比色皿(加入1.0 mL鈉氏試劑混勻,10 mm比色皿),按照無氨水作為參比進行吸光度檢測。為了使氨氮含量的測量精準性明顯提升,可以對分光光度法有效應用,以此來使監測濃度范圍控制在0.05~2.00 mg/L[1]。
測定水體中氨氮含量對于明確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全面分析氨氮測定數據可以對污染物含量有效推測,以此來對氨氮含量是否超標以及水質能否正常使用等有效確定,進而分析氨氮超標以及污染物質出現原因。另一方面,氨氮測定能夠明確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成分和指標,并根據化學分析法,來對污染物的具體信息更加有效檢測[2]。
在氨氮測定方式下,可對水質中的污染物含量以及種類等全面監測,并使測定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得到確保。因此,對氨氮測定結果的精準性進行全面保障也是水質監測有效性得以提高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就需要環境監測部門對氨氮測定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強,這樣在開展相關水質監測工作時,利用氨氮測定的方式會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明顯提升,從而為后續分析和質量等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的支撐。
水環境中主要的污染因素之一為氨氮,在對水體環境全面檢測時,人們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方式是水體檢測,從而分析水質污染的具體狀況。因此,在氨氮測定的基礎上,可以對污染物氨氮指標間接測定,之后在化學方法的作用下,使組分測定得以實現,以此來有效確定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從而使水質監測需求得到全面滿足[3]。
在監測氨氮物質的過程中,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檢測方法之一為光波法,即光波長度會影響氨氮物質的測定結果。由此可知,在監測氨氮物質時,合理化選擇光波長度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使光波長度對氨氮物質測定結果的影響得到一定的削弱,以此來使測定結果的精準度明顯提升。光波長度處于400~435 nm范圍內時,顯色劑吸光度相對較小,但標準液顯色吸光度卻相對較大(如表1所示)。

表1 光波長影響結果表
當光波長為420 nm時,顯色劑吸光度相對較大(顯色劑還是標液吸光度),由此可知,光波長為420 nm相對適宜,并可以使氨氮物質測量結果的精準性明顯提升。簡言之,在水質監測工作中,光波長短對氨氮測定結果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使測定結果中出現一定的偏差。如果選擇的光波不在合理范圍內,就會使水質監測工作需求受到明顯影響[4]。另外,需要對光波長在氨氮含量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全面考量,當分析結果出現錯誤時,就會使氨氮測定結果的精準性受到明顯影響。
如表2所示。在測定氨氮的過程中,如果應用的方法是納氏試劑法,就會導致水樣出現渾濁狀態。相關的干擾物質以金屬離子和有機物為主,金屬離子主要是以Ca2+和Mg2+為主。另外,將酒石酸鉀鈉加入到離心后的澄清水樣之中,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遮蔽效果。之后將納氏試劑加入其中,水樣依然會呈現渾濁狀態,從而使比色情況無法順利開展。從顯色原理中可知,水樣pH值能夠直接影響顯色結果。加入到納氏試劑之后,溶液顯色pH值適宜范圍以11.8~12.4為主,當處在酸性條件下,反應會朝著反方向來全面開展,并且顯色反應不會出現。當試樣處于強堿性條件時,大量的HgO·Hg(NH2)I 使試樣的渾濁性明顯加強,從而使比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表2 水樣pH值對測定氨氮濃度測定的影響
從表2中可知,當pH值處于8~10時,濃度也處于最高值。水樣在實施保存和運輸操作時,需要將硫酸加入其中完成相應的酸化。因此,在測定水樣時,在顯色之前,需要使pH值處于堿性狀態,但堿性不宜過強。
在實驗過程中應用的水以無氨水為主,在制備無氨水時可以對蒸餾法有效應用。具體操作為:將硫酸加入到蒸餾水之中,使酸化的目的有效實現。利用全玻璃蒸餾器完成相應的重蒸餾,并對50 mL初餾液有效舍棄,利用具備塞磨口的玻璃瓶對剩余餾出液有效接取。除此之外,在制備蒸餾水時,也可以對離子交換法有效應用。無氨水需要進行密塞保存,當空氣中的氨溶于水中,或者實驗用水中混入銨鹽,就會使實驗出現空白,從而無法使相關要求有效實現。因此,當無氨水制備完成,當空白吸光度低于0.030(10 mm比色皿),就不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
當顯色劑的存儲時間存在差異時,就會使顯色劑的穩定性出現明顯差異。當條件相同時,在測定不同存儲時間的顯色劑時,可以對適宜自動監測的存儲時間有效確定,通常12 h為宜。同時需要利用棕色瓶子來存儲顯色劑。當存儲時間低于12 h,對測定結果所產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通過顯色劑測定的方式能夠對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有效測量,但如果顯色劑的穩定性相對不足時,就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在實際測量過程中,要對顯色劑全面考量。并在存儲時間得到確保的基礎上來選擇顯色劑,這樣不僅使水質監測需求得到滿足,還可以使測定結果的精準性明顯提升[5]。
對自動采樣工作來講,進樣速度與樣品和顯色劑混合顯色時間存在密切關聯性,這樣就要對最短顯色時間有效確定,從而使測定結果得到確保。吸光度會隨著顯色時間的增加而不斷加強,當顯色時間低于2 min時,就會使吸光度得到明顯加強。當顯色時間超過4 min時,吸光度會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當顯色時間超過10 min時,吸光度會保持穩定不變的狀態。由此可知,在實施自動注射時,需要使反應時間和注射速度保持一致性。同時在分析顯色時間的基礎上,來合理化控制氨氮測定的影響,從而使氨氮測定結果的精準性得到全面保障。
在開展水質氨氮測定工作時,光波長度會明顯影響氨氮測定結果的準確性。為了使光波長度對測定結果產生的干擾得到避免,就要在測定過程中,對光波監測方法的優勢或作用充分發揮,以此來使監測結果的精準性得到全面提高。從相關研究調查中可知,當光波長度不斷增加時,顯色劑吸光度會出現“開始增加之后降低”的現象。同時隨著波長長度的不斷增加,標準液吸光度會逐漸保持在平穩的狀態。因此,為了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得到確保,需要對光波長度進行合理化的控制,通常控制在420 nm左右最為適宜,從而使測定結果更加的合理和精準[6]。
在開展水質監測氨氮測定時,鹽度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同時受到河流或潮汐等因素的影響,在對氨氮測定工作全面開展時,鹽度含量值會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監測人員想要使氨氮測定工作順利開展,就要對水源中鹽度含量進行全面掌握,從而使測定結果的精準度能夠得到確保。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或效果,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在測定的過程中,需要對水源中鹽度含量變化規律全面了解和掌握,以此來對氨氮測定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整和更新;第二,對水源中鹽量吸光度的規律有效掌握,從而為測定結果的精準性不斷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通常來講,氨氮含量測定結果和顯色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當存在較多影響因素時,就會導致顯色劑的穩定性受到嚴重干擾,水質監測氨氮測定結果也隨之產生相應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進行氨氮測定工作時,需要對顯色劑穩定性以及測定結果精準性之間的關系全面考量。不單單要科學有效的選取顯色劑,還要保證顯色劑穩定性或其他指標與氨氮測定需求保持一致,從而使氨氮測定結果的真實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進而將準確數據提供給相關的部門。除此之外,在開展氨氮測定時,顯色劑顯色時間也是影響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合理化調控顯色時間,從而使監測合理性得到確保。對水質監測氨氮含量測定工作來講,其可以在顯色時間方面提出明確的標準,即當顯色時間能夠被合理化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就可以使氨氮測定相關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從文章的論述中可知,在開展水質監測氨氮測定工作時,測定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使測定結果的精準度明顯降低。為了使這種現象得到改善,需要在實際測定過程中,對科學有效的測定方法有效選擇。同時對影響氨氮測定結果的因素全面分析和控制,這樣能夠對水中具體氨氮含量有效掌握,從而使監測工作能夠使順利的實施。因此,需要將影響氨氮測定結果的因素當成重點來不斷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控制方法,以此來使污染水體中的氨氮含量能夠被有效掌握,從而為改善水體質量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相關研究人員可以在文章研究的基礎上來展開深入研究,以此來對影響氨氮測定工作的因素全面確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關影響因素,從而使氨氮測定工作以及水質改善工作等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