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卿(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
CMP387擠壓造粒機組是浙石化二期2×4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的核心設備,由日本制鋼所制造,單臺最高負荷可達75 t/h,由一臺16 000 kW電機驅動,齒輪泵功率為2 300 kW,其功能是將聚丙烯粉末加入添加劑熔融后造粒,以方便產品保存及運輸。其主設備包含:主電機、主減速箱及驅動齒輪箱、螺桿及筒體、齒輪泵單元、以及切粒單元。成套包內設備多、調試期長,質量控制點多,筆者將針對減速箱、螺桿、齒輪泵以及切粒單元等安裝調試細節及重點分別剖析說明[1]。
減速箱是驅動單元的核心,其功能是將驅動電機提供的動能,降速、增扭,并分別傳遞給兩根螺桿,使螺桿同向旋轉,并承載輸送熔融樹脂時螺桿的反作用力。驅動單元有兩臺成套使用的齒輪箱,分別為負責降速、增扭的主減速箱和扭矩分流、承載軸向力的驅動齒輪箱。驅動側選用16 000 kW、980 r/min的高功率電機,而輸出側則選用低轉高扭的閉式斜齒輪、扭矩分流式驅動齒輪箱,所以對主減速箱而言,扭矩保護十分重要。主電機與主減速箱輸入軸聯軸器選用矩保護聯軸器,又叫安全銷聯軸器,主要功能是防止扭矩過載保護設備。在正常狀態下,聯軸器與軸之間為間隙配合,屬于脫開狀態,聯軸器內部設有一個液壓油腔體,油壓越高所承載的扭矩越大,充壓后,聯軸器內部發生形變,將軸緊緊抱死,使間隙配合變為過盈配合。當螺桿端超載,或機械故障,扭矩超過設定值時,聯軸器和軸會出現轉動位移差(打滑),固定在軸上的環狀切刀,會將聯軸器上的安全銷頭切斷泄壓,從而切斷傳動系統所傳遞的扭矩,實現機械保護的目的。扭矩保護聯軸器兩端分別設有滾動軸承,在液壓腔未充壓時作為兩端支撐,同時也為聯軸器提供斷開后的滾動支撐,在聯軸器外緣有潤滑油注入點,注意與液壓油口區分。
在液壓油腔加壓過程中,為將液壓腔內氣體完全排空,需將加壓口盤車至垂直朝上位置,安全銷按扭矩緊固后反向松1/4圈,以便阻油排氣使液壓油灌滿液壓腔,按扭矩-油壓對照表選定油壓,通過隨機專用的液壓油泵加壓排氣,排氣期間觀察泵頭壓力表,此間有輕微壓降,排氣約15~30 min直到無壓降后,定壓按扭矩緊固排氣安全銷,安全銷聯軸器扭矩設定完成,如圖1所示。如有檢修需要斷開聯軸器,將加壓泵連接后,通過泵體泄壓閥泄壓即可斷開。

圖1 安全銷聯軸器結構圖
齒輪泵減速箱選用的是另一種扭矩保護聯軸器,作用相同,只是原理從液壓油腔形變摩擦力定扭變為剪力銷定扭,有一點需注意:說明書或圖紙中剪力銷數量與力矩保護成倍數關系,一般設定為140%額定力矩。筆者所用設備為六銷孔,安裝三個剪力銷即可達到140%剪力矩。最后,需注意主減速箱的推力軸承壽命與螺桿前端的樹脂壓力有關,在操作運行過程中,要密切關注齒輪泵入口壓力,嚴格按制造廠提供的“螺桿前端壓力-止推軸承壽命曲線圖”控制,以保證止推軸承滿足設計使用壽命要求。在正常工況下,推力軸承壽命在10萬小時以上。
CMP387型擠壓機螺桿直徑為387 mm,長徑比24.5,螺桿材質為合金鍛鋼,螺桿表面經加工研磨,拋光后做滲氮硬化處理。螺桿的進料端軸頭設有花鍵式聯軸器與輸出齒輪箱連接,螺桿本體由螺桿軸和可更換的螺旋塊組成,根據螺桿所處筒體位置的功能需要,在制造廠拼裝成型,進料段和排料段為右旋螺紋,功能在于物料輸送,中間段為捏合塊,用于正向、反向混煉。螺桿安裝至筒體時,需注意以下細節:首先是雙螺桿相位,螺桿為成對整體固定安裝,在固定前,要注意花鍵標記,要求標記朝上且區分L、R螺桿,螺桿花鍵軸端向盡可能調整平齊;第二,需用廠家提供的相位尺測量相位,調整偏差后安裝固定工裝;第三,安裝筒體穿入法蘭保護工裝,防止安裝過程中損壞筒體法蘭結合面,影響密封;最后,全面檢查螺桿本體是否有損傷,并涂覆耐高溫潤滑脂保護螺桿,螺桿穿入筒體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螺桿水平度,杜絕生拉硬拽,做好設備保護。
ABC密封位于C1段筒體驅動端,其功能是密封螺桿轉動軸與一段筒體的間隙,防止擠壓機在運行時,PP粉料沿螺桿軸泄漏至大氣。ABC密封整體結構類似填料密封,主要由密封盒、ABC密封環,以及密封壓蓋組成。ABC密封環分為三種規格,玻璃纖維填充聚PTFE、石墨填充PTFE、以及碳纖維PTFE,一組8片,在每片上有安裝方向標識及零件號,密封環外側由彈簧箍緊固定,軸向通過一個帶銷的保持架,定位固定在密封盒上。
安裝前檢查項目:(1)檢查密封環數量及完好程度,要求密封環徑向面無破損、劃痕,軸向面平整無彎曲;(2)檢查螺桿軸與密封配合位置表面清潔度,要求絕對清潔,防止異物損壞密封;(3)檢查密封配合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劃痕凹坑等缺陷;(4)用細砂紙二次研磨配合面,安裝前再次清潔;(5)填料函架表檢查螺桿軸跳動值,要求小于軸徑的0.15%,如果超差,可能會造成ABC密封氣首次投用流量增加,并影響使用壽命。
如圖2所示,ABC密封氮氣吹掃為低壓氮氣,在經過減壓閥減壓至0.015 MPa后,從ABC密封底部吹掃口進入密封,ABC密封頂部設有引壓點連接壓力表,首次投用時需記錄流量,在正常運行過程中,ABC密封有一定磨損泄漏量,這使得密封腔內壓力逐漸降低,當密封腔壓力接近低報值0.1 kg時,要通過調整減壓閥將壓力維持在0.15 kg,流量會隨之增加,當流量增加接近首次投用的2倍時,計劃更換ABC密封。

圖2 ABC密封
齒輪泵的轉子由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組成,由同一臺減速箱分別通過萬向聯軸節驅動,而兩個齒輪轉子的配合間隙是設備安裝的重要檢查點,調整不好會直接影響齒輪泵的使用壽命及開車安全。兩齒輪轉子為上下布置,調相位工序如下。第一,松掉上部萬向聯軸節定位銷處的連接螺栓,僅用于徑向限位,用千斤頂及行車支撐聯軸節,防止其重力作用在齒輪泵上,通過在齒輪泵非驅動端,用塞尺檢查上下軸與螺旋密封的上下間隙,確認間隙均勻,齒輪泵軸端未受垂直方向重力影響;第二,拆除非驅動端上下轉子的熱油旋轉接頭,用專用工裝固定齒輪泵下轉子并架百分表1調零,用于上轉子拉緊期間觀察驗證下轉子未隨動。在上轉子聯軸節減速箱側掛盤車器,并沿齒輪泵轉向反向拉緊鎖死,通過百分表1讀數確認完成此工序,目的是固定下轉子,防止調整相位期間轉動;第三,在上轉子聯軸節解口處法蘭的外緣上架百分表2,準備測量相對位移,在上轉子非驅動端固定盤車桿,做盤車調相位準備,因齒間間隙較小且齒輪泵未進料,為方便相位居中,建議在盤車桿位置固定液壓千斤頂做微調;第四,正反向手動盤車測量相位總間隙,并根據百分表2讀數,將轉子相位間隙調至中間位置(圖3),期間需觀察百分表1讀數,同時確認齒輪泵下轉子未動;最后,連接定位銷處法蘭螺栓,并根據實際錯口尺寸加工定位銷塊安裝鎖緊,至此相位調整完成。定位銷塊加工時需注意以下三點:(1)尺寸建議用塊規配合塞尺測量銷槽中間偏內側間隙,盡量減小測量誤差,定位銷塊與銷槽微過盈配合即可;(2)在定位銷塊與銷槽錯口位置處加工倒角,徑向楔入位置同樣加工倒角以方便安裝;(3)定位銷塊為對稱兩塊布置,兩側測量尺寸應為一致,安裝時盡可能對稱同時楔入[2]。

圖3 齒輪側隙調整示意圖
旋轉接頭安裝在齒輪泵非驅動端,用以實現齒輪泵軸旋轉中的密封及冷卻,齒輪泵軸內置冷卻套管,隨泵軸旋轉過程中進行導熱油循環,套管外側4個傳動鍵,連接齒輪泵軸帶動旋轉接頭跟齒輪泵同步旋轉,內套管的另一端,為連接導熱油進出口法蘭的集裝式機械密封,內含一對石墨軸承、一組帶壓緊彈簧的動靜環,以及軸端的填料密封。因齒輪泵相位調整時需拆除再安裝,此過程要注意落地擺放時的支撐保護,防止損壞機械密封或壓蓋填料,如在開車期間出現熱油泄漏,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檢查具體泄漏位置,嘗試緊固填料壓蓋方法消漏,如果機械密封泄漏,則需降溫退熱油,整體更換旋轉接頭。
作為最終顆粒成型輸出端,切刀的平行度是切粒單元的重要質量控制點,如果控制不好,會出現異常磨損、退刀、纏刀等問題,會導致擠壓機啟動失敗、切粒水管灌腸、甚至斷刀。
切刀安裝前,首先要根據刀盤尺寸準備鉗工平臺以及盤車固定器。鉗工平臺的精度越高,累計誤差越小,切刀安裝效果越好;盤車固定器需根據刀盤尺寸重量選擇,如尺寸小、重量輕可用多個磁力表座固定,反之則需要做專用環狀工裝,原則是盤車期間定位,保證盤車期間刀盤軸向固定。第二,將刀盤底部與平臺的接觸面涂脂潤滑,并置于平臺一側,百分表架固定于另一側,用水平尺找平鉗工平臺,盡可能小于0.05 mm/m。準備工作結束后,手動盤車測量每把切刀平行度,平行度測量點為刀尖方向1/2至2/3處,要求誤差0.03 mm內,超差切刀采用正負偏差互換位置方式處理至合格,如個別切刀偏差過大,更換新刀。首次開車需檢查刀盤平面度,要求偏差小于0.01 mm,合格后安裝切刀。
切刀安裝合格后用專用工裝將刀盤吊裝至切刀軸,注意安裝前花鍵及螺紋清理干凈并涂脂潤滑防卡死,刀盤裝配需用專用工裝帶緊推向驅動側,禁止用緊固螺母背緊防止螺紋卡死,緊固后測量刀軸與水室結合面垂直度,檢查標準≤0.01 mm,如超差在水室背側緊固螺栓位置加找正墊片調整。磨刀轉速設定在最大轉速的60%~70%,進刀風壓自動,磨刀15 min磨損切刀約0.03~0.05 mm,打開水室檢查確認每把切刀磨損均勻,復測切刀平行度≤0.01 mm。
擠壓機開車為全自動模式,因每臺機組情況不一,所以進刀風壓曲線需現場收集數據予以繪制,風壓曲線影響開車成功與否,且與切刀使用壽命息息相關,是調試重點。切刀軸的軸向受力分析如公式(1)所示:

式中:Fx為切刀向模板力;F1為進刀風壓;F2為刀旋力;F3為退刀風壓;F4為摩擦損失;F5為水室水壓。
進退刀風壓可調,F2切刀旋轉力與轉速成正比,F4和F5基本為定值不變。
曲線繪制步驟:首先找切刀軸零點,將退刀風壓調至0.7~0.8 MPa,進刀風壓調至0.3~0.4 MPa,依次投用進、退刀風壓后,手動盤車,緩慢降低退刀風壓,同時觀察百分表關注切刀軸位移,待盤車變重時,證明刀盤接觸模板,記錄百分表讀數,調整切刀軸定位裝置到刀軸端后,反向調整退回,可反復至百分表讀數接近4 mm后,鎖緊刀軸定位裝置,此位置作為進刀零點;第二步,尋找平衡風壓。將退刀風壓設定在0.7 MPa,切刀轉速設定在最低轉速100~120 r/min,這樣找到的平衡風壓為最低,可以大幅減少退刀概率,啟動切粒機,緩慢降低退刀風壓,觀察刀軸百分表,直到刀軸開始緩慢前進,記錄此時風壓為“平衡風壓”,此風壓為定值,可多次反復上述工序測得;第三步,進刀風壓及最小風壓數據收集,分5個轉速點分別測量,轉速在最低轉速至最高轉速間平均選取,如筆者所在裝置轉速設定為100~320 r/min,選取5轉速點為120、170、220、270、320 r/min,具體操作為固定平衡風壓,緩慢增加進刀風壓,觀察百分表,記錄5~10 s進刀至模板風壓,需反復測量取均值[3]。將實際測量數據繪制曲線,根據曲線情況二次修正平滑,如圖4所示。

圖4 風壓曲線繪制示意圖
擠壓造粒機是聚丙烯裝置核心設備,無論是齒輪泵相位調整,還是進刀風壓曲線都將直接影響設備的運行安全,需設備管理人員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