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旦 (揚州大學 法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互聯網在近年來融合到了各個領域,從農業到教育各個行業均有所涉及,為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國民整體教育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特別是近幾年,電子商務在城市的發展已經達到了超負荷狀態,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在多方共同的引導下,電子商務行業和物流業滲透到了農村地區。由于我國的農村人口基數大,電商將發展目光轉向了消費需求源源不斷的農村地區,農村地區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得到了質的改變。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村的經濟水平,還為農村居民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我國的物流業同其他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由于近年來人們購買模式的轉變,電子商務得到了迅速發展,物流業也得到了迅速擴張,電子商務和物流業可謂是相輔相成。
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進行了模式創新,使得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實現了加倍的乘數效應,為扶貧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聯網+”與精準扶貧的結合是一次質的創新,它使國家的扶貧工作在更大范圍內獲得了信息支持。通過互聯網的傳播,人們獲取到了知識,得到了無法收集的信息。
“互聯網+”實現數據共享,通過線上聯系,人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對共享數據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共同提高[1]。
重視生存權與發展權的發展,將這兩個權利落實平衡,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發展,發展成果非常顯著。堅持落實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名詞,其特點之一就是人性化。首先,“互聯網+”將分散在各個地區的信息收集整合,人們便可利用這些信息進行一些社會活動,在經濟方面創造更多的資金,逐漸擺脫貧困,使平等的生存權、發展權得以落實。其次,互聯網平臺的構建于內而言籌集了資金,于外而言吸引了區域外投資者的投資,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發展,為縮小貧富差距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精準扶貧的落實。
國家在近幾年不斷強調互聯網的重要性并全面推進“互聯網+”計劃。由于政策的支持,加上“互聯網+”行動的持續深入,農業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互聯網+農業”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領域開始被重視起來,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這一模式的構建為縮小貧富差距創造了機遇。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交通運輸渠道的不斷暢通,特別是近幾年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業務迅速發展、農村地區的網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使偏遠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2]。
隨著“網購潮”的興起,我國農村地區很多小規模產業或個體小農戶通過電商平臺在農產品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互聯網+農業”擴大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在科技時代,人們只需要一部手機和電腦,便可以將滯銷的山貨、土特產等通過網絡賣出,擴大了農村地區農業產品的銷售渠道,一定程度上為人們增加了可支配收入,提升了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人們不必再選擇城市務工的方式來養家糊口,互聯網使得農村人有更好的就業選擇;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互聯網+”為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在穩健提高,在“互聯網+”的支持下,農村和城鎮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在逐漸縮小,人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農村居民對世界的認知更加豐富、全面。
文化軟實力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國很多經濟落后地區,不能保證每個人獲得平等的教育資源,而教育公平是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條件。而互聯網的出現,為那些無法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人帶來了機遇。互聯網的普遍應用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技術的發展,正深刻改變著教育的面貌,推動教育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互聯網,教育資源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將有力的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傳輸覆蓋到每個角落,保證每個人可以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3]。
教育除了其傳統作用之外,還可以在教育過程中使受教育者獲得各種發展平臺和晉升機會。在部分落后地區,居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網上創業的相關知識,激活其“網創”欲求,以帶動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實際上,如果一個國家和地區貧富差距過大,則會有相當比例的人難以獲得良好的教育,因此教育公平性將會無法保證。所以,共同富裕對促進教育公平也有推動作用。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發展水平不一。相比于城市,農村的存儲、運輸與配送水平一直是偏弱。特別是運輸工具這一方面,農村沒有專門的商品運送車輛,加上農村地區道路設施比較落后,嚴重影響了電商物流的發展。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物流的配送現狀是由物流企業運送到鄉鎮一級的站點,然后由村民到站點自取;同時農民將農產品進行外銷時,時常會面臨著物流不及時等問題,生鮮產品面臨腐壞的風險[4]。
首先,農村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較落后,資源遠遠達不到城市的標準,尤其網絡資源極為稀缺。農村地區沒有建成較為完備的網絡系統,網絡基礎設施受限,特別是在某些貧困的農村地區,電商行業仍遲遲未進入這些地區。其次,互聯網普及的范圍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農村消息閉塞,人們并不能及時地獲取互聯網信息,電商業得不到及時發展。最后,農民的知識水平受限,他們無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發揮最大的效能。而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信息可謂是魚龍混雜,網民對虛假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差而被騙或被欺詐,降低了他們對電子商務體驗的滿意度。
我國的電商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在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人才。農村地區的物流相關從業者大多都是當地的居民,并沒有接受過正式的物流教育,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能代替專業的物流人才。農村地區,出現人才流失嚴重的現狀。現實中,不僅僅是農村區域外的人才不愿進入,甚至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更傾向于留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整體來看,農村地區對人才的需求量有很大的缺口。妥善處理好這一問題將會對農村地區的電商業和物流業產生1+1>2的作用。
農村地區,養殖業和種植業是農村電商的特色。這些農產品對物流配送時間有著較高的要求,而農村的物流配送水平,無論是道路要求還是交通工具的要求,遠遠低于農產品產業所必需的要求。縱觀國內比較成功的電商物流模式,無論是沙集模式、楊陵模式、遂昌模式、成縣模式、通榆模式、大洼模式還是明水模式,它們較多依靠政府的關注與扶持。
首先,政府應當發揮帶頭作用,可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對道路設施和電商物流配送設施進行完善。其次,政府可以在農村建設、扶持集合型物流配送中心,由物流配送中心進行點對點的配送,以提高服務水平為出發點。最后,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面上的電商物流企業“走進來”,促進農村電商物流產業的發展。
由于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力度不大,農民匱乏互聯網知識,因此在農村地區應當“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政府有關部門在優化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的同時,可以對農民主動進行互聯網知識的宣傳教育,強化農民的信息分辨能力,提高他們的電商物流體驗感和滿意度,這將加快我國的扶貧力度,扶貧效果將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5]。
我國各行各業都需要高質量人才,農村地區尤為需要。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地區亟需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首先,可以聘請有經驗的物流專家對農村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對他們進行電商物流知識培訓和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制定優惠政策也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鄉鎮政府可以制定各項政策,對留鄉人才進行財政上的支持。最后,農村電商物流企業可以和高校合作,培養專門的電商物流技術人員,在農村和高校進行人才對接。
近幾年,互聯網的原有功能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新態勢。在特殊時期,我國各行各業都面臨停工停業等發展困境,但依賴于互聯網的優勢,各個領域開始復工復產,并逐步影響到了農村地區。在這個階段,農村地區繼續保持著“電商+物流”模式,經濟狀況受到的沖擊力也較小。一直以來,農村地區的電商物流對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有著積極作用,從經濟層面來看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初期,電商物流模式比較僵化,仍是傳統的外包模式。這種模式在發展初期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不斷發展,其弊端也不斷地顯現出來。這種模式雖然能夠有效保障經濟成本,但它過于依賴第三方物流,如果物流方在運營期間出現了問題,對電商產生直接影響。在這種趨勢下,電商物流一體化模式的構建則顯得很有必要。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成熟,在一體化模式中電商對物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物流目前的發展并不是特別成熟,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電商和物流不斷發展的大趨勢下,電商公司同時掌控物流或許會形成一個固定的新模式,現實中我國已經有幾家公司初具規模,最典型的就是阿里集團和京東等。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同樣也需構建相似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網絡空間是新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的新空間,而網絡技術使人類社會跨越時間、空間實現了真正的全域交往。互聯網的發展與治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尤其是提出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得到了多數國家的認同。
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各國,共同富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動力。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用共享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蘊含著傳承千年的中國智慧,指明了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我國在提出“共同富裕”這一理念之后,經過了時間的層層考驗,建設成果頗為豐碩。為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我國向全世界分享了我國取得成果的經驗和智慧[6]。
我國致力于推進電商物流一體化,電子商務與物流的深度合作,對實現我國共同富裕與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全體人民富裕起來不僅只是我國的目標,更是世界人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