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溪亭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太倉 215411)
“十三五”時期,江蘇省鄉村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穩定經濟發展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在《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施智慧農業升級賦能行動,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智慧物流是智慧農業的重要助推力量。在大數據背景下,物流行業及相關企業借助“大數據+”打造智慧物流體系,將物流行業數據與數據分析技術相結合,帶來了物流行業的“智慧革命”。在《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進一步增強物流業在制造、商貿、農業等產業體系重構中的戰略引領能力,實現江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深化物流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加強供應鏈的創新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關于大數據背景下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學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了研究:一是分析兩種不同產業融合的機制和路徑,如旅游和物流產業的融合(魯延召,2015)[1]、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的發展路徑選擇(胡亦琴等,2014)[2]、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發展研究(梁雯等,2018)[3];二是基于大數據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如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胡鈺,2016)[4]、大數據背景下現代農業連鎖品牌的演化邏輯(孫麗麗等,2021)[5]、大數據在構建智慧農業過程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影響研究(蘭紅宇,2021)[6]、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研究(王慧慧等,2020)[7];三是關于農產品智慧物流和生鮮冷鏈供應鏈的研究,如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對市場參與者的影響分析(曹紅玉,2017)[8]、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智慧供應鏈模式研究(許周洲等,2020)[9]、鄉村振興戰略下生鮮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路徑與策略創新(謝泗薪,2022)[10]。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發現,現有研究直接從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角度展開的較少,故本文將從分析大數據背景下物流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特征入手,基于對太倉市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分析,探討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和對策建議。
隨著智慧物流的發展,大數據必將成為提升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業的決策方式正在從業務驅動模式向數據驅動模式轉變。針對農產品物流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農業從業人員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指導農業生產,以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幫助農產品銷售者把握市場動態,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及時、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大數據”背景下,農產品物流的變革主要表現在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各級零售市場以及各種專業市場將會縮小或者轉換功能,農產品物流配送信息平臺將會建立,所有的農產品信息和消費者信息將會在這里儲存,并進行管理和分析,消費者借助移動客戶端即可了解產品的最新信息、促銷信息和廣告等;同時農產品物流將不再經過各級批發和零售市場,而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情況進行分類,直接從生產者或者加工中心派送到消費者手中,極大地縮短了物流時間和物流成本。
太倉作為全國百強縣,先后5次榮獲“中國物流城市最佳投資環境獎”,在阿里研究院發布的《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中,位列全國農產品電商50強縣前列。沿江臨滬的獨特區位優勢為太倉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近年來,智慧物流園區、智慧港口、數字倉庫、大數據中心等一批物流新基建被投入使用,傳統物流業務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物流全程數字化、在線化和可視化正逐漸成為太倉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太倉市堅持“幸福金太倉,現代田園城”的發展定位,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現了現代農業的穩步發展。通過充分利用交通、農業、旅游、供銷、郵政等部門、行業的基礎條件和資源優勢,逐步構建起布局合理、雙向高效、城鄉一體、服務便捷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不斷加強資源整合、共享以及合作開發,推動農村物流網絡、運輸配送和經營主體融合發展。2019年5月,太倉市融媒體中心以“媒體+政務”融合發展為重點,建成了全國首個縣級鄉村振興大數據中心;2020年5月,太倉進一步整合資源,深入融合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率先建成了鎮級鄉村振興大數據中心。
太倉市在發展現代物貿產業和智慧農業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推進措施。但由于產業差異,物流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大數據技術對農產品物流的正向促進作用有限。農產品專業物流企業短缺,物流冷鏈運輸嚴重短缺,農產品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智慧物流系統的構建和運營需要依托于及時、準確的物流信息數據。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制約,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的比例還比較低,農業生產和物流活動都呈現出小而散的特點,這對農產品物流信息的收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通過目前已有的途徑收集的農產品物流數據主要存在信息分散、重復、滯后等問題。如何保證分散的農戶、農產品物流信息及時被收集,并且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是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和口感要求也有所提升。基于農產品本身新鮮、易腐、保存期較短的特點,對于物流運輸過程的時效性和儲存條件要求較高,相應的儲存和包裝成本也更高。但目前無論是冷鏈運輸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程度還是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程度都還存在不足。如何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規模化、標準化建設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的不斷重視,對專業農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投入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但是既懂農業技術又懂物流的復合型人才還是較為緊缺的。農產品的生產、收獲、流通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配送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割裂開來而獨立存在。農業生產者及農業技術人員缺乏專業的物流、供應鏈管理知識和技能,而普通的物流企業又不了解農業生產的特點。因此,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瓶頸之一。
隨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擴大應用,推動農產品物流由傳統模式向智慧模式轉型升級是未來農產品物流的主要發展方向。加強政策支持、建立標準化體系、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是實現智慧物流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太倉市智慧物流與現代農業融合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和建議如下。
完善農產品冷鏈運輸體系,將智慧物流融入現代農業,都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這就需要政府設立農村物流專項資金,建設現代化農業物流園區,吸引優質物流企業入駐,從而產生行業集聚效應,加快農業物流產業的規模發展;同時政府應該引導金融機構向農業物流領域開展投資項目,制定優惠政策助力農業物流的高質量發展。
構建以大數據為紐帶的智慧物流和智慧農業融合平臺,整合運輸、倉儲、金融、配送等社會物流資源,引導農戶參與大數據協作平臺,提升大數據在農產品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動農業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加強區域農產品的競爭力,打造集成化、智能化、高效率的農產品智慧物流服務模式。集成供應商物料供應、智能生產系統,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智能物流系統、銷售終端的銷售系統,為生產、銷售、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提供必要的基礎物流信息。建立行業管理、市場規范化管理方面的協同工作機制,支持合理、必要的物流信息共享、處理、應用,打破距離間隔、信息壁壘,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跨環節溝通[11]。
加快建設信息化的農產品物流服務網絡,依托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電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完善基于農產品流通大數據的產銷對接機制,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服務能力。[13]為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的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打造地方農產品物流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在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開展物流大數據的應用示范,規范農產品物流的運營流程,提高農產品物流的倉儲和運輸能力。
農產品智慧物流各環節之間相互銜接、相互關聯,信息的傳遞、收集和處理都需要規范、統一的行業標準。農產品智慧物流依賴于數據采集、傳遞、處理,通過物聯網能夠實現各環節活動的智能化監控與操控,實現各環節的關聯與協調[12]。要實現農產品智慧物流信息的及時共享和分析,首先要重視標準的建設和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從農產品本身的質量標準,到農產品包裝、倉儲、配送、運輸的標準,直到物流信息的采集、傳遞、處理標準,都需要政府、農戶、企業等主體共同開發、制定,并在行業內進行應用與推廣。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智慧物流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復合型人才。本地大中專院校可以在現有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開展農業物流方向的人才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各學科的交叉融合,并通過深度的產教融合,引入當地優質的物流企業資源,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從事農產品物流的企業要積極開展現代農業和大數據方面的培訓,提升員工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性;而當地政府部門可以制定專門的人才策略,積極引進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推動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