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齊武路小學 朱海林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要高度重視。但依然有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未能真正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寫作教學存在低質低效問題,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培養人才的要求,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設計的精選等方面,思考核心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核心素養與語文的結合能有效指導教師開展寫作教學,以發展性、啟發性、及時性、互動性為原則,結合學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筆者希望通過這些探索推進寫作教學的深度改革,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積極推進小學生語言建構與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學習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敢于發表意見,能說清觀點,能根據生活和學習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寫記敘類作文和想象類作文,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教學原則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基本要求,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的認識,是指導教學的方法和原則。
發展性原則即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懷,獲得學習自信。例如,一位學生在《小螞蟻》一文中寫道:“春天到了,小螞蟻從冬眠中醒來,開始安靜地工作。”該生能張開想象的翅膀,是值得肯定的,但說螞蟻冬眠,證明他根本不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也沒有觀察過螞蟻的生活狀態,所以教師在寫評語時,不能使用簡單評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語氣,而要使用發展性、商討性的語言。如:①如果你能查一下資料看看螞蟻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就更好了!②你覺得這句話還可以再修改一下嗎?這種商量式的評語,既指出了作文的不當之處,又提出了具有建設性和發展性的意見,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不足。《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促進學生的學,也是為了改善教師的教,更是為了掌握學生學習的程度,從而輔助教師調整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成長規律,調整和改進評價方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語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寫作教學,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體驗,引導學生在深度思考的基礎上寫作,教師不能以“講”代思。另外,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還可使用啟發性評語,用親切真誠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重新思考,最后書寫成文。生活是一部教材,是鮮活的;生活也是個大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要帶領學生親近自然和體會生活,發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與變化。如此,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有感可發,有情可抒。筆者設計了如下文題:大自然是絕妙的魔法師,它創造了四季,春天百花盛開,夏天烈日炎炎,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雪花飛舞……你最喜歡哪個季節?請以“我最喜愛家鄉的XX(在四個季節中任選一個)”為題寫一篇作文。寫作前,要求家長帶孩子去郊游,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和欣賞。從學生的作文完成情況看,其中普遍具有真情實感,有對自然現象的觀察,還有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即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反饋,引導學生修改和完善作文內容。
是指教學活動設計必須強化教與學雙方的互動作用,教學中不光師生要互動,還要不斷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真正體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理念。寫作教學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李鎮西老師在《花開的聲音》一書中寫道:“當我抱著全班同學的作文走到班級時,有很多同學高興地歡呼起來:‘啊,評講作文啦?太好了!’‘我最喜歡上作文課了!’……評講的作文是《珍貴的禮物》。照例是‘佳作分析’‘片段賞析’等欄目,同學們陸續上臺朗讀他們的作文,我不時給以畫龍點睛的評價,我幽默的語言不時引發學生們開心的笑聲。和往常的任何一堂語文課一樣,班級里洋溢著開心且輕松的氣氛”。從這一教學片段看,李鎮西老師以具有藝術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喜歡上了作文,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先幫助學生確定審題立意的視角,教師在備課時,也要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為出發點。例如,在描寫人物特點的寫作教學中,要先引導學生審題立意,讓學生明確本次寫作的目的,要寫什么樣的人、這個人有何與眾不同等。在進行寫作指導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把立意外化和具象化。
在思維導圖引導下,學生能明確想寫什么,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快速確定寫作方向。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寫作教學,要摒棄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打造動態生成課堂。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調動多種教學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多觀察學生,及時給予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以寫人為例,學生在明確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后,就可對人物的相關特點做詳細梳理與分類。例如,有的學生寫身邊的“小書迷”,在腦海中先找到了人物的名字,然后回憶外貌、穿著、愛好等,再從讀書這一角度切入深入思考人物讀書時的動作、習慣、讀什么書、在什么環境讀書等,再利用思維導圖梳理這些素材。即以“他是一個小書迷”為一級標題,將其外貌、性格、愛好、穿著等設置為二級標題,然后在“愛好”方面展開詳細介紹,把“讀書”放在三級標題,第四級是“讀什么書”“讀書習慣”“喜歡的讀書環境”等。繪制思維導圖能讓復雜的信息變得一目了然,讓學生清楚該寫什么和如何寫,增強學生的組材意識與能力。
篩選信息就是對寫作內容和材料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和整理,區分文中所用材料的作用,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材料。因此,培養學生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從長遠看,能幫助他們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從短期看,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就語文學科而言,篩選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審題的精準度;在生活中,篩選信息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辨別有用的生活信息。篩選信息能力的運用并不限于語文學科,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或者生活中,這種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抓住重點、把握信息的關鍵、加深對社會和生活的理解。篩選信息的能力在其他學科的運用,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從這個角度看,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無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學生搜集完信息,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結合寫作主題對思維導圖中的內容進行篩選,主題是“小書迷”,所以應該把“愛讀書”之外的內容刪掉。這樣思維導圖就變為了:一級標題:“他是個小書迷”;二級標題:愛好;三級標題:讀書;四級標題:讀書習慣、讀什么書、因為讀書獲得的成就等。
至此,就完成了信息的整合、分析與篩選的全過程。由此可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寫作教學,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思維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發表看法,多體驗,多思考與創造,以保證寫作教學的質量。
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非常努力和盡職,大多數學生也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卻收效甚微,大多數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長此以往,教師和學生都對寫作課失去了興趣。解決這一問題辦法很多,最有效的就是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豐富積累。
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中的反思和自我構建。不管學什么都要反思和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后反思和修改,培養學生的修改意識和習慣。評價與修改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寫作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指導學生修改,幫助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這樣學生的寫作學習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外到內地進行自我強化和提升。
任何學科的學習,想取得好成績,都離不開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一個關鍵特征就是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提高,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寫作是一項復雜的、需要反復總結的過程,更離不開反思和修改。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豐富生活經歷,用心感悟生活,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寫出情真意切、真實感人的作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作文修改意識,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提高。然而,在實際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怎樣寫,卻忽略了學生的自我修改,在培養學生反思、修改的習慣和能力方面做得就更少了,這是教師以后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切的“教”都是為了“學”,教學方法恰當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寫作教學方法很多,如互動法、質疑法、啟發式、觀察法、講讀法等,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例如,作文課一開始,先要解決審題的問題。教授作文審題用什么教學方法呢?一般是分析法。先分析題目中每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弄清楚這些詞語之間的關系,以理解題意,確定寫作主題。例如,“漂亮的花朵”包括“花朵”“漂亮”兩個詞語,“花朵”為名詞,“漂亮”是形容詞,由此可知,“花朵”是寫作對象,“漂亮”是題眼,寫作重點應該是為什么花朵是漂亮的。再如,“一個擅長射箭的孩子”包括四個詞語,“一個”是對寫作對象數量的限制,即只有一個;“孩子”是寫作對象;“擅長”和“射箭”是對“孩子”的限制。當然,除了分析法,還有比較法等。
此外,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差異,要選擇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借助文本內容確定教學方法,以“軍營的樣子”為例,小學生不了解軍營,所以即使發揮想象力,寫出來的文章也可能存在內容不充實的情況,不能準確表現主題。這時,教師可以使用討論交流法,與學生一起聊一聊軍營是什么樣的、對軍營有什么獨特感受等。經過交流,教師會發現學生對軍營的印象多是苦、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其中一個點為中心展開描寫,可以建議學生想一想最想表達的內容是什么,并以此為寫作主題。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可以再以軍訓為例,討論軍訓中的哪些環節讓他們記憶深刻,一邊交流一邊篩選合適的寫作材料,幫助學生明確寫作內容。經過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能明確寫作目的,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秉持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理念開展小學寫作教學,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