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瑩瑩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考察時,為湖南擘劃了“三高四新”發展藍圖。2020年12月,湖南省委將“三高四新”明確為湖南未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戰略,并將其確立為湖南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2021年湖南發布了抓好職業教育工作的多項舉措,包括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計劃”、穩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等,積極為服務“三高四新”戰略提供人才支持與保障。作為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湖南省高職院校應緊密對接“三高四新”戰略需求,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激活培育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源頭活水,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教融合發展,深化產教融合,為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貢獻力量。
本文在“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調研湖南高職院校,分析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所處現狀、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及可以采取的人才培養路徑,為創新高職院校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基礎。
1.1 湖南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現狀。湖南職業教育在全國成績卓越,具有規模大,布局合理,特色明顯,人才培養有創新、有質量等優點,處于全國職業教育的第一梯隊。湖南共有74所高職院校,在校學生70萬人,中職學校480所,在校學生80萬人,規模在全國排第五;湖南各市州和重點行業都設置有對應的職業教育學校,其中145所職業教育學校與地方產業和園區相對接,在校生數占全省職業院校在校生總數的50%;每所職業院校以建立1~2個專業特色群為基礎,構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湖南的各項核心指標都排在全國前列。
2020年湖南職業院校在湖南本地就業率突破了60%,職業教育的發展對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為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湖南職業教育發展也面臨一些難題,如“雙師型”師資隊伍缺乏,社會大眾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夠,都困擾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高職教育的發展。
1.2 企業對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需求現狀。目前我國有2億多名技術工人,其中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超過5 000萬人,但是從整體就業和崗位需求看,我國技能型人才總量仍然不足。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突出的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雖然總就業壓力沒有減輕,但制造業和服務業卻依舊面臨著普通技術工人難招、高水平技能型工人短缺的現象。
“三高四新”戰略中著重提出了“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的口號。而制造業恰好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短缺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據《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0年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將超過1 900萬人,到2025年將會接近3 000萬人。隨著產業升級、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和我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對職業教育所培養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要求職業教育為國家經濟建設輸送大量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作出貢獻。
2.1 生源結構復雜多元。調查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相比生源更加復雜多樣,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主要以高考統招生、對口單招生、藝體特長生、國防生等為主,學生不僅來自普通高中,也有來自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及技校,生源結構比較復雜。
學生來源的復雜性和多元性給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帶來很多不便,例如,現在普通高中生文化基礎相對較扎實,但是學科專業知識基礎相對薄弱,而來自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及技校的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相對較牢而文化基礎較差,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源差異對授課方式作出調整,因材施教;同時不同生源在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學習態度、身心素質、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差異,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2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目前,全國共有雙師型教師45.56萬人,其中,中職院校教師有26.42萬人,占比31.48%,高職院校教師有19.14萬人,占比39.70%。隨著職業院校對“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逐年不斷提高,“雙師型”教師數量也呈穩步增長態勢,但是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定位不清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過多重視教師的學歷和職稱,忽視了教師本身的能力與水平,認為教師取得了證書就屬于“雙師”,忽略了教師的資歷和經驗;其次是“雙師”認證的標準與行業企業設定的標準不統一,高職院校制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只適合學校教學層面,與行業企業并不相符,無法有效對接產業鏈;第三是“雙師型”教師培養與行業企業、市場脫節,產教融合模式需要繼續加強,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不高,企業所需的高水平創新型畢業生不足。
2.3 理論與實踐不匹配。高職院校培養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應該更加注重學生道德素質、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但在對高職院校的調研中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中,設置的理論課時安排相對較多,實踐教學課時安排不夠,原因其一是教學成本問題,部分專業引入實踐課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導致實踐教學課時明顯減少;其次是“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偏少,也導致部分專業無法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即不能有效進行理論結合實踐進行教學,因此導致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第三是沒有有效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建設,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所學知識與行業企業知識不匹配,這些原因都將導致培養出的人才不符合湖南“三高四新”產業需求。
2.4 社會接受度不高,內在吸引力不足。社會普遍認為高職教育是低分段學生的無奈之選,存在認為高職院校畢業后在未來升學、升職加薪、公務員考試方面會有障礙,認為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相比,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還存在工資低、認同感低等認知誤區,長久以來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觀念依舊存在,因此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對提高高水平技能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高職院校大多招的是在基礎教育中沒有取得良好成績無法進入本科院校就讀的學生,部分學生是因為自身原因選擇高職院校就讀,而不是遵從內心和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如果高職院校在三年教育過程中不拿出一套有效的培養人才方案,也將不能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也將不能滿足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對人才的需求。
3.1 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多元辦學格局。結合湖南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目前面臨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問題,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本校現實情況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多元辦學格局,以實現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比如: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通過深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辦學,推動企業深度參與高職院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建設;以現代產業為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推進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深入對接產業發展;對接湖南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鼓勵高職院校能夠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特色專業,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3.2 優化課程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國家利益為先,緊跟時代步伐,把人文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入到課程設置中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充分調研專業課程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需求,緊密聯系行業和崗位要求,根據市場需求,突出課程設置的實踐性、實用性和應用性,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探討與研究,探索項目化、模塊化、情境化等教學模式;加強中職、高職、本科不同階段課程縱向整合,加快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在省、市、各級學校推廣高品質的課程體系建設,制定湖南省職業院校優質精品課程建設指導方針,并選擇和確定一批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省級優秀精品課程;加大實踐課時數量,通過開展校企合作、1+X證書制度試點,滿足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的需求,通過不斷深化湖南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3.3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發布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包括要求教師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要求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培養占校內專業教師50%以上,解決教師繼續再教育培訓、績效考核評價、福利待遇保障等方面問題,有助于推動“雙師型”教師培養進入精準化和專業化軌道。通過調研得知,湖南高職院校師資方面最缺乏的就是“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雙師雙能”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比如構建以高職院校為主體,深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對在校教師開展短期實踐培訓,提高教師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實戰經驗,有助于教師把所學實踐知識用以補充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完善“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資源配置新機制,優化和改善教師崗位結構,增加“固定崗”中博士和碩士學歷教師比例,增加“流動崗”中企業兼職教師在師資隊伍中的數量,創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
3.4 打破“學歷天花板”,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學歷天花板”問題也阻礙著高職院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比如適度提高高職院校專升本比例,進一步暢通高職學生的升學通道;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完善應用型大學的專業碩士培養工作等;建立公平的就業制度,確保高職院校學生在專升本升學、求職、職稱晉升、工作待遇等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機會;通過政府政策支持、校企聯動,合力打通高職院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
“黃金累千,不如一賢”。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的關鍵是著力吸引人才,加快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彰顯高職院校的責任與擔當。高職院校應緊跟現代產業發展趨勢,以市場為導向,從辦學結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建設等方面出發打造高質量職業教育,為服務“三高四新”戰略輸送大量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