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2020年8月27日,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到訪的美國太空軍司令雷蒙德舉行會談。將日美同盟擴展至太空領域是日本既定目標。
2020年5月18日,日本太空部隊正式成立。至2021年9月,宇宙作戰隊已升級為宇宙作戰群。而根據2022年度財政預算,日本政府將繼續投入90億日元左右(約合5億人民幣)用于太空部隊建設。屆時,宇宙作戰群將被改編及繼續增員。
宇宙作戰隊成立月余后,當時的安倍晉三內閣便通過了新版《宇宙基本計劃》。新計劃在談及對太空環境的認識時開宗明義指出,太空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性顯著增強。若無對太空系統的利用,現代安全保障就難以實現。與該計劃同步修訂的《宇宙基本計劃工程表》是日本太空能力建設的實施細則,強調要繼續加強新設立的太空領域專門部隊的建設。
關于太空部隊建設,日本朝野均具有強烈的緊迫感。2021年6月日本宇宙政策委員會就表示,太空計劃事關防災、產業競爭力強化和安全保障等,必須毫不猶豫地推進。關于太空預算,該委員會強調不要讓2021年太空預算的大幅增加成為一時的狀況,希望今后能繼續增加。2022年度太空預算采納了宇宙政策委員會的意見,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847億日元,與2021年度相比增加了1433億日元,增加比為42%。防衛省的太空預算則由2021年度的567億日元,增加至2022年度的888億日元,增加比為61%。
在加快太空部隊建設的思想指導下,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日本太空部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得以快速發展。
日本宇宙作戰隊成立時,其人員僅有20人左右。至2021年9月,日本防衛省就將宇宙作戰隊升級為宇宙作戰群,下設群本部(約20人)、宇宙作戰指揮所運用隊(負責太空領域的指揮統制、制定和實施太空活動計劃,約30人)和宇宙作戰隊,整體達到70人左右。
根據2022年度財政預算,宇宙作戰群將繼續擴大。其中,宇宙作戰隊將改編為第一宇宙作戰隊(約20人),負責持續監視太空狀況,即太空態勢感知(SSA)。新設第二宇宙作戰隊(約20人,負責監視針對日本衛星的電磁干擾情況)和宇宙系統管理隊(約30人,負責太空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加上群本部和宇宙作戰指揮所運用隊,共增員至120人左右。
宇宙作戰隊成立后,前期只能利用美軍公開數據進行模擬訓練,監視隕石、人造衛星和太空垃圾等。2020年12月16日,航空自衛隊首次向媒體公開了宇宙作戰隊的訓練畫面,并特意介紹了作戰隊“監視”到中美衛星“異常接近”的訓練情況。2021年2月27日,時任防衛大臣岸信夫視察宇宙作戰隊所在地航空自衛隊府中基地,以示對太空部隊建設的重視。
為高效推進太空開發利用,防衛省意識到與擁有先進知識的國家進行合作不可或缺。這些合作包括參加他國的航天教育課程、獲得相應的太空知識,參加多國間桌面推演、獲得太空實戰經驗等。迄今自衛隊已有22人參加了在科羅拉多州彼得森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學院舉辦的為期兩周的“Space100”課程,20人在日本國內參加了為期一周的“Space100” 的線上課程,八人參加了為期十天的“全球太空領域感知”課程。今后,除繼續派遣自衛隊員參加以上航天知識培訓外,防衛省還計劃派遣自衛隊員參加德國和加拿大的航天教育培訓。
為提高隊員的實操能力,防衛省還注重派遣自衛隊員參加多國桌面推演。2020年10~11月,日美舉行聯合軍演,宇宙作戰隊參加演練并開展了空間態勢感知訓練。2020年11月,自衛隊派員參加了由美國太空部隊主持的“施里弗”軍演,國家安全保障局和外務省也派員參加了這次軍演。“施里弗”系列軍演始于2001年,將太空作為假定戰場,以主要戰略對手為假想敵,旨在將太空作戰能力融入到陸、海、空、網等領域或聯合軍事訓練中,驗證作戰模式與效能,并提出作戰新概念等。日本在制定2018版《防衛計劃大綱》前,首次派員參加“施里弗”軍演。
根據2020版《宇宙基本計劃》,日本政府強調航天事業發展目標是成為獨立自主航天大國,確保以太空安全為首要的國家利益的實現。“確保太空安全”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確保外層空間活動的長期可持續性,在提高空間態勢感知能力和強化功能保障的同時,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保證日本從平時到“有事”所有階段,進一步提高和保證利用太空進行情報收集、通信、定位等的能力,增強妨礙對方進行指揮控制、信息通信的能力。三是全面加強日美太空安全合作以強化日美同盟。
以此為指導,日本自衛隊今后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為太空態勢感知系統投入使用做最后階段的準備。太空態勢感知(SSA)系統預計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為此,宇宙作戰隊需階段性增員;需繼續推進預計2026年發射的SSA衛星(天基光學望遠鏡)的研制,著手與之配套的地面站和控制系統的設計等;需著手SSA雷達測距裝置的采購、測試和交付,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
著手小衛星星座的研發。鑒于美國等開展的小衛星星座計劃有助于提高情報收集能力、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和定位能力,以及提高太空系統彈性,日本政府決定開展小衛星星座研究。2022年將首先開展用于探測和跟蹤高超音速滑行器(HGV)的技術驗證衛星的概念研究,繼續開展高靈敏度寬帶紅外傳感器的研究,開展利用衛星星座進行衛星通信的實證調查。為了提高衛星通信系統的彈性,將在使用GPS信號的海上自衛隊艦艇上安裝準天頂衛星系統的信號接收器,作為對GPS信號的補充。
全面加強日美太空安全合作,將日美同盟擴展至太空領域。2020年8月,日美召開第七次太空綜合對話。2020年12月,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推進事務局與美國太空軍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日本將在預計2023年和2024年發射的準天頂衛星系統中搭載美軍的兩個空間態勢感知有效載荷。由此,日美太空安全合作將進入衛星系統相互融合的新階段。2021年4月初,日美就自衛隊向美軍太空司令部派遣聯絡官達成協議。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日本自衛隊已經具備了利用衛星進行偵查、通信、定位等能力。2020版宇宙基本計劃更是擴大了自衛隊參與發展航天能力的范圍。日本將以建立航天大國為目標,繼續推動太空軍事能力建設。為適應開發、發射、驗證、運用等太空能力建設需要,防衛省將會繼續調整與太空相關的部隊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