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向全國發表,國共兩黨隨后開始接觸談判。然而,談判并不順利,軍事對壘仍在,國共通而未通。在此情形下,親筆書信成為毛澤東溝通國民黨政要和社會精英的重要手段之一。
毛澤東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寫的親筆書信,應以1935年11月26日他致信董英斌為最早。董英斌當時在國民黨東北軍代理第57軍軍長,毛澤東給他修書一封,痛陳東北淪喪的歷史教訓,提出同對方商洽東北軍、紅軍互不攻擊等約定。同年12月5日,毛澤東了解到楊虎城與第17路軍的情況后,又同彭德懷聯名致信楊虎城。
自1935年末對統戰對象展開親書攻勢后,毛澤東的相關書信活動在1936年西安事變前形成了一波高峰。紅軍東征勝利后,毛澤東于5月25日分別致信閻錫山及其晉綏軍部將,曉以共同抗日之民族大義。8月13日,毛澤東又分別致信杜斌丞、楊虎城,敦促對方明確表態。
在敦促西北軍負責人積極行動的同時,毛澤東于8月14日一天寫了7封信,分別致信韓復榘、張自忠、劉汝明、宋哲元、宋子文、傅作義、易禮容。其中,韓、張、劉、傅及宋哲元,皆為國民黨當局鎮守一方的軍政首腦,毛澤東審時度勢,盡可能尋覓抗戰的同道中人。
(高云摘自《上觀新聞》2020年4月7日,吳海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