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升 魏愛卿 劉培基
摘 要:監督是高校紀檢監察機構的首要職責。高校紀檢監察機構普遍存在政治監督作用凸顯不夠、日常監督壓得不緊不實、監督機制不夠順暢、監督合力尚未有效形成等問題。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強化政治監督引領、做細做實日常監督、豐富監督方式方法、協同推進各項監督等方面提出了強化監督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紀檢監察機構;監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趙樂際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中指出,紀檢監察機關要牢牢抓住監督這個基本職責、第一職責,精準監督、創新監督。然而,從中央、教育部和地方對高校巡視結果來看,高校紀檢監察機構普遍存在落實監督責任不到位的情況,日常監督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必要對強化監督工作進行深入探索研究。
一、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強化監督工作意義重大
(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實踐證明,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的建設主要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每一項都離不開監督。高校只有把監督貫穿于黨的建設始終,才能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為高校辦學方向和教育質量提供堅強保障。
(二)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
高校不是法外之地,也并非凈土。從近幾年中央和地方對高校巡視結果以及中紀委網站公布的高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數量來看,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高校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較為嚴峻。高校只有強化監督,不斷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細落實,才能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育人環境提供堅強保障。
(三)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監督是學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治理體系正常運轉的有力支撐,是確保權力規范運行的重要保證,是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廉潔大學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扛起落實監督責任的大旗,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建立健全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把監督治理效能轉化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四)推動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要以黨中央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的重大治國理政方略為指導。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必須自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理念思路、工作舉措、方式方法、能力作風等方面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更好效果推動紀檢監察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監督作為紀檢監察機構的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必須加以強化,從而推動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履行監督職責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治監督作用不夠凸顯
政治監督的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然而,部分高校黨委特別是二級黨組織對政治監督認識不夠深刻,對加強政治監督的緊迫性、重要性認識不足,把抓政治監督與抓學校事業發展割裂開來,導致政治監督的主體責任缺失。還有部分高校黨委和紀委對政治監督的認識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對政治監督應該抓什么思考不深,忽視了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及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監督,導致當前高校政治監督重點不突出、問題不聚焦、作用發揮不夠。
(二)日常監督壓得不緊不實
落實監督責任的主體不只是高校紀檢監察機構,也是高校各級黨組織、黨的工作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的重要職責和應盡責任。少數高校黨委和基層黨組織缺乏履行監督的主責意識,措施不夠具體,日常監督沒有真正形成常態。個別高校黨委責任意識不強,只掛帥不出征,習慣于開會布置、簽訂責任書,存在“喊在黨委、干在紀委”的現象,紀委班子和紀檢干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的被動思想。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沒有把落實監督責任作為落實“一崗雙責”的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的效能。
(三)監督機制不夠順暢
同級黨委監督難的問題普遍存在。雖然很多高校實現了省監委監察專員的派駐,但在雙重領導體制下,高校紀委的人員編制、機構設置、干部任免、辦公經費使用等權限都掌握在同級黨委手中。高校紀委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服從服務于同級黨委,對同級黨委尤其是“一把手”很難做到獨立負責、理直氣壯地行使監督權。另外,監督方式方法稍顯單一。高校開展監督工作還停留在落實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上,缺少計劃、主動、系統性的監督工作,監督程序和流程也比較固化,缺乏靈活性,對“檢查的再檢查和監督的再監督”理解不深、落實不到位。
(四)尚未形成有效監督合力
監督合力就是把各種監督有機貫通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最終收到1+1>2的效果。而當前很多高校并未做到這一點。雖然有的高校因為紀委和黨委巡察部門合署辦公,能做到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和巡察監督的貫通協同,有的高校紀委和審計部門合署辦公,能做到紀檢監察監督和審計的監督貫通協同,但這些都受限于機構設置。多數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在日常監督工作中普遍存在“單打獨斗”的情況,沒有建立相應的監督貫通、協同聯動機制和結果共享機制,導致黨章賦予的“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職責沒有履行到位。高校紀檢監察機構與黨委巡察辦、審計部門、財務部門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科研管理部門、人事部門等高校職能部門協同監督不夠,未實現資源共享,監督合力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強化監督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政治監督引領
政治監督是高校紀檢監察機構的首要職責。“兩個維護”是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新時代強化政治監督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兩個維護”。一是堅持政治導向。強化政治監督引領,首要任務就是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教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民造福的重大責任使命,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必須緊緊圍繞教育領域,著力推動“兩個維護”見諸實干、落在實處、取得實效。二是聚焦監督重點。聚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并強化監督;聚焦教育“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實施、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落實、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環境優化,推動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強化監督;聚焦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并強化監督。三是推動具體化、規范化、常態化。加強對政治監督的理論研究,不斷總結開展政治監督的經驗和做法,研究制定高校加強政治監督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開展政治監督的制度體系,列出監督清單,自覺對標對表黨中央要求,加強政治生態分析研判,精準把握高校政治生態狀況。
(二)做細做實日常監督
日常監督就是把監督貫穿日常工作中,重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是紀檢監察機構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必須找準職責定位,加強對行使權力情況的日常監督,切實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推動“兩個責任”貫通聯動、一體落實。嚴格落實《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制定高校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和監督責任清單,簽訂承諾書,明確責任領導和分工。高校黨委領導班子要主動作為,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把監督責任扛起來;高校紀檢監察機構要聚焦主責主業,強化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盯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督促他們履行主體責任,按照職責去監督下面的單位和干部,真正把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貫通協同起來,形成監督合力。二是緊盯“關鍵少數”和重要崗位,開展精準有效監督。做細做實日常監督,必須突出重點、找準靶心,做到精準有效。聚焦重點人,緊盯高校領導班子和二級機構領導班子,特別是緊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聚焦重點崗位,緊盯管人管錢管物、權力集中、廉潔風險高的崗位;聚焦重點領域,緊盯工程基建、后勤維修、校辦企業、干部選任、人才引進、職稱評審、科研經費等重點領域,不斷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實效性;聚焦關鍵時間節點,緊盯元旦、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國慶和學生畢業、新生報到等重要時間節點,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升監督實效。三是完善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施辦法,堅持關口前移、抓早抓小,堅持教育為主、預防為先,充分掌握黨員干部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運用“第一種形態”及時紅臉出汗、咬耳扯袖,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讓黨員干部感受到監督常在,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同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準確運用第二、三、四種形態,持續營造不敢腐的工作氛圍。
(三)豐富監督方式方法
不斷強化近距離、常態化、可視化的監督,注重從載體上突破、方式方法上創新,切實提升監督實效。一是做好信訪舉報監督。通過暢通渠道、厘清職責、規范臺賬、精準研判、動態管理、評價分析等措施,做實做細信訪舉報工作,把好監督“第一關”。二是做好談話函詢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在提高談話函詢質量上發力,針對函詢舉報內容說明嚴格把關,加大對函詢結果抽查核實力度,嚴防“一函了之”,切實提高談話函詢的權威性和震懾力。三是參加會議開展監督。通過高校黨委會、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三重一大”決策會、述責述廉會等重要會議,深入了解被監督對象的思想、工作、作風、生活情況,開展有效監督;開展校內巡察監督,堅持政治巡察和專項巡察相結合,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和重點領域、關鍵崗位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納入巡察范圍,及時發現問題,推動整改落實;利用好信息化平臺開展監督,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校務公開,緊盯基建工程招投標、職稱評審、科研經費等重點領域打造陽光校務,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開展專項治理進行監督,針對廣大師生員工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一次突出一個重點,開展專項整治,推動整改;嚴格考核問責進行監督,用好問責利器,嚴格廉政考核,特別是緊盯制度執行情況監督執紀問責,強化制度執行力,做到敢于問責、善于問責、精準問責,傳導壓力、壓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
(四)協同推進各項監督
堅持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巡察監督等各項監督協調銜接制度,推動各監督有機貫通、形成合力,實現監督全覆蓋。一是構建監督工作協作配合機制。建立健全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下,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巡察機構、審計機構等協作協同開展監督的工作架構;牢固樹立全校“一盤棋”思想,研究成立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完善協同監督工作制度,整合監督資源和監督力量,最大限度破解人情干擾,提高監督效能;定期與不定期召開專門工作會議研究監督事項、共享工作資料,研判工作中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二是構建監督成果共享機制。將紀檢監察、審計發現的問題線索納入巡察工作內容,增強發現問題的針對性;審計部門緊盯師生關注的焦點問題,針對涉及人、財、物和項目工程的重點崗位權力事項,特別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財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預決算管理和績效考評、收支管理、科研經費管理、基本建設管理等領域,加大審計力度,及時發現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引導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督促領導干部依法履職、規范用權、科學決策;紀檢監察機構要善于從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中發現問題,把審計結果歸入領導干部個人廉政檔案。三是構建人才培養交流機制。加強黨性教育和業務培養,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專職監督干部隊伍;選拔優秀的審計干部和紀檢監察干部進入高校巡察人才庫,通過巡察實戰提升干部隊伍發現問題、開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紀檢監察、巡察、審計部門之間干部交流,打通干部使用通道,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監督鐵軍。
參考文獻:
[1]趙樂際.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 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EB/OL].(2019-08-22).http://zgjjjc.ccdi.gov.cn/bqml/bqxx/2019
02/t20190221_188885.html.
[2]孫云霞,劉祥梅.新形勢下高校強化政治監督的實踐與思考[J].學理論,2020(12).
[3]王曉曉,劉靜.淺析高校紀委履行監督責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9(32).
[4]張榮國,吳利瑞.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加強日常監督工作探究[J].南方論刊,2020(7).
[5]天津市紀委監委辦公廳.關于培育監督文化的認識和思考[J].求知,2020(10).
[6]連麗娟.離任審計問題探討[J].價值工程,2014(34).
責編:沐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