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飛 謝麗明 時合生
(平頂山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各項技術飛速發展,學校的教育雖然也在不斷改進,但是仍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的現象,尤其是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所學相對滯后于社會、企業所需,因此如何讓學校走向社會、讓社會融入學校,在學校與社會、企業之間為學生搭建一座橋梁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1-3]。從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到北京指南,人才培養從學科導向往產業需求導向轉變,現代產業學院以其鮮明的行業特色、與產業聯系緊密的特征成為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途徑。2020年7月,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文件中對現代產業學院做出了定義,強調了產教融合、學為所用,產業學院的建立是為了讓教育與產業發展接軌,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應對社會市場需求,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知識真正應用于產出,培養滿足社會、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現代產業學院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平頂山學院ICT產業學院為例,在對現有產業學院機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產業學院下的人才培養進行探索與研究,尋找適合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不能盲目跟風,要立足于院校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合作單位,要有校企合作不浮于表面、對合作的目的形式成效等有深刻的認知。在建設過程中,要求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新的人才定位,與社會、企業人才需求相結合,構造新的人才培養標準,滿足行業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4-6];此種模式可以促進學校與企業的融合,改變過去松散的關系,創新管理體制,企業與學校深入合作,共同進行資源整合配置、管理學生、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等。在建設過程中,以華為ICT學院為載體,促進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深度融合,構建ICT專業群,將對接產業、依托行業、建好專業三者有機結合,面向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調整專業結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職業標準,修訂培養目標、學生的能力要求與現有課程體系,促進專業建設與產業學院的發展,提升現有學生的培養質量與行業服務能力。
在建設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的協同功能,依據學校提出的“政產學研協同,教學做創融通”的育人模式,探索協同育人機制。
第一,校企聯合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是華為ICT產業學院的首要任務,如何進行人才培養,如何培養出真正滿足行業需求、從學校到社會可以為企業服務的人才,需要在產業學院中成立專門的建設領導機構,構建管理體制及組織架構,對產業學院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協調各方關系、匯聚資源、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與管理細則;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學校與企業的需要,針對學生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引入行業專家,研究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式、共同制訂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群與模塊化課程體系,確保學生的培養能融入新技術、新理念,與崗位需求相匹配。
第二,校企合作開展課程建設與教學。依據產業學院建設理念重構課程體系,圍繞行業標準、企業需求與崗位設置,依據職業標準在課堂實踐中進行教學,緊跟技術發展修訂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進行培養。以華為認證為抓手,推行“1+X多證書制”,打造教師、學生到企業去,企業講師、項目到學校中來的雙向互通機制,將企業元素真實的引入課堂與實驗室,模擬企業的實際環境,構建真實的項目流程,引入企業的真實項目,營造真實的工作氛圍與職業壓力,教師能夠利用資源進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學生以學分置換的形式到企業中,參與到實際的項目,切實提升能力與社會經驗。在此過程中,學校能夠與企業實現人員、項目合作共通,解決學校與企業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依據華為ICT專業群,根據不同專業,制訂行業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拓展教師能力提升渠道,組織校內專職教師外出培訓,參加ICT產業的工程師課程學習,參與本專業的各類技術項目,并依托現有的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新的ICT教師培養基地,讓更多的教師能夠參與進來。
第四,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統籌學校各類實踐資源與企業可提供資源,構建面向ICT產業的專業實踐教學平臺,以學生能力與職業需求為目標,打造基礎實踐、實踐進階與崗位工程技能實踐逐步深化的實踐體系。明確現有實驗室的設備與其可對應能力的支撐,改造實驗室環境,改變傳統的實驗室實驗開展模式,加強實踐訓練,不同的實驗室相互支撐,形成模擬產業鏈;以實驗室為依托,開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督促學生積極加入教師實踐團隊,進入實驗室,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第五,改進考核機制。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以學生成果產出為導向,改變原有考核方式,結合工程教育認證,考核目標與課程目標相對應,緊扣畢業要求,以考核目標為評判標準,采用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的培養落到實處。
現代產業學院通過產教融合的形式綜合學校與社會、企業的資源,為培養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與保障,是地方本科院校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校建立了華為ICT產業學院,開展課程建設與教學,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依據華為ICT專業群,組織教師培訓,提升教師能力;改善現有的實驗條件,建設實踐實訓基地,模擬真實的企業案例與工作流程,并實現學校企業的雙向互通、資源共享;以成果產出為導向改進考核機制。實踐證明,現代產業學院可以有效地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服務地方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