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雙菱中學 任保進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地滲透德育內容,不僅有助于實現物理學科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創新與發展,而且對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著重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與德育元素,積極主動地創新和改革教學形式,以此加速初中物理教學與德育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科學、社會的認識,進而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物理科學知識,而這些知識在我國現代科學技術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很多都有所涉及,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將這些素材融入課堂,進行德育滲透,以此來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從而加速德育與物理學科教學的有效結合與合理滲透。
例如:在教學“核能”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為學生講解我國在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彈與氫彈的歷史故事,并向學生介紹我國高科技領域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的盛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我國人造衛星發射與回收以及水下導彈發射的影像與圖像,幫助學生了解人造衛星發射與回收技術成就,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發展空間之廣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在學習“熔化和凝固”一節內容時,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相關的知識點外,還可引入電影《長津湖》的片段:影片的最后,志愿軍戰士們沒了呼吸,但他們舉著槍、握著手榴彈,槍口全部朝著敵方,129名戰士最終在風雪中成了讓敵人畏懼的冰雕臉,美軍向其脫帽致敬。以這樣的方式講述在低溫下“凝固”的知識,可以在無形中感染學生,使其將愛國主義情感內化于心,樹立學生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理想信念。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我國古代物理科學發展的歷史與文化故事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講授“杠桿”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國古代杠桿的應用;在講授“磁現象”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及其帶給世界的影響。又或者,在講解“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我國銅鏡的發展歷史,并結合諫臣魏征與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的哲理故事,深化學生做人與做事的感悟,從而在培養學生高尚品質與情操的同時,讓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由衷地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光大。
由于初中物理是一門兼具邏輯性與科學性的學科,這就使得初中物理學科中所體現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相較于其他學科更為濃厚與強烈。因此,教師在將教育教學和德育有機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尊重物理學科自身的學科特性,加強對學生唯物辯證主義思想與觀點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強化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想意志,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合理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思想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與問題。
例如:在學習“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展示關于能源利用給予人類的便利與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相關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與掌握了能源的優勢與特點后,教師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能源的消耗所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等現象,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能源的利用雖然能夠促進社會發展,但也制約著社會發展。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在更加深入與全面地掌握本課內容的基礎上,生成一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到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在看待問題時要學會一分為二,科學、辯證地分析與思考,以此鍛煉與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定律與物理原理是最為關鍵的教學內容,這也是需要學生理解和識記的學習重點。但由于物理相關定律與原理理論性較強,大多數的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受到自身思維特點與認知水平的影響而無法實現深度學習與全面理解,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相對較低。因此,為了有效改善初中學生學習物理定律和物理原理知識所存在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物理學家發現物理定律與原理的故事與過程作為滲透點,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和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在認識與理解物理學家故事的過程中,發展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以及勇于實踐的科學品質。
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一課時,教師就可為學生講解德國物理學家歐姆通過10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實驗終于發現與得出歐姆定律的艱辛,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激勵與教育。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根據歐姆的故事在課堂中講述自己的感想,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生勤學善思的學習習慣以及積極上進的良好品德。
通過講解物理學家故事的方式實施德育與智育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更好地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而且能夠通過了解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促使學生在了解物理學家故事的過程中,被其堅持不懈、科學求真、積極探索與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打動,以此來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思想與道德品質,進而為全面發展與綜合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地滲透德育內容,需要教師圍繞實際的物理教學內容與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牽強附會、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物理學科的學科特征與特點,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思維特性,因勢利導地滲透德育、融合德育,確保德育能夠潤物無聲地融入到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