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歌 王慕星 趙 洋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
當前,新媒體迅速崛起,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要善于使用新媒體來增強共青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從而提升團青工作質效。以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為例,以美篇、秀米、易企秀、FLBOOK為重要載體,編輯制作《菁英理論研“習”所》理論學習微刊,開展了“講黨史故事 迎建黨百年”“百年團史青年說”等系列活動,重點聚焦黨的創新理論、青年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強化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思想、解決青年困難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在新媒體與共青團工作的應用結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并根據問題總結相關經驗,提出了應對建議。
共青團屬地管理的傳統工作模式與新媒體工作零時差、零距離、開放交互的工作特點目前并不同步,工作開展中難免會出現信息分割問題,以人民銀行為例,人民銀行屬于中直垂直管理單位,以往傳統的組織模式為逐級單向鏈條式溝通,而新媒體時代組織模式是低門檻、交互性強的網狀式溝通。這種網絡的自傳播、去中心化的特點,從縱向來看,提供了基層團組織到上級甚至團中央的溝通聯系,從橫向來看,給予了各地區基層團組織跨地區交流的平臺,但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得青年利益和思想加速分化,對共青團原有相對封閉的、單向的思想政治引領方式形成沖擊。
人才方面,目前基層團組織從事新媒體的人員多為兼崗,熟悉團青工作且新媒體素養高、互聯網思維靈活的人員稀缺。同時新媒體研究制作周期較長,與青年業務工作存在沖突。在財力資源方面,基層團組織的工作經費緊張,投入到新媒體工作的比重有限,且單位內部經費審核簽批需要層層手續,當地可利用的新媒體資源較少導致一些大型活動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媒體在組織動員青年上的積極作用。
部分基層團組織出于技術、人員、監管等因素考慮,無法多渠道搭建專業的團屬新媒體,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依賴于青年自發性研究和自身愛好,在制作技術、宣傳廣度、開拓創新等諸多方面與專業企宣存在差距。健全新媒體隊伍、將新媒體網絡應用到組織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在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基層團組織需要突破的難點。
各級團組織應明確不同層級在全團新媒體工作中各有側重、相互配合的職能分工體系。在通知、轉發上級團組織、上級行的工作要求、內容時,盡量使用青年化的語言解讀傳達。新媒體發布平臺要積極融入青年感興趣的人文文化、業務創新、新潮元素,重點放在團活動中備受青年喜愛的關聯度高且互動性強的活動,打造“互聯網+黨建+團建”新媒體平臺,提高團組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要主動挖掘基層團組織內部新媒體人才,一方面將重點放在提高新媒體人才捕捉時事熱點、策劃、編輯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使團干部都能成為善用新媒體的行家里手,團組織由上至下更新思維方式、增強互聯網意識。經費方面,應在團組織的經費預算中加大新媒體工作經費的占比,要充分整合資源,聯合黨支部、地方金融青聯,挖掘探索活動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可行性。
在基層央行日益年輕化的今天,想要高效率地吸引青年、動員青年、應將重點放在情感共鳴和利益共鳴,必須在團結、服務青年的過程中,讓青年由被動化接收為主動吸收,在情感和工作中尋找契合度和平衡點。要繼續在新媒體陣地上尋求突破,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全面掌握青年行為、目的和訴求情況,發揮共青團正面引導、負面糾錯的工作職能,尊重青年在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和參與權,提升和擴大基層團組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從而更好地引領青年、組織青年、服務青年,更好地助力基層央行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