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杰, 張 雷
(1.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2.北京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黨的二十大是十分重要的一次大會,全會總結了過去五年以及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的偉大成就,劃定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總的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來抓的重大論斷,并對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對貫徹和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關于青年工作的總要求,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意義重大。
黨的青年工作在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注青年群體,高度重視青年工作,把握當代中國青年特點和中國青年運動規律,提出“黨管青年”的基本原則,召開黨史上第一次包括共青團在內的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出臺新中國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第一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布白皮書,部署共青團改革發展,青年工作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來抓,是對青年工作的地位和性質作出的重大論斷,標志著黨對青年工作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實際上,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并不是首次提出,但卻是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黨的二十大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在如此重大的場合、如此層級高的會議報告中提出這一論斷,對于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把握黨的青年工作極其重要,富有深遠的戰略意蘊,是青年工作理論的重大增量,更是青年工作實踐的重要導向。第一次提出青年工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是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都是黨的工作中一項戰略性工作”[1]。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2],“青年工作是一個關系黨的執政前途和命運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工作”[3]181。第二次提出便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青年工作被黨單獨提出并作為黨的一項戰略性工作,可見青年工作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意義重大,是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的青年工作的科學謀劃,反映了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有助于激勵全黨做好青年工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
黨信任共青團,把黨的青年工作主要交給共青團來做,這是黨的青年工作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共青團同總工會、婦聯等都屬于黨的群團組織,具有為黨擴大群眾基礎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和建設,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4]38。與黨的其他群團組織相比,共青團主要負責黨的青年工作,履行“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1]和“全團帶隊”的政治責任,一貫發揚“以黨的使命為使命”的優良傳統,是“黨的預備學校”,是“引領中國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1],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1]。歷史和實踐證明,共青團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先鋒隊,是黨的忠實助手和可靠后備軍,這是共青團相較于黨的其他群團組織的根本區別和顯著標志。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共青團認真學習貫徹黨對青年工作的最新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共青團改革的部署,組織引導青年、推動青年發展、維護青少年權益、深化共青團改革,積極做好黨的青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了新時代共青團的工作成績,指出共青團“積極投身‘四個偉大’的壯闊實踐,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貢獻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勛”[1]。共青團要把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團要自覺用黨的新思想新理念武裝自己、教育青年,肩負起黨的青年工作的光榮職責,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朝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21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4]7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偉大而艱巨的事業。當代青年生逢其時,要把握好從現在起到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牢牢立足黨的使命任務,以憂患意識、底線思維、斗爭精神來塑造自己,增強“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4]27,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埋頭苦干、奮勇前進。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為青年提供了無比廣闊的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光明的實現夢想的前景。新時代青年要立足黨統籌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者是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全局,后者是實現前者的外部變量和國際挑戰。黨要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我國內政、干涉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需要以青年工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需要青年以實現民族復興和祖國完全統一為使命任務,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青春偉業。青年要為推進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而奮斗,沉潛在黨中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事業之中,以國家戰略需求為自身成長成才的導向。共青團要以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為青年工作的主線和紅線;少年兒童要從小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堅持愛黨報國的崇高人生目標;青年科技人才要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成長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全體青年都要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提升政治判斷、領悟和執行能力,站在黨的使命任務和中心工作的方位來謀劃自身成長,服務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戰略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心并重視研究當代青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強調研究百年來中國青年運動規律,把握當代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規律,清楚青年的強項和弱處[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這種青春天性賦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充分肯定。同時,青年人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6]這一論述概括了當代青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深入研究這些特點和規律,要看到青年具有可愛可信可為之處,也要清晰深刻看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青年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地圓滿完成歷史使命。開展青年工作要適應青年特點和規律,照顧青年天性,到青年中同青年打成一片,以零距離交流來感知青年的思想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方式,傾聽青年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并以此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青年工作,切實服務青年。
共青團是做青年人工作的組織,這就決定了其必然要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并適應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來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敏于把握青年脈搏,依據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變化新特點,探索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新思路新模式,帶動青聯、學聯組織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不斷鞏固和擴大青年愛國統一戰線。”[1]并且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傾注極大熱忱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各級黨組織要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經常研究解決共青團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熱情關心、嚴格要求團干部,支持共青團按照群團工作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1]。這些論述科學地回答了共青團應該如何適應新時代中國青年特點和成長規律來開展工作:一是深入了解青年,創新組織建設;二是拿出熱情和精力,關心幫助青年;三是以黨建帶團建,支持團的工作。共青團要立足黨同青年之間最基本、最重要、最顯著的關系是政治引領,引領青年聽黨話、跟黨走;堅持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和方向不動搖,號召廣大青年團員肩負起時代使命,團結和凝聚青年一道為中國夢而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以高遠的戰略視野和深邃的戰略智慧來謀劃青年工作,站在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來關心青年發展、部署青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大事有兩個:第一個是在全國組織會議上指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7];另一個就是青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事也有兩個:第一個是“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8],“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9];另一個也是青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大多數都是在青年時代就滿懷信仰和豪情加入了黨組織,并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6]
首先,從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來看,青年是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關鍵。始終代表、贏得和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青年工作的地位、意義、任務、使命、要求等,指明青年工作新征程的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10]1。縱觀百年黨史和百年中國青年運動史,二者是親密無間、休戚與共的,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黨始終是青年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引領者,青年始終是黨的可靠助手、堅實群眾基礎和人民隊伍中的排頭兵。黨與青年始終同心同德、同生共長、命脈相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從來都把青年作為推動社會前進的最積極、最活躍、最富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力量。青年的成長離不開黨,正是在黨的培育和領導下,青年建功立業、實現青春夢,敢為人先、勇做攀登者,貢獻青春力量。其次,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來看,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青年英才輩出,以遠大的胸懷抱負、深厚的家國擔當書寫了一代代愛國報國的青春史詩。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從那時起,實現民族復興就成為億萬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而青年始終是實現這一夢想的排頭兵和沖鋒隊。五四運動是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的愛國革命運動,它動員起了全體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的信心和決心,鼓舞了被剝削的億萬中華民族兒女,推動了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進程。青年要發揚五四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把個人理想融入偉大理想和共同思想之中,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性思考、研判和布局,提出當今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黨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提出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擘畫“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論和實踐方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青年工作是黨的戰略性工作,分量很重、意義深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和國家事業與青年工作之間關系的系統思考和戰略判斷,需要深刻領會并在青年工作中貫徹落實。
“戰略”即謀劃全局、部署具有全局性和關鍵性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11]。他還指出“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都是黨的工作中一項戰略性工作”[1],強調青年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歷史和現實證明:黨始終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青年作為革命事業的希望,黨的“一大”便開始研究和著手成立青年團,以此作為黨培養和發展青年的預備學校;百年來,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引導青年跟黨走、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立了重要功勛。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青年工作是黨的戰略性工作,既著眼于青年成長成才,又放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抓住青年工作這個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關鍵,站在時代、人民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前沿思考青年工作。百年來,青年始終是黨執政所依靠的堅實階級基礎,共青團始終以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為政治責任,做好黨的青年工作是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青年群眾基礎的應有之義。
在當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青年被看作是一國的人力資源優勢,青年人才是各國競相爭奪的對象,各國在科技、貿易、金融、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競爭,其背后都是以青年人才為基礎的較量。贏得青年就是贏得了未來,大國競爭中始終存在著對青年人才的戰略儲備、搶奪與規劃。當前,世界格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加速演進,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新的變量和不確定性使得國際競爭更加驚險。一個有著4億青年人口的中國、有著9600余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果不從戰略角度注重青年工作,沒有對青年工作的戰略謀劃和構建,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青年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放到中華民族發展和實現復興的歷史長河、放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為人類謀進步的全球視野中來謀劃,引導青年統籌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要求青年培養世界眼光、敢于擔當,以戰略思維和大局意識將自身成長發展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乃至全球和平發展事業的大局之中。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要堅持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12]并對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提出培養青年干部、吸引青年人才到黨內的要求,指出“要源源不斷培養選拔德才兼備、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干部,……要源源不斷把各方面先進分子特別是優秀青年吸收到黨內來,……要源源不斷培養造就愛國奉獻、勇于創新的優秀人才”[12]。說青年工作是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一環,是因為“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總是青年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1],更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熱情歡迎青年源源不斷成為黨的新鮮血液”[1]。青年干部是黨的動力源泉,黨要自我革命,必須把青年人才納入黨的干部隊伍之中,改善黨的結構、激發黨的活力,使黨永葆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機;必須不拘一格、大膽使用青年干部,將其放在合適崗位上鍛煉,針對其不同特點精準培養。同時,青年干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守牢拒腐防變底線,做黨的好干部好兒女,以為民造福為最大政績,做人民的好公仆、黨員干部的好榜樣。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指出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是其中心環節。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都強調“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1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這一問題,并且明確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任務和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14]。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共青團要牢牢把握這一根本任務。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這是當代中國的實際,也是我國教育事業和黨的青年工作的基本依據。做好青年工作,要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14],培養“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1];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關于我國教育方針的培養目標,擔負起黨賦予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進一步豐富“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推進教育現代化事業,建設學習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擁有4億青年人口的大國,進行的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絕不能犯戰略性錯誤。深刻理解“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戰略性工作”的重大論斷、以“黨的戰略性工作”來審視和推進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對于全黨、共青團及其他人民團體、高校及青年自身來說,培養對青年工作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保持對青年工作的戰略清醒和戰略自信,對培養新時代好青年、建設好新時代共青團、做好黨的青年工作甚為重要。
第一,用黨的科學理論和初心使命來武裝和感召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共青團工作提出“堅持為黨育人,始終成為引領中國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1]的希望,并且提出“用黨的光輝旗幟指引青年,用黨的優良作風塑造青年”[1]的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這一要求擴展到全黨,擴大了青年工作的主體范圍。黨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最新指導思想,是武裝青年頭腦、指導青年工作的科學理論;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共青團的初心使命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為黨和人民奮斗;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那么當代青年的初心使命理應就是聽黨話、跟黨走,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第二,做好青年朋友的“三種人”。這一工作要求第一次提出是201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第二次提出是2016年4月26日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第三次提出是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并增加了“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的要求;第四次提出是2019年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并且首次闡述了如何做好青年朋友的“三種人”,即從青年的青春天性、閱歷局限、青年成長規律等方面尊重青年特點和成長規律,從青年所處的人生階段,遇到的困難、壓力等方面指出要幫助青年解決煩心事,運用比喻指出青年成長好比幼苗培育,要鼓勵青年振奮精神、到一線吃苦歷練;將培養青年的主體由全黨擴大到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和全社會。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各級黨組織要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經常研究解決共青團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熱情關心、嚴格要求團干部,支持共青團按照群團工作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1]這為全黨做好青年朋友的“三種人”明確了機制保障,鞏固了團干部等人力優勢,支持共青團依據自身特點開展創造性工作。
2015年7月6日至7日,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決不能成為國外那種自發的或者具有各種政治色彩甚至光怪陸離的青年團體。”[15]青年團員要增強團員意識和榮譽感,追求團組織的先進性,否則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共青團等是黨執政最基本的社會基礎與階級基礎,這表明黨通過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動員青年群眾、整合社會力量的一貫優勢得到進一步彰顯,也標志著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對青年工作的認識深化和實踐探索進入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前后同團中央第十七、十八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向全國青聯和全國學聯、歐美同學會等人民團體致信,在中國關工委、中國科協等大會上強調“弘揚‘五老’精神,發揮老同志的特長和優勢,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6],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勇于創新,讓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樣奔涌而出”[17]。人民團體要結合自身工作、有效發揮黨同青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維護青年合法權益,鞏固安定的政治局面,以黨的戰略性工作的站位來審視青年工作,干好青年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相繼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與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開展師生座談會,多次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8]。民族類院校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為鞏固和團結中華民族全體兒女、繁榮和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而奮斗。職業類院校要“要樹立正確人才觀……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19]“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軍事類院校要“深化軍事院校改革創新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21],堅持“政治標準是我軍人才第一位的標準,政治要求是對我軍人才最根本的要求”[22],做好對青年軍人、參軍學生鑄魂育人工作,加強政治考察和歷練。
青年要立足、把握、珍惜新時代賦予青年的大好機遇和難得的人生際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4]71,實現民族復興是當代青年的時代使命,青年要接過革命先輩的接力棒,把握新時代的機遇和際遇,跑出新時代賽道上的最好成績。第一,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意識,鑄牢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弘揚“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風貌,始終對黨忠貞不渝、與黨同心同德,在黨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來,自覺聽從黨的召喚,并且追求政治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第二,統籌理想與現實、認識與實踐、目標與結果、成績與不足,放下焦慮、擔心和恐懼,鼓足勇氣、信念和信心,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做到有始有終,又不淺嘗輒止、止于功勞簿上,而是自強不息,繼續開拓創新、止于至善、盡善盡美。第三,胸懷遠大理想、心懷“國之大者”,敢于擔當作為、直面矛盾沖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不怕事、不避事、能扛事,矢志不渝奮斗,踔厲奮發、砥礪前行,以人民英雄、革命前輩、時代楷模為榜樣,始終向上向善,做精神高尚、品質優良的新時代好青年。第四,堅守初心使命,投身新時代黨的中心任務。百年來共青團始終“緊扣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1],作為共青團員和中共黨員的青年要繼承我們黨和共青團的初心使命,到新時代新天地新征程中去安放青春、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做民族復興的筑夢者、追夢人,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
團結起來的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推動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實現勝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必須充分發揮億萬青年的創造偉力。必須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適應新時代中國青年特點和成長規律、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來理解青年工作是黨的戰略性工作的重大論斷。全黨、共青團和其他人民團體、高校、青年都必須結合自身發展、以黨的戰略性工作來推進青年工作,讓青春綻放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