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桐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隨著當前教育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亟待革新突破,以便更好地契合并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借助體驗式課程教學,應用虛擬增強現實等新媒體技術,積極探討提升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關注的焦點[1]。
虛擬增強現實作為新技術應用于高職專業課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運用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就可以形成富有真實性的虛擬環境,而且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大至外層太空,小至微觀分子;遠至宇宙起源,近至一草一木,都能夠進行仿真重現,猶如身臨其境。由于虛擬增強現實技術以及相應的裝置大大提高了用戶的感知與感受,也增強了用戶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被迅速應用于高職教育實踐當中,尤其是針對實用性、體驗性等要求比較多的課程是一項有利因子,因為這種技術不但能增強互動,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與技能的運用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注重掌握實用技術的高職教學而言,利用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設備是課堂教學向職業實踐轉化的重要過程與橋梁[2]。
通過虛擬建模構建的教學資源,能實現任意視角的全方位觀察,創造具有可變性的教學資源。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目前,各類國家和地方級VR虛擬游覽資源和數字藏品AR增強現實體驗應用軟件不斷增加。故宮通過微景天下支持的先進的360°全景技術,把歷經600年榮辱興衰的故宮也搬到了網絡世界中,利用360°全景技術參觀者能夠全面瀏覽紫禁城內部景色,從而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壯麗和磅礴。而南京博物院的虛擬博物館,以及澳門博物館移動應用APP上的AR閱藏品等服務,也能夠使參觀者足不出戶,僅需要通過輕點鼠標或手機應用屏幕就可以“觸摸”各個虛擬現實展館內的重要館藏。此外,企業自建的網展、720°云全景虛擬現實社區、全景客、指尖游、全景云、VR全景城市等免費應用的VR平臺也在大量涌現。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免費在線游覽資源的不斷增加,豐富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資源[3]。
運用虛擬增強現實技術構建的虛擬教學資源,能夠克服教學中設備價格昂貴、場地限制等問題,可以在節省設備資源的前提下,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工作。同時,又能減少實訓設備由于長時間使用而磨損、教學資源大量損耗等問題,進而達到對教育成本的有效節省。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進行景區的實地教學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必要環節。虛擬現實系統不必反復組織學生到旅游景點實地講解,節約了教學經費,同時還避免了組織活動中安全問題的產生[4]。
虛擬增強現實技術以其簡便、易于實施、互動性強、常態性、線上資源豐富、學習者積極性較高等優勢,能夠對現有課堂方式進行補充與完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總有部分教學內容教師無法用語言清晰明確地進行說明,而且普通二維圖片或是視頻資源也無法生動呈現。此時,在眾多信息技術中,通過利用“VR+AR”技術創造的虛擬場景“看一看”就能直擊重點,用更直接高效的方法加深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臨場感和真實感,充分調動學習者投入相關教學活動中[5]。筆者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應用課程為例,圍繞“VR+AR”技術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進行案例分析。
在講到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宮殿基礎知識點時,以“發現中國宮殿彩畫之美”教學活動為例,利用VR等技術設備創建出實景“全景故宮”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感受近似真實的“全景故宮”環境、探索宮殿彩畫之美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對學習“明清時期宮殿彩畫的分類與特征、分布范圍”知識點及組間交流討論的動力與興趣,并自然地引導學生發現中國宮殿彩畫之美:感受古代雕梁畫棟之間,工匠技藝的精湛和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以“全景故宮”的使用,促進學生在“游”故宮中學習宮殿建筑的相應專業知識、掌握技能,能夠在真實的古代建筑群中分辨建筑物上的彩畫,并加以講解。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全過程觀察學生在“全景故宮”VR中是否能夠正確尋找出不同類型的彩畫。教學互動中,學生也更能全方位地展示自身的講解水平和學習效果,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主性更高。在“游”中學,突出了教學重點,也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符合職業教育的內涵[6]。
在“園林模擬講解”教學任務中,即使在北方院校周圍無園林景區的環境條件限制下,采用虛擬景區講解演練這一講解與教學的新模式也能讓學生在虛擬現實的場景中學習與練習,以虛練實,演練技能。在學生講解時,其他同學角色扮演成游客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講解及應變能力。并雙線融入課程思政,明線是進行“園林講解”,暗線是“園林講解體現的古人智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在虛擬演練實踐中提高學生對于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認識,引導學生做中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在項目“博物館實地講解”中,可利用多個線上虛擬博物館VR以及博物館手機應用中的AR操作顯示,在智慧教室中模擬在博物館中實地講解。用虛擬現實技術創設互動性更強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實踐練習空間。同時,鼓勵學生在各類平臺進行直播演練模擬講解,邀請線上游客與教師、企業專家、學生共同參與教學評價,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在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賞析教學項目中,設計技能“用”的活動,要求學生將“VR+AR”技術講解用到服務社會的實踐中,接受服務對象評價。學生完成項目學習后,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服務形式和服務對象,將所學知識應用實踐。學生共提交4個作品:古城親子云游講解、老年活動中心云游講解和2個抖音講解。
以老年活動中心云游講解為例,學生到老年干部活動中心進行“云游”講解。雖然不是直播形式的“云游”,但精心剪輯過的視頻,加上兩位同學生動有趣的講解,達到帶領游客“云游”的效果,讓人產生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在正式“云游”講解前,教師輔助學生完成以下工作:第一,對游客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第二,搜集選用資料;第三,由學生用融入虛擬導覽錄屏、三維立體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完成的剪輯視頻,配合講解。這類講解活動雖然不是真正的“云游”直播講解,但也增強了現實感與體驗感。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種活動,無論是“虛擬博物館·數字藏品”的增強現實技術,還是“全景故宮”的運用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按照自身的學習進度去探索發現,并在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和問題點。同時,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調整學習節奏,從而開展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式學習,教學成效顯著。
通過對學生從開學初到期末的考核采樣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學生綜合素質隨著教學的實施進程穩步提升。將各屆學生成績數據對比后發現,本屆學生平均成績較上屆學生大幅提高,教學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全部達成,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大勢所趨。虛擬現實教育是促進現代旅游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各院校唯有做好虛擬現實技術在現代旅游教育中的應用與教學,積極培育和儲備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教育應用方面的專業人才,方可在日趨激烈的現代化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