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張兵
最近,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街道工委書記孫曙光特別忙,三里屯國際美食節策劃方案打磨多次,他仍不滿意,到處尋找“援兵”“外腦”,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里屯算得上是主舞臺,他希望有卓越的表現。
消費提檔升級,是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壓艙石”和“定盤星”,朝陽區作為北京集聚國際要素最多的區域,三里屯太古里西區傳統商場正在更新改造,三里屯如何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如何呈現國際化?餐飲文化的特質在哪兒?孫曙光想了很多。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速度”到“質量”,我國經濟切換從“快”到“好”的新跑道,消費升級的趨勢已經滲透到市場的方方面面。
在農村,農民兜里也鼓了起來,一部分農民除了土地流轉收入,還有外出務工收入,農民的收入來源變多了,有一些農民甚至已經變為“新農人”。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村容村貌美了,道路寬了,農民就醫、子女上學、養老有了保障,家家戶戶用上了齊全的電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新能源汽車,在農村也早已不是稀罕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國家堅定實施新增財力下沉基層,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如何點燃消費者的購買欲?消費持續恢復要怎么做?這是商家和政府需要共同關注的話題。
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企業和商家應依據自身生產經營特點,腳踏實地提供“硬核”產品,以高品質、高服務、高質量滿足老百姓“購物車”日益升級擴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