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芙蓉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常見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幼兒急疹是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感染引起的.6-18月齡是發病的高峰年齡段。發病以春、秋季節為多。成人可攜帶人類皰疹病毒6型、7型,通過唾液將病毒傳播給寶寶。
1.發病急,突然出現高燒,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甚至更高。部分寶寶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發熱,發熱持續時間一般在3-5天不等。此后,寶寶的體溫驟降或逐漸降至正常。少部分寶寶可能高熱時發生驚厥。
2.寶寶的年齡,絕大多數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3月齡以下的少見。
3.從精神狀態的情況看,即便有高燒,多數寶寶精神狀態良好,少部分寶寶會出現煩躁、食欲下降、輕微腹瀉、輕微咳嗽等,檢查常有頸部淋巴結腫大。
4.從皮疹來看,發熱3-5天熱退同時或稍后出現皮疹,為軀干部紅色的皮疹(直徑2-5毫米),隨后擴散到頸面部和肢體,按壓褪色,皮疹持續1-2天后消退,皮疹消退后沒有色素沉著或脫眉。
幼兒急疹的診斷一般是回顧性的臨床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進一步確診呢?
1.血常規。幼兒急疹患兒血常規的特點是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細胞計數和比例相對增多。血常規檢查簡單方便,可以協助幼兒急疹的診斷。
2.血生化。反復高熱時可以檢查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血糖,部分可能發生肝功能及心肌酶輕微損害。
3.病毒抗原檢測。檢測外周血、唾液或病變組織中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幫助診斷。
4.病毒抗體檢測。采用免疫熒光方法測定人類皰疹病毒6型和7型的IgM和IgG抗體,是最常用和最簡便的方法。IgM抗體陽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復期IgG抗體4倍升高,說明感染存在。當從腦脊液內測到IgM抗體或IgG抗體時,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存在。IgM抗體一般產生于感染后5天,持續存在2-3周;IgG抗體于感染后7天產生,4周后達高峰,可持續較長時間。
5.病毒核酸檢測。采用核酸雜交方法及PCR方法可以檢測HHV-6和HHV-7的DNA。由于HHV-6和HHV-7均存在潛伏感染,因此有時檢測出病毒的DNA,并不能確定處于潛伏狀態或激活狀態。高濃度的病毒DNA提示活動性感染的存在。
6.腦電圖、頭部MRI及腰椎穿刺術。如果寶寶發生了驚厥,可完善腦電圖、頭部MRI及腦脊液檢查,排除其他引起驚厥的原因,特別需要排除腦膜炎。
發熱伴出疹的疾病很多,幼兒急疹需要和一些常見發疹性疾病進行鑒別。
1猩紅熱。是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紅熱好發于2-10歲兒童,突發畏寒、發熱,體溫38-39攝氏度,也可高達39-40攝氏度。高熱1-2天后全身出現皮疹,同時熱度也升高。皮疹特點為彌漫性紅色針尖樣大小的皮疹,呈雞皮樣,觸摸時有細沙樣感覺,皮疹伴有癢感。皮疹先見于頸、胸、腹部,1日內遍及全身,持續3-5天后顏色變暗,皮疹漸消退。部分病人1周后出現皮膚脫屑或全身片狀脫皮,部分手足大塊脫皮。孩子常伴有咽痛、咽部充血、楊梅舌。血常規檢查白細胞高,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咽拭子培養可檢出A組鏈球菌。因為屬于細菌性出疹性疾病,需要抗生素治療。
綜上所述,幼兒急疹是病毒感染性疾病,而猩紅熱是細菌感染性疾病,根據出疹前期發熱時間的不同和皮疹的特點等可以鑒別。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麻疹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染性極強,冬春季節為高發季節。麻疹初期為類似感冒樣癥狀,如低熱、輕微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紅,一般持續3-4天,即前驅期,也就是發疹前期。這個時期常被誤診為感冒。起病2-3天后,口腔頰黏膜上出現白色針尖樣的斑點,斑點外周有紅暈,這就是特征性麻疹黏膜斑一柯氏斑,可逐漸增多和融合,蔓延至口唇內側甚至整個口腔黏膜,一般持續1-2天后消失。前驅期后病情加重,出現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攝氏度,咳嗽厲害,精神差,并出疹。進入出疹期,皮疹通常先從耳朵后面、發際開始,很快波及面部、軀干,然后發展到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為細小的紅色小斑丘疹,壓上去會有褪色。一開始比較少,后面逐漸增多慢慢融合成片,皮疹之間還可以看到正常皮膚。出疹3-5天后,在沒有并發癥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漸退。疹子按出疹先后順序消退,南紅色慢慢變為棕褐色,會遺留有色素沉著,表皮有糠麩樣脫屑。整個過程一般10-14天痊愈。出疹期是麻疹最嚴重的時期。麻疹出疹期癥狀加重,體溫更高,咳嗽加重,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著或糠麩樣脫屑;幼兒急疹出疹時熱退,體溫正常,皮疹消退后沒有痕跡,據此可以鑒別。
3風疹。由風疹病毒感染引起,風疹與幼兒急疹的皮疹相似。但風疹好發于學齡期兒童,有接觸史,如學校及幼兒園內可能有類似病人,出疹前沒有發熱癥狀或僅有輕度的發熱,皮疹稀疏、細小均勻,分布于全身。風疹的發病過程較短,病情相對較輕,發熱1-2天開始出疹,一天內遍布全身,持續2-3天消退,皮疹消退后沒有痕跡。常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一周左右可以檢測到抗風疹病毒IgM抗體陽性。
4.川崎病。川崎病是血管炎性疾病,除發熱、皮疹之外,皮疹的形態一般多樣化,皮疹可呈斑丘疹、多形性紅斑或猩紅熱樣皮疹。還有其他伴隨癥狀,如出現雙側球結膜充血,出現口唇猩紅皸裂、楊梅舌、頸部淋巴結腫大、肢端硬腫、肛周脫皮等。血常規常提示白細胞會有明顯升高,C反應蛋白和血沉也有明顯升高。二者單純依靠皮疹難以區別,主要根據發病過程、伴隨癥狀、化驗結果,必要時完善心臟彩超進行鑒別。
5.水痘。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有水痘或帶狀皰疹病毒患者接觸史。水痘皮疹最初為紅色斑丘疹,繼之變為水皰疹,伴有明顯的瘙癢,2-3天后水皰疹結痂,變為結痂疹,頭面部及軀于部多見,呈向心性分布,1周左右痊愈。幼兒急疹為紅色、細小、密集的斑丘疹,頭面部及軀干部多見,一天內出齊,次日開始消退。幼兒急疹一般高熱3~5天后熱退出疹。從接觸史、臨床過程和皮疹特點可以鑒別。
6.藥物疹。引起藥物疹的常見藥物有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抗癲癇藥物等。皮疹形態多樣化,可為斑丘疹、皰疹、猩紅熱樣皮疹、蕁麻疹等,通常伴有瘙癢,摩擦及受壓部位多。幼兒急疹一般發生于6月齡-3歲的孩子,不伴瘙癢,而藥物疹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瘙癢明顯。
7.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71、柯薩奇病毒或??刹《镜雀腥疽稹V饕憩F為發熱,發熱時或熱退后均可出疹。表現為咽部皰疹或潰瘍,手足及臀部皮疹,也可全身出現皮疹。皮疹特點:散在斑疹或者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痛、不癢、不留疤痕,有時可呈紫癜樣或水皰疹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