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壽喜
冬季里,隨著一輪接一輪的雨雪降溫天氣降臨,很多地方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都在不斷被刷新,這期間,時不時就可能出現暴冷天氣。
暴冷其實就是冬春時節的“氣溫突降”,它表明氣溫的變化幅度較大。而感冒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呼吸道疾病。醫療氣象學家研究證實,感冒與氣象要素的變化值(尤其是溫度的變化)關系最大。例如,感冒發生的概率與一天中的平均氣溫有關系,但與一天中氣溫的日較差(即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關系更大。臨床實踐也表明,每一次“氣溫突降”,感冒的人數常常隨之突增。比如,每年冬春的每一次暴冷的當日或后一日,北京地區常常會出現感冒的高峰日。
研究還表明,支氣管哮喘在暴冷的次日發病率最高。因為哮喘癥多半是由感冒或鼻炎誘發的。肺炎雖是由病菌引起的傳染病,但它的發生、惡化也與暴冷存在著較明顯的時間對應關系。肺結核患者的咯血也隨著冷空氣的逼近而加劇,結核病患者的死亡數,以冷空氣通過前20小時和通過后7小時之間最為集中。
暴冷為何容易誘發或加重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答案并不復雜。當冷空氣突然襲擊時,人的鼻黏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降低,同時,冷空氣也會對病菌的活動起到促進作用。在這兩方面作用下.人們抵抗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就會有所下降,患病的可能性自然就加大了。
當然,暴冷只是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人的體質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樣,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也不一樣。平時注意鍛煉、體質好的人一般不容易患感冒,而那些喜歡吃咸食、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的人,最容易患上感冒。傳統說法認為感冒僅僅是由“著涼”引起的,實際上,凡是能引起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如著涼(尤其是足部受涼)、疲勞、酗酒、睡眠不足等,都是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因素。
當然,暴冷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還與濕度有關。統計表明,冬季發生暴冷天氣時,常常并不伴有降水,即所謂的“干冷”。這時候空氣濕度較低,一般都小于50%。這就容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結成干痂,不易排出。這樣,潴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滋生地,從而容易誘發或進一步加重感染。
預防暴冷天氣下發生呼吸道疾病,從長遠計,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慢性呼吸道病患者,都可通過“耐寒鍛煉”(如空氣浴、冷水浴等),以“對寒冷的適應”應付暴冷,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短期預防則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遇到暴冷天氣時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早晚出門最好能戴上口罩,以減少冷空氣的直接刺激。突發“干冷”時,必須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比如,可以通過室內地面灑水的辦法,提高室內的空氣濕度。室內生爐子或取暖時,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注意壺蓋不要蓋嚴),使水汽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