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

在一個新的班級中,學生除了要適應新環境、新同學,也要適應不同的教師。受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的教學風格、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師生關系會有和諧或不和諧的狀態,一旦學生與科任教師關系惡化,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此時,作為管理者的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智慧,及時進行協調。
七年級的小吳同學平常學習成績處于中游,開學后的前兩個月他的學習狀態還不錯,但后來變得有些消極。一天晚上,我接到家長電話才得知,小吳似乎正在和道法老師鬧矛盾。電話里,小吳媽媽向我大吐苦水:“張老師,小吳從前在私立小學上學,一直都很愛學習,習慣也培養得不錯,基本上每天都能自覺完成作業。但是從上個月開始,許老師就隔三岔五在班級的交流平臺上通知我說,孩子作業完成得不好。我當時很生氣,就問了孩子,他說他都完成了,還告訴我雖然有幾次作業完成得不好,但第二天都會主動找老師批閱,不過許老師批閱完還是沒有給孩子挑上合格的鉤?,F在他都有些不自信了,您說該怎么辦?”
解鈴還須系鈴人。第二天,我主動找到了許老師,有意無意地和她談起小吳的問題。她表示,小吳開學第一個月表現很好,但從第二個月開始,上課偶爾走神,而且每周3次的作業,他總會有那么一次不完成。當聽說小吳媽媽提到自己漏批孩子補交的作業時,許老師急紅了臉,說:“怎么可能?如果是補批的話,我批完都會在記錄本上挑鉤或者寫上反饋的!”一邊說著,她一邊拿出自己的作業記錄本給我翻看。
我安慰許老師說:“有時候家校之間的溝通存在信息差,您也不要生氣。我想咱們還是從小吳入手,看看到底有沒有這種情況。根據他的反饋,咱們再多方努力,幫助他擺正態度、改正缺點?!?/p>
周四早晨,需要上交第二次道法作業。我把課代表收上來的作業拿回辦公室數了數,果然,小吳沒有交作業。我詢問他不交作業的原因,他說:“老師,我這段時間記性不好,給忘了?!闭f完拿出了自己的作業。課代表打開看了看,小吳確實寫完了。大課間時,我詳細問了小吳才得知,原來這個月,小吳家里經常有父母的朋友來做客,笑鬧聲影響了他寫作業的狀態,有幾次確實沒寫完,但擔心媽媽批評他,就撒謊說自己寫完了,就是質量不合格,老師重批了也沒挑鉤,這才引起了家長對許老師的誤會。他還說,自己其實很重視家長、同學和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并不希望老師公開批評自己,最近總是因為這件事心情不好。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我展開了三項工作。首先,與小吳媽媽溝通,告訴她孩子偶爾會出于保護自尊心而撒謊,請家長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真正解決困擾孩子學習的家庭問題,同時也要充分相信老師。其次,與許老師溝通,建議她不要頻繁將作業不合格的學生名字發布在班級公共平臺,改為私下溝通,并適時對后期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進行鼓勵。最后,與學生溝通,對其撒謊的行為提出批評,同時提示他,老師們對他的批評都是“對事不對人”,不用過于焦慮,要調整好心態,通過鞏固復習把不會的知識補上。我還在學習小組內給他分配了一個小師傅,幫助他補習知識。
在巧妙協調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的核心要素是“人”。從“人”的角度出發,我們與學生平等溝通,確立“親密有間”的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人”的角度出發,我們尋找與科任教師共同的教育訴求,建立溝通和信任;從“人”的角度出發,我們掌握好與家長交流的邊界和分寸,積極調查并與家長商討解決辦法,既要講“禮”,也要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