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山
欒川縣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洛陽 471500
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屬于骨折臨床多發病,疼痛和活動受限等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后路內固定融合術創傷小,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手術安全性,但手術創傷、骨質疏松等因素均易影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在手術治療基礎上輔以藥物干預,或可加快患者疾病轉歸。伊班膦酸鈉骨骼無機物親和力高,能有效作用于骨組織,在抗骨代謝、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者預后中具有良好應用前景。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欒川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探討后路內固定融合術聯合術后伊班膦酸鈉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7 年6 月—2020 年2 月欒川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42)與對照組(n=42)。實驗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43~72 歲,平均年齡(59.67±4.81)歲;骨折椎體數量:單節骨折12 例,雙節骨折19例,多節骨折11 例;體質量指數17~2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04±0.96)kg/m2;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0 例,中度26 例,重度6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6 例;年齡42~73 歲,平均年齡(58.73±4.61)歲;骨折椎體數量:單節骨折12 例,雙節骨折18 例,多節骨折12 例;體質量指數17~2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08±0.91)kg/m2;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年齡、骨折椎體數量、病程、體質量指數及病情嚴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①經X線、CT檢查確診為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②有明確創傷史;③既往無脊柱骨折手術史;④無骨性腫瘤。(2)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腰椎疾病;②合并代謝性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骨折;④陳舊性骨折。
均行后路內固定融合術,并行抗感染等常規護理。1.3.1 對照組 采用碳酸鈣D3(北京振東康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675,規格:每片0.5 g 鈣+5 μg 維生素D3),每次1片,每天2次。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伊班膦酸鈉(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94),2 mg 伊班膦酸鈉+250 mL0.9%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滴注時間2 h 以上,每3 個月1 次。兩組患者均治療6 個月。
(1)對比兩組術前、術后6 個月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變化。(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術前、術后6個月疼痛度,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極痛;采用Barthel 指數(BI)評估兩組術前、術后6 個月日常生活能力,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對比兩組術前、術后6 個月平衡能力。指導患者閉眼,單腳站立,另一腳離開地面,記錄閉目單足站立持續時間。強化Romberg 測試,指導患者雙腳一前一后,以足尖挨足跟直立方式下站立,指導患者閉眼,記錄站立持續時間。(4)骨密度。對比兩組術前、術后6 個月胸腰段骨密度水平。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6 個月,實驗組椎體前緣高度較對照組高,Cobb角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s)
組別實驗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椎體前緣高度(mm)術前14.98±2.54 15.07±2.71 0.157 0.876術后6個月23.69±3.15 18.76±2.85 7.521<0.001 Cobb角(°)術前20.69±2.27 21.11±2.45 0.815 0.418術后6個月8.76±1.03 15.94±1.38 27.022<0.001
術后6 個月,實驗組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BI 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BI評 分(±s) 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BI評 分(±s) 分
組別實驗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VAS術前3.98±0.81 3.84±0.75 0.822 0.414術后6個月0.87±0.16 1.14±0.23 6.245<0.001 BI術前54.98±4.23 55.34±4.59 0.374 0.710術后6個月89.64±4.71 80.39±5.08 8.653<0.001
術后6 個月,實驗組閉目單足站立、強化Romberg 測試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平衡能力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平衡能力情況(±s) 分
組別實驗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閉目單足站立術前8.67±1.23 7.95±1.08 3.009 0.004術后6個月13.17±1.94 10.03±1.57 8.154<0.001強化Romberg測試術前7.69±1.06 7.84±1.15 0.622 0.536術后6個月12.39±1.45 9.76±1.21 9.025<0.001
術前,兩組患者胸腰段骨密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個月,實驗組胸腰段骨密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骨密度情況(±s) g/m2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骨密度情況(±s) g/m2
組別實驗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術前0.67±0.09 0.64±0.11 1.368 0.175術后6個月0.91±0.15 0.78±0.13 4.244<0.001
目前,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病率呈增高趨勢,若未及時予以最佳干預措施,易引發偏癱等并發癥,影響預后[3]。后路內固定融合術為常用術式,操作簡單,手術效果確切,但術后疼痛和再骨折風險較高,單獨手術治療仍和臨床預期效果具有一定差距。
碳酸鈣D3能參與鈣代謝,促進鈣吸收,補充機體鈣水平,維持機體骨骼系統功能正常,對術后骨折恢復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在改善骨密度中效果欠佳。伊班膦酸鈉在人體吸收后,會在破骨細胞周圍釋放,對溶酶體、乳酸釋放分泌有抑制作用,可改善破骨細胞膜的通透狀態,提高其通透性,改善骨應力,促進骨折愈合,恢復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4]。本研究對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內固定融合術聯合術后伊班膦酸鈉,結果顯示,術后6 個月,實驗組椎體前緣高度較對照組高,Cobb角較對照組低,提示該方案可有效恢復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伊班膦酸鈉能抑制前列腺素生成,降低破骨細胞活性和破骨細胞比例,抗骨吸收;并能促進促骨重建,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謝紊亂和腰背痛;且伊班膦酸鈉可加快骨骼恢復,提高預后效果,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5-6]。本研究數據還提示該方案可減輕疼痛度,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時,本研究中,術后6 個月實驗組胸腰段骨密度較對照組高,可見該方案可提高骨密度,充分證實手術和藥物聯合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創傷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在后路內固定融合術基礎上采用伊班膦酸鈉,可有效恢復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并能減輕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關于該治療方案對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和再骨折的影響,有待日后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