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文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河南 商丘 476100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45歲左右中年人間最為常見,近幾年,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2]。外科手術的療效較好,但手術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多數患者難以保留肛門,保持正常排便方式,且術后疾病復發率較高,使患者對疾病、手術及預后均承受很大心理負擔,最終導致患者產生自卑、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其對未來失去信心[3]。因此,對患者給予積極的圍術期心理護理至關重要,已成為目前影響患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因素。傳統心理護理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分級心理護理模式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臨床分級護理為基礎,對患者實際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后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4]。有研究顯示[5],心理分級護理模式能緩解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心理分級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心理應激情況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4 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12 例行手術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 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腫瘤Dukes 分期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納入標準:(1)經病理診斷確診為直腸癌。(2)均為首次發作。排除標準:(1)合并既往手術史。(2)合并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3)合并嚴重心臟、腎功能不全。(4)合并其他惡性腫瘤。(5)腸梗阻、穿孔或急性出血等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與患者耐心溝通,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進行胃腸道準備,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進行飲食護理,術后生活指導和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分級護理,癥狀自評量表[6](SCL-90)共有恐懼、焦慮、軀體化敵對、精神障礙和強迫等9 個方面,共90 個項目,每項1~5分。采用SCL-90 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根據入院時患者評估結果,針對性地給予患者一級、二級或三級護理。具體內容如下[7]:(1)三級護理。患者SCL-90 評分總分<160 分,平均分<2 分,無明顯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此類患者以共性護理為主,耐心、親切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保持良好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二級護理。患者SCL-90 評分總分160~250 分,平均分2~3.5 分,同時項目≥3 分的在1~7 個,有較顯著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此類患者在共性心理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不良情緒發生原因,每天至少進行20 min 的健康宣教,同時鼓勵其家屬積極參與,協助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增加社會支持。(3)一級護理:患者SCL-90 評分總分>250 分,平均分>3.5 分,項目≥3 分的在7 個以上,具有明顯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者甚至具有自殺想法或企圖,此類患者應盡可能讓親屬陪伴其左右,與患者進行耐心溝通,找到不良情緒緣由,以便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支持,給予患者幫助和關心,必要時請心理專家協助護理。另外,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盡量消除其不良情緒,樹立生存信心。
(1)焦慮抑郁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8]和抑郁自評量表(SDS)[8]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估。每個量表均有20 個項目,每個項目1~4 分,SAS 評分和SDS 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2)希望水平情況:采用Herth 希望量表[9](HHI)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希望水平進行評價。該量表從保持與他人親密關系的態度(I)、采取積極行動的態度(P)和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T)三個方面,反映患者對生活的希望度,每個部分各有4 個項目,分值1~4 分,HHI 評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3)住院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4)滿意度情況:采用Erickson 護理滿意度量表[10]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該量表共有12個項目,分值0~6分,總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三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SCL-90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SCL-90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56)觀察組(n=56)t值P值SAS評分護理前62.2±7.3 61.4±6.8 0.600 0.550護理后47.2±6.1a 39.2±5.4a 7.348 0.000 SDS評分護理前62.9±7.4 63.5±7.6 0.423 0.673護理后48.1±6.5a 40.3±5.7a 6.752 0.000 SCL-90評分護理前3.28±0.67 3.23±0.31 0.507 0.614護理后2.58±0.67a 1.78±0.43a 7.520 0.000
護理后觀察組HHI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HI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HI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I P T對照組(n=56)觀察組(n=56)t值P值護理前8.0±1.7 8.1±1.9 0.294 0.770護理后11.6±1.8a 12.4±1.7a 2.418 0.017護理前8.1±1.8 8.2±1.5 0.319 0.750護理后11.4±2.0a 12.2±1.5a 2.395 0.018護理前8.3±1.7 8.2±1.7 0.311 0.756護理后11.9±1.9a 12.6±1.4a 2.220 0.029總分護理前24.1±2.6 24.5±2.9 0.769 0.434護理后35.2±2.4a 37.1±2.1a 4.458 0.000
觀察組住院平均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情況(±s)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情況(±s)
組別對照組(n=56)觀察組(n=56)t值P值住院時間(d)9.71±3.59 7.56±3.07 3.406 0.001護理滿意度評分(分)53.9±7.2 61.2±7.5 5.254 0.000
直腸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直腸癌位置往往在患者盆腔部位,解剖復雜,術后患者難以維持原有排便方式,排便無法正常控制,使患者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受到嚴重影響[11]。另外,絕大多數患者通常“談癌色變”,對癌癥及手術存在恐懼、擔憂,加上術后癌癥復發率較高,極易引起患者焦慮、抑郁和緊張等負面情緒,心理負擔較重,從而對疾病治療及預后造成不利影響[12]。因此,對直腸癌患者開展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分級護理是近年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針對性地進行不同級別的護理,減少了心理護理的盲目性,提高了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分級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和心理狀況。分析認為,根據SCL-90 的評分結果,對評分較高、心理狀況良好的患者給予三級護理,這種分級別的干預能夠減少醫護人員護理中的盲目性,護理效率顯著提高,最終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謝玉娜等[13]指出分級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希望是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手術治療能夠顯著改善直腸癌患者預后,但多數患者對預后仍然較為悲觀,希望水平低下[14]。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分級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有研究表明[15-16]希望水平與心理狀態穩定性關系密切,三級護理主要通過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二級護理通過給予患者必要的社會支持及改變患者應對方式以提高其希望水平,一級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盡可能陪伴患者,鼓勵親友探訪,了解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消除患者錯誤觀念。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分級護理能夠顯著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級心理護理通過追根溯源,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顯著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治療及預后護理依從性,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直腸癌患者圍術期采用心理分級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效果顯著,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降低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希望水平,縮短住院時間,并且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