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不僅使思政教學資源越發豐富,也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習慣,并對社會現象有了新的看法與思考。因此,在面對傳統的思政教學時,會有部分學生滋生抵觸情緒,導致思政教學的作用被弱化。應高度重視思政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起新的思政課堂教學體系。
《基于互聯網云平臺的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創新》一書的作者為唐召云、胡華、胡梅。該書于2020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三人均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思政基礎課教研室教師。該書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決貫徹黨和國家關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相關精神與要求,以思政教育學科建設為支撐,以思政課堂為依托,將思政課教學創新和課程建設二者融為一體并相互促進,還將研究成果聚焦于高職思政教學的針對性上,以促進學生崇高理想信念的形成,并通過探索新式的教學方法來全面提升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新式教學方法的傳播。從全書的內容來看,作者主要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涵、外延與范式及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該書在思政課教學方面實現了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于互聯網背景構建了云平臺系統集成資源體系。面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缺乏興趣的現狀,作者認為應該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尤其要發揮云平臺的作用。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建設,將更多的音視頻融入高職思政教學中;利用新媒體制作視頻,及時更新課程資源。通過對思政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將傳統的思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滿足現代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基于互聯網構建二維一體專業學習平臺。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重點放在了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方面,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所忽視,因而導致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無法實現知行合一。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云平臺,并借助平臺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云平臺進一步整合各類優質的思政教學資源,在平臺內打造專門的實踐學習板塊,引導高職學生充分利用實踐板塊進行思政學習,最終實現思政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完美對接。三是創新了思政教學方法。過去高職院校思政課堂多是采用講述理論的教學方法,學生是被動地接收信息和學習知識,師生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交流,因而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許多學生沒有主動參與課堂。因此,通過教學方法創新改變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提升了思政教學的有效性。
筆者在深入研讀該書內容后深有啟發,筆者結合新媒體時代特征,認為應從兩個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一是建立立體的教學體系。所謂立體的教學體系,是指“線上+線下”的教學體系。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作用,使其多發揮溝通、互動的功能。教師要努力聯通移動多媒體和課堂多媒體,可以將學生的智能手機變為新媒體載體,成為思政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轉變教學理念,由過去的“線下”為主向“線上”傾斜,以互聯網上的熱議話題為主題,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由淺入深開展教學,并引發學生的互動討論。二是豐富教學內容。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認為是必須學的,學生一般都沒有興趣;教師認為屬于帶有娛樂性質的,學生卻尤為感興趣。這就充分表明,教師和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思政教育理論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高深理論,而是要接地氣和反映生活。此外,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傳播的多元價值觀,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給原來的價值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與沖擊。因此,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時,要基于正能量與主旋律框架,將更多時下流行的話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避免機械地灌輸。只有將課程改革和新媒體時代特征有效結合,才能促進思政教育的有效傳播。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云平臺的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創新》一書是針對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開發,其內容詳實、視角新穎,對一線思政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啟發,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促進其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更廣泛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