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高校是人才成長的搖籃,是傳承文化薪火的講壇,是生產文化精品的園地,是推動文化交流的場所。”從育人的角度而言,高校文化發揮著重要的“孵化器”作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戰斗力、最有奉獻精神的隊伍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以下簡稱輔導員),他們是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生涯中接觸時間最多也是受其影響最深的老師。
輔導員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樣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實施者和踐行者。輔導員制度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種學生管理制度。通過梳理輔導員日常工作內容,大致可將輔導員專項工作分為:宿舍管理、獎懲、助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黨團建設、就創業指導等幾大塊。這幾項工作同時又與班級管理、學生骨干培養等工作密不可分。
在日常工作中觀察發現,有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但是在人際溝通、協調組織等方面能力欠佳;有的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對于一些人文知識沒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更不能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時代背景下,輔導員的文化育人實踐需要其輔導員結合具體實際并充分發揮創造才能,切實將文化育人的理念、實踐落到實處。
(一)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新時代文化育人的價值導向,是新時代文化育人的核心與靈魂。在輔導員的專項工作中,不能僅僅停留于繁雜的事務性勞動,更應該把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文化育人的實踐中具有強大的現實指導力,是新時代文化育人不竭的思想源泉。輔導員在工作中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大公無私精神、誠信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寬容仁愛精神、敬業樂群精神、勤勞簡樸精神等融入專項管理、社團指導、班級管理等,從而提升文化育人的系統性、導向性、針對性和實踐性。
(三)傳承紅色血脈。中國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所創造和體現出的信念、態度、價值觀、歷史、遺存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不斷熔鑄鍛造形成了一脈相承、持續發展的革命精神譜系。如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為核心的紅船精神;以“胸懷理想、信念堅定”為核心的井岡山精神,以“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為核心的長征精神,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延安精神,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為主題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以“實事求是”和“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
(四)譜寫時代新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包括抗洪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青藏鐵路精神、女排精神等新的精神文化財富。輔導員在工作中,要以先進文化為主要文化導向,增強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文化自覺,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和人生體驗活動的實踐育人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和提高覺悟,并轉化為內在的文化自覺和實踐自覺。
輔導員專項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提升文化育人效果,科學有效的育人方法是關鍵,也要借助一定的途徑和平臺。
輔導員除了日常管理工作,一般還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如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就業發展、創新創業指導等課程。課堂教學是進行知識傳播和文化育人的基本陣地和主要手段,結合教學主題,融入思政化教學,如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愛悅納、職業規劃的統籌權衡、就業發展的艱苦奮斗、創業指導的創新開拓等等。同時,要充分發揮輔導員教書育人角色的引領作用。輔導員需加強培訓和技能提升,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時要善于更新和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利用好多媒體、影視音頻等輔助教學手段,活躍教學氣氛,開展“互動式”“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課堂”就是課堂教學之外的課外文化活動,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思想學術節、科技文化節、體育運動會、興趣小組等,將其作為課堂教學主渠道的有效補充;同時,開辟實踐育人的新載體和平臺,將理論教學與就業見習、實訓實踐、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等充分結合,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以成長和提升,使學生在開闊眼界中增長見識,鍛煉能力。例如,在黨團建設專項中,將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助學專項中,從補精神之鈣出發,激發受資助學生的感恩反哺之情;在心理關愛教育工作中,融入團體輔導的快樂體驗活動,幫助學生自我疏導健全心理;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滲透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幫助建立和諧融洽的宿舍關系;在就創業指導工作中,樹立自強不息和獨立創新的的艱苦奮斗意識,以發展的眼光促進成長成才教育等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文化育人工作實踐中,輔導員要善于發現、樹立優秀典型,通過名人講壇、學生先進個人、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優秀校友等杰出人物的先進事跡影響和帶動人,激勵和鼓舞青年大學生爭當先進,奮發有為,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在學生黨團建設工作中,通過亮身份、樹先鋒等形式,凸顯入黨積極分子的示范引領作用;在班級團隊建設中,通過傳幫帶形成干部梯隊培養;在就創業指導工作中,就業典型、創業先鋒的樹立,為學弟學妹的就業發展提供了探索的可能;此外,通過文明宿舍、和諧宿舍、優秀團學干部及優秀畢業生等的評比活動,在校園內外形成了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育人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相互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對于育人工作而言,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了文化交流,提升了主體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價值觀的偏移和道德人格的缺失。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它具有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征,同時還受到一些負面信息的沖擊。因此,在高校文化育人實踐中,特別是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占領青年群居的陣營,通過創建各種網絡平臺如紅色網站、QQ群、校友錄、微信、微博等,以青年人習慣和喜歡的方式、話語教育指導他們,創新網絡文化育人內容,加強平臺建設和相應的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進而提升育人效果。
現代大學制度下,在輔導員工作中要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必須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育人體系和機制。
在輔導員工作中,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模式,2018年創立了學生黨員先鋒工作站,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為入黨積極分子提供鍛煉平臺。
輔導員在育人工作中,可以結合校訓、校歌、校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文化活動,提升育人品味,培養文化自信。例如,清末狀元張謇先生一生創辦各類學校370多所,親自或者參與制定學校的校訓32則,其中多包含“忠實”“勤苦”“融通”之意。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謇創杯”創新創業大賽,正是取學校校訓“忠實不欺,力求精進”的誠信、開拓之意。
學校完善機構設置、合理安排人員,各部門各單位分工負責、互相配合、齊心協力,秉承以人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在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中深切突出人文關懷,積極創建學院文化、班級文化、宿舍文化,構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育人實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