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批判

2022-03-24 16:20:01曹志繁
關鍵詞:馬克思現實歷史

曹志繁

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確切點說是對黑格爾哲學的揚棄,保留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這一保留不是原封不動的,而是蘊含了新內容與新形式,是對時代問題的回答——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回答。這個時代之問是什么呢?就是馬克思稱之為“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1)“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指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所架構的國家作為虛假共同體的批判,指出國家作為虛假的共同體掩蓋的是現實的階級斗爭。參見: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守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頁。,這個問題是新世界觀的樞紐。本文立足于馬克思對黑格爾的三個重要的評判:一是黑格爾站在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上;二是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但他只承認精神的勞動;三是對黑格爾哲學及整個形而上學的批判(2)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205頁。。這三個評判構成了馬克思對黑格爾應用哲學批判的基石。這一批判的核心是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應用(3)黑格爾邏輯學的應用,指黑格爾把理性的辯證邏輯當成了人類歷史活動的本質和規律,把人類社會的結構和發展當成邏輯學的應用——精神哲學(包括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法哲學、歷史哲學、宗教學等),從而錯誤地把人類歷史指認為思想的歷史,其實質是唯心主義歷史觀。馬克思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批判,就是要糾正黑格爾唯心主義歷史觀的錯誤,保留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的揚棄,因此馬克思抓住黑格爾邏輯學的正題、反題、合題的邏輯結構,從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中把社會現實從封閉的幽暗的意識世界里解放出來,把邏輯學的一般形式轉化為解放世界的科學理論。

一 對黑格爾邏輯學正題的批判——“主體,即社會”的本體論思想

德國古典哲學是時代的同行人,馬克思的“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既是對這種抽象思想的批判,又蘊含著新哲學的誕生——“改變世界”。新哲學是一場理論路徑上的改弦更張,它必然首先在本體論上實現革命性的變革,重新厘定意識與存在的關系。

德國古典哲學的內核在哪里呢?在黑格爾的哲學基地——邏輯學。馬克思批評青年黑格爾派僅僅局限于對材料的批判,而對黑格爾邏輯學這一實質的問題一無所知,致使批判的工作仍然立足于該基地。馬克思指出,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實質,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包括精神現象學、法哲學、歷史哲學等)的血液和通行的貨幣,其實質是形而上學的抽象思想,這種抽象思想把“社會現實”封閉在意識的幽暗世界里。

黑格爾邏輯學的正題也就是黑格爾邏輯學的起點,或黑格爾稱之為哲學的方式。它是理性或理念的“潛在”狀態,是黑格爾哲學虛構社會現實的理論根源——絕對精神。絕對精神是什么?在黑格爾哲學里是實體、主體、大全。黑格爾的著名論斷“絕對即主體的概念”,也就是“實體即主體”(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賀麟、王玖興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2版,第12頁。,實體就是以自身為對象,稱之為自因自果。而“活的實體”即是建立自身的運動,當實體作為主體時只是簡單的否定性,它自身分裂為二建立自己的對立面,這一雙重的過程稱之為“自在自為”。這一過程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展開,由“潛在”到“現實”。絕對精神的展開過程就是自身的反映,就與其對象建立了同一性。黑格爾把這一過程稱之為“絕對真理”,“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過程”(5)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第13頁。。這一過程即是一個以終點為起點而形成的一個圓圈,而這一圓圈不是封閉的循環,而是不斷形成的更大的圓圈的無限發展——螺旋式上升。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表達了什么呢?是理性的形而上學。黑格爾哲學不是某一種形而上學,而是形而上學的全部或系統化。這種理性形而上學的建制,是建立在近代哲學的開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基礎上,是在對舊形而上學、經驗主義、批判主義和直接知識的批判而形成的絕對唯心主義。而黑格爾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一歷史性的理論創造,與他對邏輯學的改造密不可分。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樞紐,把形式邏輯改造為辯證邏輯,以概念辯證法的方式自我展開。同時以批判主義的方式,把以往的哲學作為絕對精神行程的環節而保存下來。因此,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就披上了“活動著的人”和“批判主義”的外衣,其實質是抽象的思想和虛假的批判主義。

黑格爾的辯證邏輯或哲學方式是對以往哲學的一次總結,在形而上學的范圍內歷史性地解決了彼岸世界與此岸世界的對立,也就重新建立了形而上學。這一形而上學的系統化把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自由與必然等有機統一起來,是對近代以來的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一次思想考察和理論總結。

那么,黑格爾哲學或絕對精神的真理在哪里呢?馬克思認為,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人自己的勞動的結果”,“黑格爾唯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6)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05頁。。可見,馬克思對黑格爾絕對精神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揚棄。因此,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絕對精神的真理在于抓住了勞動的本質,黑格爾是以絕對精神的否定性作為勞動的本質,這種否定性即是絕對精神的自我規定和自我展開。

既然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的否定性誤認為勞動的本質,那么勞動的本質是什么呢?回答是人的自我創造。“因為對于社會主義的個人來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7)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96頁。。馬克思對勞動本質的認識,不是形而上學的抽象思想,而是唯物史觀的視域。首先,“勞動一般”是一個歷史的范疇。馬克思指出,勞動一般這一歷史范疇不是指某一種勞動,而是勞動一般,它是近代工商業活動的產物,是指社會化的生產勞動。因此,勞動范疇是近代以來人的自我解放的歷史產物。其次,勞動包含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雙重關系。馬克思認為,人是自然的存在物,同時也是社會的存在物,只有自然主義才能理解人的本質。再次,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質,即人們物質活動的共同基礎——社會。

關于勞動范疇的辨明關系到何為“現實的個人”的真理。“現實的個人”就是針對黑格爾絕對精神的“抽象的人”而來的哲學根基處的革命。它一方面要求辨明意識的來歷,重新厘定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另一方面要求揚棄“絕對即主體”的虛妄,確立“主體,即社會”的真理,以此拯救辯證法的否定性——“主體性”思想。

那么“現實的個人”指什么呢?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8)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19頁。。這些現實的個人不是蟄居在觀念的或想象的世界中,他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生產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現實的個人表現自己生命的方式,“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9)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0頁。,而不是觀念的范疇。因此,“現實的個人”的概念要求重新考察意識與存在的關系。

不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而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意識[das Bewuβ?tsein]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 [das bewu?te Sein],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10)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5頁。馬克思進一步指出,隨著人類社會第一次偉大的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意識獲得了“獨立性”的外觀,“可以自由地想象某種東西”,也就是說,意識有了“擺脫物質束縛”的幻覺。馬克思在批判“施蒂納的教階制”時指出,這種迷惑人的把戲為了證明思想在歷史上的統治地位,把唯物主義的一切因素從歷史中排除出去,從而任由絕對精神的思辨玄想自由馳騁。由此可知,絕對精神的玄想徹底地顛倒了意識與存在的關系,是顛倒的世界觀和這個顛倒的世界的意識形態。

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是站在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上,而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是抽象的非歷史的思想或人。他批評“自然的個人”或抽象的人是非歷史的觀念,是18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缺乏想象力的編造。然而,要徹底駁倒絕對精神的虛妄,需要進一步拯救思辨的“主體性”思想。思辨的“主體性”內涵了對立面雙方的統一體,這對立面雙方是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本質與現象、有限與無限、自由與必然等的統一體。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絕對精神的自我展開只是現實運動的影子和影子的運動。馬克思認為,“實在主體仍然是在頭腦之外保持著它的獨立性;只要這個頭腦還僅僅是思辨地、理論地活動著。因此,就是在理論方法上,主體,即社會,也必須始終作為前提浮現在表象面前”(11)卡·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3頁。。“主體,即社會”,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物質實踐,社會的發展是每一代利用以前遺留下來的物質條件,繼承和改變舊的環境。因此,馬克思恩格斯說,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更替(12)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0頁。。“主體,即社會”所要表達的恰恰是物質生產的活動,即生產方式的結構性變動。而生產方式內涵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其內在地解決了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有限與無限、自由與必然、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因此,馬克思歷史性地拯救了思辨的“主體性”思想,改造為“主體,即社會”的生產方式的變動,從而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

二 對黑格爾邏輯學反題的批判——社會現實概念的重建

當確立了“主體,即社會”的本體論基礎后,“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就要求著自身的內容和內在的規律。也就是說,“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要求自身的理論表達——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而不是絕對精神的反思,而這一理論的焦點是在“現實”的概念和“活動原則”上的改弦更張。

黑格爾邏輯學的反題即“活動原則”,其核心概念是“現實”,是對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自由和必然的和解。在絕對精神的視域里,黑格爾賦予世俗世界的真理是什么呢?是客觀精神。客觀精神是相對于主觀精神而言的,它是理念自我設定的對象。黑格爾以概念辯證法的方式把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統一起來,這種哲學方式集中表現在何為“現實”的概念上。黑格爾的現實概念是“現實是本質與實存或內與外所直接形成的統一”(13)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2版,第295頁。。這一現實觀是對啟蒙運動以來巨大思想成就的總結和大踏步的前進,以絕對唯心主義的方式結束了彼岸世界與此岸世界相互對立的理論狀態。同時,這也是對市民社會理論、政治理論、法的關系和世界歷史等的一次全面思考,是對其哲學思想的內涵的一次揚棄,特別是康德哲學的二元論。

黑格爾現實概念的“實存”是被理性設定的對象,是被理性“改造”過的精神產物,實存的事物是作為與本質相對應的“假象”而存在的。這一設定的過程被黑格爾稱之為絕對精神的自在自為,或稱之為理性的自我“活動”(活動原則)。實存的事物被理性設定后,就失去了其單純性和外在的獨立性,而成為理性自身的環節或內容。馬克思指出,這一過程是從現實的蘋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品”這個一般概念,而“果品”是蘋果、梨等等的本質和“實體”,各種特殊的現實的果實從此只是虛幻的果實。因此,這一過程按照從具體到抽象的方式,實存的事物就被理性抽調了其物質的、感性的和特殊的內容。同時,“果品”作為各種水果的“實體”,又以絕對主體的方式從抽象中創造出蘋果、梨等等各類特殊的水果(14)卡·馬克思、弗·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對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76-279頁。。而這樣的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行程,被黑格爾闡發為絕對精神的自在自為的活動——設定。

思辨的神秘方式通過這種設定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呢?一方面,通過對現實事物的設定而使絕對精神自身得以展開,也就是說絕對精神的運動是依靠外在的推動力,其邏輯的發展必須依靠這種外在的推動力才得以展開。在黑格爾的應用邏輯學里,現實的事物被設定為“定在”、“實存”、“物”、“現象”等范疇,從而使“質”、“本質”得以展開,形成“尺度”、“根據”、“內容與形式”、“實體關系”。因此,黑格爾在主觀邏輯體系下創造出一套對應的客觀邏輯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對現實事物的設定而證明絕對精神的客觀性。然而絕對精神所設定的實存,是被邏輯學所剪裁所編撰的意識,并不是現實事物自身,因而這種設定起來的客觀性只是虛假的實證主義。

關于外在的推動力和虛假的實證主義在《歷史哲學》里表現得非常明顯。黑格爾的“理性的狡計”認為,“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因此有兩個因素就成為我們考察的對象:第一是那個‘觀念’,第二是人類的熱情,這兩者交織成為世界歷史的經緯線”(15)黑格爾《歷史哲學》,王造時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頁。。由此可知,第一,理性必須依托人類的熱情,如果沒有“私人的利益、特殊的目的”,理性將一無所成。也就是說,理性目的的實現完全依賴于“人類熱情”這一外在的推動。第二,理性以思辨的方式把現實的歷史活動剪裁成思想的活動,世界歷史被闡發為思想史——自我意識從東方到古希臘羅馬再到日耳曼世界的自我實現的行程。因此我們可以追問,理性所剪裁和編撰的是真實的歷史關系嗎?難道這不是對歷史的歪曲嗎?馬克思通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揭露了這種思辨方式的謬誤。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按照思辨的方式安排了“抽象的法”、“道德法”和“倫理精神”,這不但體現了絕對精神依賴外在推動力和虛假的實證主義的一面,還暴露了理性以范疇的內在關系取代真實的歷史關系。例如,在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上,黑格爾認為,“國家,第三者:α)個體的獨立性——β)依法聯合——統一作為有意識的,已知的,已被說出的,被思想過的統一,就是說作為自由本身”(16)《黑格爾著作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7頁。。他根據思辨的方式,把市民社會和國家安排為倫理精神的不同發展階段,把國家設定為現實的實體而作為市民社會的根據和本質。在這樣設定的關系中,市民社會和國家都只是作為實體的環節而存在,究其本質只是抽象的范疇及其關系,或觀念的自我綜合。因此,馬克思指出,并不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黑格爾的法哲學顛倒了現實歷史的真實關系。

當黑格爾把現實的事物以思辨的方式指認給“實存”,也就把“現實”誤認為是觀念的產物。那現實的事物或現實的歷史的真理在哪里呢?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現實即是人們的物質生活過程。而要洞悉這一理論的真理,就不能再圍繞“人的虛幻的神圣形象”而轉動,而必須圍繞“人自身”來轉動。這一理論的樞紐即是圍繞“現實的個人”而展開,把“現實的個人”與人的本質內在地關聯起來,沒有脫離“現實的個人”生活狀況的“人的本質”,也沒有脫離“人的本質”的“現實的個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認為,從實在和具體開始或從作為主體的人(人口的數量、分布等)開始,只能得出關于人這一整體的混沌表象,而關于人的本質則是不得而知。人的本質在哪里呢?“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7)卡·馬克思《關于弗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1頁。作為具體的人,他是許多規定的綜合,是多樣性的統一。然而,這種多樣性統一于社會自身的內在結構。馬克思認為,如果抽調了人口的階級,則人口只是一個抽象。如果抽調了階級的所依賴的物質生產前提,則階級也只是一個空話等(18)卡·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1頁。。馬克思在此追根溯源,強調了社會關系是建立在物質生產活動基礎之上,是人們物質生活的社會表現形式。

而唯物主義歷史觀是如何來表達“社會現實”概念的呢?馬克思的現實觀是對黑格爾現實概念——意識的形而上學致思路徑的揚棄,它以人們的物質生產生活為基礎,從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中重建社會現實的概念。一是關于人的本質闡發,賦予工商業活動及其產物以本質和現實地位;二是通過“異化勞動”理論,指明人的本質的現實或歷史定在——既定的生產方式;三是指明人的本質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源于物質生活自身的矛盾(生產方式)展開,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歷史的火車頭。

第一,對象性活動或感性活動把人的本質與工商業活動及其產物有機統一起來。對象性活動(感性活動或實踐)徹底否定了意識形而上學的致思路徑,對象性活動“并不是它在設定這一行動中從自己的‘純粹的活動’轉而創造對象。而是它的對象性的產物僅僅證實了它的對象性活動,證實了它的活動是對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動”(19)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09頁。。由此可知,人的本質不再作為“絕對即主體”而存在,它是對象性活動(工商業活動及其產物)所表現的普遍的社會形式,也就是說,人的本質是由對象性活動形成的。因此,馬克思認為,工商業活動及其產物是人的心理學,是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的書。

第二,人的本質的現實或歷史的定在是既定的社會生產方式。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闡發了“異化勞動”理論,指明了“異化勞動”是現代人的生存實情。是什么造成工人的“異化勞動”的狀態呢?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或雇傭勞動。人們物質生產生活的發展要與“現實的個人”生活實情相統一,這是唯物主義歷史觀考察歷史的重要原則。馬克思批評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把資本的生產作為對象,完全置現實的個人于不顧。因此,馬克思改變了政治經濟學的致思路徑,把生產關系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把握“現實的個人”的生活實情,從而真正深入了現代社會的現實之中。

第三,人的本質的發展源于生產方式的變動。馬克思把人的發展闡發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階段——即共產主義階段。恩格斯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據一個共同的計劃,甚至不是在一個有明確界限的既定社會內來創造自己的歷史。他們的意向是相互交錯的,正因為如此,在所有這樣的社會里,都是那種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形式的必然性占統治地位。在這里通過各種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必然性,歸根到底仍然是經濟的必然性。”(20)弗·恩格斯《恩格斯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9頁。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歷史的火車頭,歸根結底是經濟利益的斗爭和生產關系的變革。

因此,馬克思的社會現實觀牢牢扎根于人們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上,凝聚了人們創造、斗爭和發展的過程。這一社會現實觀要回答什么問題呢?無產階級解放的世界觀。它立足于人類社會,把生產方式作為“歷史科學”(21)馬克思的“歷史科學”指人們的現實的物質生產生活過程。參見: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16頁腳注②。的研究對象,闡發人們物質生活的現實斗爭。正如馬克思所言,“理論只要說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 hominem]”(22)卡·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1頁。。

三 對黑格爾邏輯學合題的批判——歷史邏輯的新世界觀

黑格爾邏輯學的合題,即概念的全體。黑格爾把社會現實和歷史理解為觀念的自我綜合,把思辨的邏輯進程誤認為人類社會的過程——歷史表現為邏輯范疇由簡單到具體的進展。因此,這一意識的內在性原則把一切唯物主義的因素從歷史中排除出去,從而徹底剝奪了人們物質生產生活的現實內容。“物質利益的苦惱意識”必須要求徹底地從形而上學中解放出來,確立自己的歷史原則。而這一思想的任務首先要揚棄黑格爾邏輯學,闡發出歷史活動自身的邏輯進程。馬克思歷史性地開創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理論路徑,指明黑格爾邏輯學的真理只是邏輯一般(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歷史的自由與必然的統一則是歷史邏輯的進程,歷史邏輯是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揚棄。

為什么說黑格爾邏輯學只是邏輯一般?這個問題事關黑格爾哲學的本質,也事關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批判的原則高度。說黑格爾邏輯學只是邏輯一般,其意思就是說黑格爾邏輯學只是觀念的自我綜合,它排除了一切唯物主義的因素,其實質是辯證思維的一般規律。而關于這一論斷,可由以下針對黑格爾邏輯學要害的分析可知。

黑格爾邏輯學的核心之一——“辯證法的否定性”,即運動的動力。當觸及到這種“否定性”時,能不能犯下像青年黑格爾派一樣的錯誤,即對思辨的本質和前提毫無批判呢?“這種否定是‘創造的源泉和動力’,是精神性自我‘前進的靈魂’。”“沒有否定性,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就不能實現人的自由本質。”(23)《黑格爾著作選集》第7卷,《總序》第5頁。果真是如此嗎?讓我們看看黑格爾“辯證法的否定性”的展開,讓它向世人展示其本質的內涵,讓它跳一跳自己的舞蹈,使它對自己大吃一驚:原來自己只是觀念的自我綜合,是對現實和歷史的幻覺。

“絕對即主體”,是黑格爾哲學立論的根基,也就決定了黑格爾哲學絕對唯心主義的本質和形而上學的致思路徑。其中,邏輯學是靈魂,是研究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在自然界中所認識的無非是理念,不過是理念的在外在化的形式中。同樣,在精神中所認識的,是自為存在著、并正向自在自為發展著的理念。”(24)黑格爾《小邏輯》,第60頁。因此,在黑格爾哲學里,自然界和人類歷史只是理念的產物,從而失去其自身外在的純粹性和獨立性,也就被遮蔽了其內在的本質和關系。

當現實的事物被理性設定為客觀性,而作為抽象的邏輯范疇存在,因此它們也就被抽調了一切唯物主義的內容。自然界成為理性設定的意識,人類歷史成為理性設定的倫理精神,它們都成為理性實體的環節而被改造為概念范疇。“在最后的抽象(因為是抽象,而不是分析)中,一切事物都成為邏輯范疇,這用得著奇怪嗎?”(25)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99頁。當現實事物被排除了一切唯物主義的內容,也就切斷了它們一切唯物主義的(物質的)關系,取而代之是邏輯學范疇的進展,概念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取代了現實事物的歷史關系,這也就是“邏輯學是靈魂”的內在根據。因此,黑格爾邏輯學探討的是辯證思維的一般規律,同時把邏輯學一般范疇和關系指認為現實的事物及其歷史關系。

黑格爾邏輯學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呢?辯證法的“活動”原則。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宏大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或思辨的“活動”原則是形式邏輯的真理,它克服了形式邏輯的外部反思,從而在思維的范圍內把握事物的本質。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里批評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是冒牌的黑格爾辯證法,蒲魯東從來沒有超越簡單的主題和反題,更不用說掌握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精髓。例如,蒲魯東認為,任何經濟范疇都有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這兩個方面構成每個經濟范疇的內在矛盾(26)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04頁。。在這里,蒲魯東顯然拋棄了黑格爾“絕對即主體”思辨本質,他完全不明白辯證法是思辨的自我展開,因而他用“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這樣外在的判斷來取代其內在的對象性的關系。于是蒲魯東認為,推動矛盾的發展就是保存經濟范疇好的方面,而消除壞的方面。蒲魯東無疑徹底地誤解了“辯證法的否定性”,揚棄的實質是既克服又保留,這里的克服和保留的標準在“必然性”中,也就是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自身中。蒲魯東幻想著要用自己編造的政治經濟學范疇體系的“剪刀”把經濟范疇一分為二,就像切蘋果一樣,留下好的一半,丟掉壞掉的一半。殊不知,這種所謂“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是有機的統一體,是事物自身展開的結果,蒲魯東的鈍刀是切不開的。當蒲魯東沉浸于這種外在的反思中,他也就把“反題”當成對“正題”的否定,也就把一個范疇當成另一個范疇的消毒劑。例如,蒲魯東把封建壟斷當成正題,把競爭當成反題,而把現代壟斷當成合題,同時“他認為設立消費稅是為了平等和救濟無產階級”(27)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37頁。。因此,蒲魯東既不知道辯證法的真實內涵,也不知道范疇及其關系的真實歷史聯系。

下面,我們再來看馬克思的歷史邏輯與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區別。黑格爾邏輯學或邏輯一般把歷史闡發為簡單范疇到具體范疇的進展,馬克思斷然否定了黑格爾的意識幻覺。比較簡單的范疇向著一個整體的比較具體的范疇的發展,這一過程在歷史上已經出現過,在這個范圍內,歷史由簡單范疇到具體范疇才是正確的,而歷史的發展往往與范疇的簡單到具體的進展相反。例如,勞動這一抽象,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生產力發展了的時期才出現。由此可知,二者的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哲學立足點上或理論前提上的不同,黑格爾邏輯學是絕對唯心主義,而馬克思的歷史邏輯始終以人類社會的現實歷史為理論前提。其次,在歷史范疇的內涵及其關系上,二者同樣存在根本區別,黑格爾的邏輯范疇本質是邏輯一般(思維),馬克思的歷史范疇是物質生產活動及其關系。“這些觀念、范疇也同它們所表現的關系一樣,不是永恒的。它們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28)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03頁。正因為二者的致思路徑和本質內涵的根本區別,馬克思從三個方面揚棄黑格爾邏輯一般的抽象性。

第一,揚棄邏輯一般的抽象性,闡發為把握社會現實或歷史范疇的科學規律和方式。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現實觀的改造,確立“主體,即社會”的主體性思想和既定社會生產方式的“本質”概念,把概念范疇牢牢植根于物質生產活動的歷史進程中(前面已經論述,不再重復)。例如,馬克思把生產關系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把商品闡發為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以及商品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整個過程。因此,馬克思就把邏輯學一般規律改造為思維把握歷史活動——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相統一的科學規律和方式。

第二,揚棄“倫理精神”的邏輯抽象,闡發為社會結構的變動。如何揚棄黑格爾的思辨的方式——正題、反題、合題和理念的概念方式——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呢?馬克思把它闡發為社會結構及其變動,“以一定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而全部的意識形態也是從人們生活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29)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3-525頁。。其中,物質生活是基礎,物質生活方式的變革導致政治關系和觀念形態發生相應的或快或慢的變化。

第三,揚棄歷史發展“由簡單范疇向具體范疇進展”的抽象性,闡發為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在已有物質條件前提下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把這一過程闡發為生產方式的變動,也就是表現為社會形態的更替和人的發展的不同階段。然而這些規律不是抽象的教條,“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它們只能對整理歷史資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歷史資料的各個層次的順序。但是這些抽象與哲學不同,它絕不提供可以適用于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30)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6頁。。

馬克思的歷史邏輯是“實踐的精神”,是社會變革的現實的思想,是社會實踐所展開的自我主張。當德國處在“歷史的錯位”中,德國的道路是不是跟在英國和法國的后面亦步亦趨呢?德國的明天是去實現黑格爾法哲學的理想嗎?馬克思斷然否定這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因為德國無產階級通過興起的工業運動開始形成,“無產階級宣告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體”(31)卡·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7頁。,德國的徹底解放不是“政治解放”,而是“人的解放”。在俄國問題上,馬克思同樣斷然反對把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成一般發展道路的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注定要走的道路,“這種歷史哲學理論的最大長處就在于它是超歷史的”(32)卡·馬克思《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7頁。。

由此可知,馬克思的歷史邏輯始終以現實的歷史活動為對象,是歷史與理論的統一。這種理論的歷史意義是深入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之中,從資本文明的現代形而上學中解放出來,即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的“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即無產階級解放,這一解放的方式、途徑、內容是從資本主義的物質生產的枷鎖中實現徹底的解放,即共產主義運動。正如馬克思所說,這種新哲學(新唯物主義)將由高盧雄雞的高鳴來宣告(33)卡·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頁。。

四 結論

馬克思牢牢抓住了黑格爾哲學的根本或實質——邏輯學,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批判破立結合。馬克思重新厘定了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從根本上洞穿了意識內在性的原則,從而確立新唯物主義的原則——感性活動或實踐。馬克思這一批判的思想的路徑,保留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歷史性地拯救了黑格爾哲學的主體性思想、社會現實概念和邏輯一般的真理。因此,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應用邏輯學的批判,重建了社會現實概念和歷史邏輯的原則,確立了新哲學——新唯物主義的理論原則和內涵。“物質利益的煩惱意識”所內含的理論價值,即在于面向現實的人的物質生活過程,這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個人的視域,它指明了無產階級解放的途徑和方向,即共產主義運動。

猜你喜歡
馬克思現實歷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性欧美久久|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亚洲成人www|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区免费|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丝袜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毛片| 99视频在线免费|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中文字幕色站|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国产素人在线|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青草精品视频|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高清日韩|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剧情伊人|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天堂成人av| 亚洲综合九九|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九九|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99激情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久青草网站|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