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芹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面向學生黨員做好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對于深化高校政治工作有效性及提升高校學生黨員教育質量、培養有效性具有深遠影響。高校必須以新時期教育發展規劃為載體,推進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全面強化,重點在教育管理扶持及政治管理工作實踐兩個層面,為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充分提升及不斷強化提供研究幫助。進而促使提升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成為高校開辟政治工作新路徑,及強化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創新的內在推動力[1]。
學生黨員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強高校黨支部組織力,對于更好整合高校教育資源及學生黨員培養資源提供支持。部分高校黨建工作的實踐與規劃,采用學生黨員自主管理及高校黨組織管理協同推進兩種模式。這一策略雖然提升黨建工作總體時效性,但容易產生黨建工作資源分化問題,不利于高校黨建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及多元化推進。高校針對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進行教育規劃,則是圍繞推進學生黨員培養工作與黨建工作一體化開展,加強對部分工作資源的統籌應用規劃,保證高校黨建工作與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能更好面向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層面的服務。此外,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將從強化學生黨員黨建工作實訓的角度,提升學生黨員在黨建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使高校黨支部黨建工作能更好圍繞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穩步開展,為未來階段學生黨員在黨建工作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升與自我強化開辟新的路徑。
學生黨支部作為政治工作主體及教育服務重要主力軍,應在教師與普通學生開展教育溝通方面做好雙向聯系及雙向互動。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能力,則是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教育服務能力及完善教育服務體系的關鍵。高校必須著眼于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長效化推進,通過加強組織管理、管理規范及組織監督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黨員的教育服務意識及服務能力,使學生黨員能在參與教育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發光發熱,不斷在服務工作實踐方面進行學習探索,并發揮學生黨員敢于拼搏、奮勇向前的良好精神。從而,基于高校新時期政治工作的穩步推進及教育服務體系的完善,做好充分的教育管理鋪墊。除此之外,高校學生黨支部教育服務管理體系的構建,必須針對教育環境變化做好應急預案,使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全面提升,可以從強化學生黨員教育引導能力視角,使學生黨員能緊緊圍繞黨支部建設需求,不斷在教育服務方面加強自我奉獻,進而,充分完善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教育服務體系。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工作的推進,必須在完善監管體系的前提下穩步開展。保證高校學生黨支部相關工作方案的制定與執行,符合高校實際的教育需求。但部分高校在學生黨支部的建設管理方面,未能針對構建完善教育監督體系,做好科學的黨支部管理規范,使學生黨員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能力下降,成為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面對的嚴重問題,不利于高校政治工作長效化開展。歸根結底,部分高校黨支部管理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監管體系,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對學生黨員的管理能力過于自信,或盲目開展教育管理改革工作,使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的推進無法按照規范流程科學規劃。部分高校在學生黨支部組織工作實踐體系的建設方面,甚至存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秩序缺失及管理實效性不足的問題,使高校學生黨員管理工作與管理規范,難以符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長此以往,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勢必面臨重重困難。推進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改革,也將在后續階段教育管理中流于形式。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資源匱乏問題由來已久。學生黨員需要同時兼顧黨支部的黨建工作與個人學業。高校應根據學生黨員的特殊性,在教育方面給予一定資源傾斜,確保高校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穩步開展,降低學生黨員的學習、工作壓力。但部分高校在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建設方面,卻未能基于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需求,給予必要的教育資源及管理資源支持,使高校學生黨支部相關工作的開展較為滯后,難以充分提升實際工作效率,進一步影響學生黨員的學業,使學生黨員面向雙重的工作、學習壓力。不利于高校營造良好的政治工作環境,降低學生黨員參與黨支部管理工作積極性,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也難以得到學生黨員的充分支持。因此,未來階段,應做好對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資源支持,充分為學生黨員營造良好工作環境,提升學生黨員黨支部管理工作時效性與有效性,才是強化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關鍵策略。
高校學生黨員在黨支部政治工作方面,必須保持極高的政治管理執行力,能基于相關規范要求及黨員準則,更好加強自我管理與行為約束,并充分履行學生黨員管理職責。但受外來意識形態滲透與文化入侵的影響,部分高校學生黨員產生政治工作怠惰及工作積極性不足問題,嚴重降低學生黨員政治管理執行力,使學生黨員服從意識及管理意識有所下降。其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質量,也隨之受到一定影響。在此環境下推進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必然無法取得良好基礎成果。另外,部分高校學生黨員政治管理氛圍缺失,也是導致部分學生黨員產生政治管理執行力不足問題的重要因素。學生黨員政治管理執行力的提升,需要從強化學生黨員思想認識、深化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滲透及營造良好政治管理工作氛圍三個方面協同開展。但部分高校在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方面,卻未能適應新時期教育形式的改變,做好對學生黨員政治管理的約束及管理執行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成為一紙空談。
建立完善的教育監督體系,是指針對學生黨員與學生黨支部管理,做好系統化管理規范,保證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及各項流程,均符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針對高校學生黨支部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監督體系問題予以解決,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有效性及工作質量。為此,高校應根據各個階段與各個不同時期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要求及學生黨員教育培養需求,做好對現階段學生黨支部教育管理內容填充,重點圍繞加強對學生黨員行為監督、工作流程審議及工作內容規范等,進行教育管理實踐布局。使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管理工作,能基于標準化流程穩步推進。以此,消除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面臨的部分阻力。另外,高校教師、黨員干部等,也應參與完善學生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體系,充分加強對學生黨員及學生黨支部管理實踐工作風險預警,盡可能在部分管理問題產生之前,做好相關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并制定相關問題的解決預案,使高校學生黨支部教育監督體系的構建,能更好加強內部控制。進而,為未來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及組織力的全面性強化夯實基礎。
根據新時期學生黨員組織工作特征,加強對學生黨支部管理資源的傾斜,確保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及高效化推進,緩解學生黨員政治工作及學習壓力,則是新時期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重點。因而,高校應基于學生黨支部工作內容及工作需求,基于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系統化推進,為學生黨支部提供多方面教育資源支持,并通過與政府、企業等機構開展合作的形式,加強對外來組織管理資源的引入,使政府機構及企業的黨組織及上級組織,能為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及建議。另外,高校黨支部黨建工作,也應將優化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體系,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研究內容[2],通過高校上級黨組織的幫助與支持,使高校學生黨組織能更好在組織管理工作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確保學生黨員在完成相關學業內容的同時,能積極參與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及管理工作,降低政治工作壓力及學業壓力對學生黨員形成負面影響。
推進學生黨員的意識形態教育,是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是增強學生黨員政治管理工作執行力的重要內容。所以,高校應針對新時期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問題及新媒體環境發展對學生黨員形成的負面影響,做好深層次的教育分析及教育研究,根據新時期學生黨員存在的思想怠惰及行為管理問題,科學地做好學生黨員政治管理工作布局及管理規劃,并圍繞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要求及管理工作方向,調整當前階段面向學生黨員管理方案,使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能在充分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同時,更好將黨的政治原則及政治理念,融入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體系。使學生黨員對于外來意識形態滲透與文化入侵,能具有實際的思想抵御能力。隨著學生黨員政治工作能力及意識形態教育滲透的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相關工作的推進,也將取得更為良好的基礎成果。另外,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應考慮時代發展變化對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形成的挑戰。高校必須圍繞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相關規劃,制定多種問題應對預案,保證高校學生黨員政治管理執行力的強化,能面向未來發展做好對接,避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成為某一階段展示政治工作成果的工具,而是要實現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工作的可持續開展,使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升能形成良好發展循環[3]。
豐富學生黨支部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黨員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使學生黨員能在黨支部實踐活動的影響下,更好開展黨組織建設合作,提升學生黨員參與黨支部組織工作與政治工作積極性。對此,高校應在有效協調教育管理的基礎上,在黨支部內部定期開展團隊建設活動,并將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進行分割。以此,更好明確學生黨支部工作方向、工作策略、工作路徑及工作需求,避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實踐活動與實踐工作產生內容重疊。另外,在高校學生黨支部實踐活動內容的確立方面,應基于我黨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在不違反政治原則及黨員管理規劃的情況下,基于學生黨員的學習興趣及個人愛好,科學地進行學生黨支部實踐活動管理決策,使高校學生黨支部實踐活動的開展,能成為提升學生黨員政治工作興趣的重要切入點。這一策略的運用,不僅豐富學生黨員的政治生活,同時,也對學生黨員政治認識進行強化,使學生黨員能在黨支部實踐活動中,既放松學習心態,也能更好地豐富政治工作經驗,團結黨支部內政治力量。以此,為未來階段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的穩步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學生黨支部管理工作考核與管理評價的分析,對于提升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具有直接幫助。所以,高校應針對新時期學生黨員存在的問題及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難題[4],做好部分教育信息及管理信息匯總,并結合對學生黨員政治工作能力及在黨支部內部工作積極性等進行評估,進一步建立符合高校政治工作需求及學生黨員培養要求的考核機制與評價體系,使學生黨員能嚴格按照黨員管理規范及黨支部管理工作需求,有效落實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內容及工作要求,避免學生黨員在政治工作中產生消極對待的問題。其中,需要明確的是,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考核機制與評價體系的構建,要避免一味地增加學生黨員工作量及工作強度,而是讓學生黨員充分認識到,遵守政治規則及政治紀律的重要性,明確學生黨員政治工作中心思想,使學生黨員能按照更高標準,秉承嚴于律己、恪守己任基本原則,更好參與黨支部工作實踐,強化學生黨員政治工作的實踐能力。因而,高校學生黨支部管理考核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必須結合各個階段高校政治工作方向的變化,做好對彈性管理策略的運用,使高校能靈活地做好對相關政治管理工作決策的運用,有效解決高校政治工作力量分化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提高,直接影響高校政治工作質量及學生黨員教育培養有效性。高校必須著眼于黨支部組織管理工作長效化推進,針對學生黨員存在的思想政治問題予以解決,并加強對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監管能力,提升學生黨員在黨支部管理組織工作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使其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及個人優勢。以此,從提升政治思想覺悟及豐富政治工作經驗的角度,實現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全面提高。從而進一步滿足新時期高校政治工作與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工作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