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檔案館多措并舉持續開展特色檔案征集工作"/>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繆 華 都寒譽
(1.常州市檔案館,江蘇常州,213022;2.常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常州,213022)
近年來,常州市檔案館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重大活動、地方特色資源等,積極拓展征集思路,不斷挖掘征集線索,開展了紅色檔案、名人檔案、歷史檔案等一系列具有常州特色的檔案征集工作。
常州市檔案館圍繞“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找準歷史與現實需求的結合點,及時學習掌握檔案征集的信息資源,多研讀、勤思考、善謀劃,檔案征集收集工作有高度、多角度、有深度。
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檔案征集工作作為檔案館業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檔案的編研、利用工作相輔相成,以征集促編研,服務于檔案館的文化功能。近年來常州市檔案館高度重視“主題征集”,注重征集工作前期規劃,明確征集方向,提高檔案征集的針對性和館藏資源的品位,圍繞“常州籍名人名家”“對口支援檔案專庫建設”“常州紅色檔案”和“抗擊新冠疫情檔案”等主題展開征集工作,收獲頗豐。
二是立足本鄉本土的角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城市所形成的檔案,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其地域性特征——留存的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引領的是這個城市的發展,服務的也自然是這個城市留下來和走出去的百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文化從來都不抗拒多樣性。每個城市的檔案所體現出來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征集本鄉本土的珍貴檔案資料,保存常州的城市記憶與地方歷史文化,并利用檔案講述常州的故事,一直是常州市檔案館征集工作的目標。
三是明確留存歷史的深度。檔案脫胎于時間的層層積累,同樣也必須面對時間的無情流逝。雖然可能難以征集到史料的原件,但是其所記載的信息仍然是對特定歷史變遷的忠實記錄。將珍貴檔案史料以電子掃描件或復制件的形式征集進館,留存歷史,也是對檔案征集工作初衷的恰當詮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均有關于常州府縣和常州名人的清代奏折檔案史料,此前常州市檔案館館藏資源在這方面為空白,經過多次征集,館藏資源得到了極大補充,與常州有關的歷史檔案得以在常州留存。
為了更好地開展檔案征集工作,鼓勵廣大社會群眾與組織踴躍捐贈珍貴檔案史料,常州市檔案館先后制定出臺了《常州市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實施細則》《常州市檔案館檔案史料征集流程》《常州市檔案館檔案史料征集獎勵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
一是明確征集范圍。《常州市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實施細則》對檔案資料征集的范圍和要求等作出了詳細規定。征集范圍涵蓋族譜等各種反映本市風土人情的資料,有典型意義的重要人物形成的檔案資料,反映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成就的各類專業檔案,以及反映城鄉歷史風貌變遷的音像檔案,等等。在依法開展收集檔案工作的同時,建立有效征集機制并加大投入,搶救性征集珍貴檔案。
二是規范征集流程。《常州市檔案館檔案史料征集流程》規定:外出開展征集工作時,須由館長或分管副館長批準,且須有兩人以上同行;對于征集到的檔案資料,及時登記造冊,發放收藏證書,并辦理交接手續,同時進行系統、規范整理,確保檔案資料得到安全保管,讓捐贈者放心,讓社會滿意。
三是制定獎勵措施。2017年以來,常州市檔案局印發了《常州市檔案局檔案資料征集獎勵辦法(試行)》,成立了“檔案資料征集獎勵評審委員會”。2018年11月修訂了《檔案史料征集獎勵評分細則》,細化評分機制,使檔案史料價值評定工作更具操作性,常州市檔案征集工作邁入了更加規范化的軌道。
檔案征集工作的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預算撥款。常州市檔案館自2017年起,每年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針對實際工作情況,確定征集的具體范圍和對象,提前制訂征集計劃,將檔案征集及相關整理、數字化掃描或修復、復制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力爭穩中有增。連續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常州籍名人名家”“對口幫扶支援”檔案等持續進行收集整理與數字化,對紅色檔案進行修復、復制,形成了史料豐富、內容翔實的專題檔案。
針對民眾對檔案不甚了解,特別是不知如何妥善保管手中檔案的情況,常州市檔案館抓住各種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向民眾講解檔案館的職能和優勢,向民眾展示館藏條件、獎勵措施等,吸引了不少民間檔案的所有者主動捐贈。國家級郵展評審員、常州市集郵協會副會長肖宏多次來館捐贈,贈品中有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學家蔣維喬手稿,1947年的莊先識“資歷證明書”和“光緒三十一年(1905)人范書院鼎煊朱筆手書志錄”等;熱心市民徐劼無償捐贈了其家藏的清代嘉慶、光緒年間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地契、公糧憑證、房屋委托書、公證書等。
圍繞全市重大活動、突發事件等,積極開展檔案征集活動。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常州市檔案館連續發布征集公告,征集到常州援鄂醫療隊及108位隊員各種形式、各類載體的檔案資料1000余件,還收到來自常州吟誦協會、常州市家庭指導促進會、常州四川商會、小微企業商會、常州移動公司等社會組織和眾多熱心市民主動捐贈的檔案資料1000余件。
為慶祝建黨百年,2021年常州市檔案館發布了《關于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建黨100周年檔案資料的公告》。常州籍革命先烈董亦湘的外孫丁旭晴向常州市檔案館捐贈了一批董亦湘入黨時間證明材料;熱心市民袁黎明捐贈了中共常州地方組織主要創建人惲逸群的3封親筆信;原常州市文化局黨委書記陳繼云捐贈珍藏多年的中共常州一大、二大代表出席證、胸標等珍貴黨史檔案。
從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實際定位出發,常州市檔案館圍繞“常州籍名人名家”和“常州市對口支援檔案專庫建設”兩個征集工作重心,主動走出去,多次到省外開展檔案征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常州籍名人名家”檔案征集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人員三次赴京拜訪張太雷外孫馮海龍少將,征集到一大批張太雷家族珍貴檔案史料,進一步充實了常州市檔案館紅色檔案館藏資源;赴東北征集到武進籍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馮仲云及其夫人薛雯各個歷史時期的檔案史料30余件;多次伏身于中央檔案館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手工謄寫千余條檔案目錄,征集到的檔案復制件填補了館藏空白。
在“常州市對口支援檔案專庫建設”征集工作開展過程中,檔案征集小組多次趕赴新疆,探訪援建干部曾經工作的單位、去當地檔案館查檔。從天山到準噶爾盆地,再到祖國的“西極”,都留下了征集小組求索的腳步,征集到的援疆檔案資料時間跨度長達30余年,基本實現常州援疆檔案的全覆蓋。
征集小組還先后前往群山之中的安康市和高原之上的共和縣,征集常州援陜、援青相關檔案資料。2019年,結束兩年援建任務的常州幫扶安康工作組主動將援建檔案資料系統移交進館,援陜檔案征集工作取得了完整性成果。在共和縣發展和改革局援建辦,征集到常州第三批、第四批對口支援青海省共和縣的投資計劃、項目書、大事記、《援建記憶畫冊》等檔案資料,以及援建干部人才任命書、工作照片、視頻、筆記、榮譽證書等,進一步擴大了征集成果。
對散失在境外的珍貴檔案資料,常州市檔案館積極主動進行搶救性征集,承擔起積聚和保存歷史文化財富、弘揚民族精神、延續民族優秀文化的光榮使命。2017年12月,常州市檔案館第一次獨立走出國門,赴美國國家檔案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征集,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博士的幫助下,征集到常州籍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全部檔案的目錄清單和部分高清復制件。2019年2月,周欣平博士來到常州,正式授權常州市檔案館使用約800張趙元任檔案圖片。此次歷時一年多,跨越萬里的國際檔案工作交流,為之后開展境外征集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8年7月,常州市檔案館赴臺灣地區開展檔案征集工作,征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有關清代常州府和常州籍名人名家的清代奏折復制件、臺北武進同鄉會編印的《武進鄉訊》等共計200余件檔案,成果顯著。
在與捐贈者交往溝通時,態度決定一切,誠心、耐心是待人接物的永恒法寶,三顧茅廬見真人,程門立雪見真心。
2012年,常州籍小麥栽培及遺傳育種學家、中科院院士蔡旭之子蔡祖南教授來到常州故里,偶然在網上看到常州市檔案館有介紹院士的資料,就想來檔案館查閱其父親資料。時任館長約見了蔡教授,此后便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系。真誠的交往增加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2013年5月,蔡祖南教授決定向常州市檔案館捐贈和寄存蔡旭檔案史料,常州市館隨即進行了數字化處理。2018年6月,由蔡祖南教授和常州市檔案館共同編寫的《小麥人生——蔡旭紀念文集》正式出版;2019年蔡旭故居陳列展開展;2020年12月,蔡旭故居展覽提升工程竣工并正式對外開放;2021年5月,常州市組織開展蔡旭院士誕辰110周年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一系列活動策劃使“死檔案”煥發新活力,真正發揮出社會效益。
2019年2月,常州市檔案館拜訪了當代著名戲劇編劇兼戲曲理論家、表演和導演藝術家阿甲的后人符挺軍與符丐君,見到了阿甲留下的許多手跡、照片、信件等珍貴檔案史料,其中部分由于年代久遠,保存狀況不容樂觀,急需搶救性征集。兩位老先生對父親留下的珍貴檔案史料能夠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是否將檔案捐贈給檔案館卻一直猶豫,擔心檔案捐給檔案館后會永遠封存在庫房里,成了“死檔案”,阿甲的寶貴思想和理念也無法“重見天日”。為打消兩位老人的顧慮,常州市檔案館主動幫助掃描大量阿甲的筆記本、手稿、照片等,制作復制件分別贈送二老,并多次進行走訪溝通,向兩位老人展示《小麥人生——蔡旭紀念文集》一書等。真誠的態度打動了他們,2021年9月,二老正式簽署捐贈協議,將阿甲的檔案史料全部捐贈給常州市檔案館。
檔案征集工作不是坐享其成的“佛系”工作,征集線索往往稍縱即逝,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處處留心,事事留意,培養對征集線索的敏銳性和敏感度,主動多問幾個“從哪來”“到哪去”,多方考證打聽,合理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合作。
從1950年至今,常州共涌現出118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2011年起,常州市檔案館和市總工會聯合開展“常州全國勞模名人檔案”征集活動,勞模們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將自己壓箱底的寶貝無償捐贈給檔案館,70余位全國勞模捐贈檔案5000余件,開創了大規模聯合征集的先河。2016年4月,常州市全國勞模檔案展示館開館。
2014年,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重點項目之一的史良故居開始修繕。史良是新中國司法部首任部長,是救國會領袖“七君子”之一。負責故居展陳工作的常州市司法局積極聯系史良家人并征集到一批珍貴檔案史料,常州市檔案館知情后,隨即與市司法局接洽,經過一年多的協調,市司法局決定將相關檔案捐贈給常州市檔案館永久保存,故居史料陳展全部采用復制件。此后,市委統戰部、民進常州市委等機關單位也紛紛與檔案館聯系,將近年來收集到的常州籍著名出版家徐伯昕的400余件檔案史料、國學大家周有光的350余件親筆書信等眾多珍貴檔案捐贈給常州市檔案館。
2020年5月,常州市檔案館與常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簽訂合作協議,通過有計劃地組織書法藝術作品捐贈,為常州市青年書法家成長留下扎實的系統性歷史資料。兩年來,圍繞抗疫戰疫、建黨百年等主題,先后有200余幅常州年輕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入藏檔案館,開創了與社會組織共建合作征集檔案資料的新模式。
為了讓民眾全面深入地了解檔案工作,心甘情愿地將手中的檔案捐贈、寄存或出售給檔案館,常州市檔案館采用多種形式加強與社會的合作互動,增強社會檔案意識。一是向社會發布征集公告。提高社會各界對檔案征集工作的了解和認知度,為檔案征集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熱心市民徐女士從常州市檔案館門戶網站上看到檔案史料征集公告,了解到檔案館保管條件最為安全完善,能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遺產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遂決定將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經》168冊全數捐贈給市檔案館。二是利用各類會議廣泛宣傳。在全市援派干部人才春節慰問座談會召開之際,館藏對口幫扶支援檔案連續三年到會展示,吸引眾多參會領導和援派干部駐足觀看。常州市檔案館連續三年在教師節召開“教育援建 檔案記憶”對口支援教師座談會,向常州援疆、援陜、援青教師,以及華文教育教師們宣傳檔案征集政策。此外,還邀請民營企業家、知青、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檔案館,感受歷史檔案魅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通過名人檔案捐贈儀式擴大影響。通過電視、報紙、網頁、公眾號等形式宣傳檔案捐贈活動,讓民眾直觀地感受到檔案征集的重要性,提高社會檔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