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連冠”中國精品年鑒《山西年鑒》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沈 喬
(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中國年鑒精品工程是2015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為落實《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1]國務院辦公廳.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2015-8-25.推出的全國地方志“十大工程”之一,是全國年鑒工作的一項核心任務,旨在狠抓質量建設,打造志鑒精品,進而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2015年12月,《山西年鑒》被確定為首批中國年鑒精品工程試點單位之一,打造精品年鑒成為山西方志事業改革創新的一個重要抓手。2017年5月,《山西年鑒(2016)》入選中國精品年鑒名單,成為首批三部入選年鑒中的其中之一。繼之,2017版至2020版《山西年鑒》一舉實現中國精品年鑒“五連冠”,入列全國年鑒事業的第一方陣。同時,在其帶動下,2019版《大同年鑒》、2020版《孝義年鑒》分別入列市級、縣級中國精品年鑒,山西成為全國省市縣級三級3部7種入選中國精品年鑒的省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年鑒發展路徑,為中國年鑒精品工程的實踐提供了成功案例。本文系統回顧《山西年鑒》打造中國精品年鑒的全過程,分析其成功經驗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能為其他年鑒發展提供借鑒。
山西省是進入改革開放以后最早啟動新方志編纂,同時也是最早由地方志機構編纂地方綜合年鑒的省份之一。《山西年鑒》1985年創刊。后歷經起步發展、完善前行、持續發力階段,2006年逐步走上法治化道路,2009年達到持續公開出版,2012年開始實現當年編纂、當年出版。30年的積淀,為入圍中國精品年鑒奠定堅實基礎。
1.初創中國精品年鑒(2015—2017)。2015年12月,《山西年鑒》成為首批全國年鑒工作暨中國年鑒精品工程試點單位之一。2016年4月,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指辦)在北京召開全國精品年鑒指導培訓啟動會議。與會專家就《山西年鑒》等試點單位報送的年鑒基本框架進行討論,并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11月,中指辦召開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專家指導會議,對《山西年鑒(2016)》等9部綜合年鑒第一次送審稿進行評析和會議研討。12月,中指辦第二次專家評審會同意推薦《山西年鑒(2016)》為中國年鑒精品工程“中國精品年鑒”,同時再次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
2017年5月,中指辦印發《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實施方案》,從年鑒精品工程實施的重要意義、申報范圍、評選條件、評選程序、評選要求和管理、組織領導六方面提出詳細要求,為中國精品年鑒的創建提供了科學遵循和依據。同月,中指辦公布入選中國年鑒精品工程“中國精品年鑒”名單,《山西年鑒(2016)》與《溫州年鑒(2016)》《北京海淀年鑒(2016)》三部年鑒成為首批“中國精品年鑒”。
2.持續鞏固精品年鑒(2017—2019)。2017年,原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按照《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實施方案》要求,以《山西年鑒(2016)》為藍本,制定新版《〈山西年鑒〉編纂出版規范細則》。10月,《山西年鑒(2017)》完成送審稿后,送省內外年鑒專家通信審稿,結合專家回饋意見,進行大幅度修改。11月20日,方志出版社完成終審。2018年,中指辦組織專家于1月、3月兩次對《山西年鑒(2017)》提出評審意見,省方志辦組織專人逐條逐字進行數輪修改,2018年5月,《山西年鑒(2017)》通過中指辦終審,再次被評為全國唯一省級精品年鑒。
2018年10月,原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整合為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新組建單位繼續發力,高度重視年鑒編纂工作。《山西年鑒(2018)》《山西年鑒(2019)》再接再厲,又連續被評為中國精品年鑒。
3.實現“五連冠”(2020-2021)。2020年,《山西年鑒》繼續以動力促進、以財力支持、以智力提質,在遵循出版規范、合乎年鑒規律、體現地域特色、彰顯年度亮點等方面守正創新,持續發力。編輯人員重新整理框架,修訂細則,并依據機構改革后各單位職能變化,盡可能提供編纂提綱及模版,使之有文可依。稿件收到后實行專人負責制,三審三校,嚴把質量關。9月完成初稿,10月提前進入評審階段。經過18位省外年鑒專家、10位省內專家評審,歷經多次修改完善,順利通過中指辦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專家第一輪、第二輪評審。2021年初,中指辦印發《關于公布第五批入選中國年鑒精品工程“中國精品年鑒”的通知》,《山西年鑒(2020)》繼續位列其中,《山西年鑒》連續五年成為中國精品年鑒。
《山西年鑒》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從政策制定到財政投入等,做足年鑒發展的頂層設計;得益于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的重點支持,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的編纂和質量驗收制度,形成完善的年鑒編纂質量保障體系;得益于一支業務素質高、結構配置優的編纂隊伍和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編纂思想。
1.領導重視,保障發展。《山西年鑒》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領導體制,編纂工作始終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歷任省長和分管副省長經常過問地方志(年鑒)工作,及時調整解決年鑒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省政府及辦公廳、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先后多次下發文件,對做好年鑒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山西年鑒》歷年編纂出版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解決編纂出版的后顧之憂。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從完成“兩全目標”出發,調整重建山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由省委書記任顧問、省長任主任。省政府將“做好修志編鑒工作,發揮資政育人作用”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省人大開展《地方志工作條例》《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條例》執法調研。2018年,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省市縣方志年鑒全覆蓋”的工作要求,省人大、省政府多次督查、督導志鑒工作。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健康發展《山西年鑒》,是其創出佳績的強勁動力。
2.建章立制,規范編纂。《山西年鑒》整個編纂過程,走的是一條上下結合、廣征博采、開門撰寫的路子。先由編輯部擬定方案、篇目,再由省直各廳局、各市縣(市、區)指定專人,依據各部門年度特色撰寫條目,然后由編輯人員按成書要求,刪繁就簡、去粗存精,強化條目內容深度。主編按原定方案,調整條目排列,貫通文風,進行總纂。初編、二編、三編“三審三校”層層把關,責任到人,形成一套良性循環的工作流程與格局,實現當年組稿、當年編纂、當年出版的目標。
經過30余年磨合發展,《山西年鑒》始終遵循中指辦《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規定》及《關于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若干問題的補充規定》,適時修訂《山西省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規范》,逐年制訂新版《〈山西年鑒〉編纂出版規范細則》,嚴把政治關、史實關、保密關、體例關、文字關、圖表關。從撰稿、編審、校稿到印制出版,形成完善的年鑒編纂質量保障體系。
3.多層評審,確保質量。質量是年鑒的生命,是關乎年鑒事業發展的根本,而評審是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山西年鑒》在完成齊清定稿件后,進入多層次、多渠道評審環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嚴把質量關。多層次主要指反饋供稿單位、遞交出版社審核以及國家級年鑒專家、省內省情專家、院內業務指導委員會的評審,多渠道指以通信、網絡、評審會等不同方式的評審和質檢。評審意見回來后,編輯部充分發揮編輯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一是統一思想,從嚴從實從細,在學習中領會專家意見。二是認真梳理,分類落實,既要尊重專家意見和建議,又要注重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解決問題。三是倒排工期,按期完成。要求落實問題不過夜,處理問題有力度,以確保專家意見條條有回應,全方位提升年鑒質量。
4.隊伍強質,能力保證。為提高《山西年鑒》編纂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采取多種辦法加強隊伍建設,保證編纂質量。
(1)撰稿人培訓。編輯部為提高組稿質量,不定期深入撰稿單位,結合各單位實際對作者進行培訓,有針對性地組織重點單位、重點作者開展互動式培訓,既提出組稿要求,也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同時,利用年鑒QQ、微信工作群等開展日常的網上培訓和相關答疑,打造集組稿、交流和培訓為一體的工作平臺。
(2)編纂人員培訓。2015年,山西省舉辦全省綜合年鑒編纂工作高級研修班。2017年起,連續開設史志講堂(原晉志講堂),邀請國家級、省級專家對年鑒編纂人員培訓指導。每年組織11市年鑒負責人采用以會代訓的形式參加業務培訓。2020年11月,組織全省年鑒工作者通過遠程會議參加第六期全國年鑒主編培訓班,達到全省11市和117個縣培訓全覆蓋。
(3)人才引進。編輯部利用社會力量,與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學院等院系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成研究生實習基地,利用暑假吸收一批在讀碩、博士研究生加入編輯隊伍,參與《山西年鑒》的編輯校對等工作,一批一批碩士生取得實踐經驗,并為年鑒編纂作出積極貢獻。編輯部還長期特約和聘請一些科研機構、期刊報社以及退休修志人員充實到年鑒編纂隊伍,極大保證年鑒編纂效率和質量。
5.創新引領,常編常新。作為地方綜合年鑒,能否在框架設計中做到存同求異,突出地方特色,是其是否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關鍵。《山西年鑒》在框架設計方面的主要思路就是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既要參照《國家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做到覆蓋面廣、分類科學,又要結合社會實際領屬關系和行政區域特點,做到層次明確,編排有序;既要框架、欄目相對穩定,又要體現逐年變化和創新。比如,山西屬于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從2018版開始至2020版《山西年鑒》都專設“脫貧攻堅”類目,真實記錄全國脫貧攻堅中的山西步伐。2020版以圖表形式記錄山西經濟發展70年的各種數據,直觀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山西的輝煌成就。
在裝幀設計方面,《山西年鑒》從色調、布局、圖文藝術、紙張、印刷等各個方面苦下功夫。編排形式上博采眾長,封面設計按照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實施要求,采用精品裝幀布燙金,特色鮮明、莊重大方;正文發展到雙色套色,更加簡潔大方。四色彩版突出反映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年度特色,并盡可能為讀者呈現新穎性和美學性相結合的視覺效果。
1.精品年鑒標桿示范作用發揮不夠。《山西年鑒》雖連續五年成為中國精品年鑒,但由于獎勵激勵機制始終未能落實,影響了其他單位的申報熱情,進而在帶動市縣出更多精品年鑒方面,成效也不明顯。到2021年9月,山西11個市只有大同市入選中國精品年鑒,117個縣(市、區)只有孝義市入選,總占比僅僅1.6%。
發展方向:要充分發揮《山西年鑒》在質量建設上的標桿與輻射作用,不斷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可供市縣參考的年鑒編纂質量保障體系和工作流程,推動全省年鑒向精品方向發展。適時修訂《山西省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規范》,每年編制與之配套且更便于參照操作的《編纂細則》,在全省年鑒系統內推廣。加大對全省市縣綜合年鑒的業務指導力度,市級以《大同年鑒》為參考,縣級以《孝義年鑒》為模板,從框架結構、條目設置、文字編輯、版式設計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出版質量。
2.編纂力量有待加強。2021年初,《山西年鑒》編輯部成為獨立處室,強化了專業特色,但編輯力量嚴重不足。除編纂出版一年一鑒《山西年鑒》外,還承擔著市縣年鑒編纂業務指導及中指辦下達的各項工作。在稿源方面,由于近幾年機構改革,許多單位合并或重組,撰稿人多有變動,給年鑒組稿工作和培訓工作帶來很多難題。
發展方向:要繼續積極爭取領導支持,千方百計引入一批思想素質好、具有一定業務基礎的優秀年輕人才到編輯隊伍中;繼續加強大學生實習基地建設,源源不斷地引入新鮮血液;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新通訊手段,以編輯部為中心建立并加強與撰稿人的聯系,收集意見、回復詢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大范圍的撰稿人培訓。
3.信息化程度不高。2018年,《山西年鑒》編輯部曾開通《山西年鑒(2018)》手機版,又精選《山西年鑒(2018)》重要內容、關鍵資料、典型數據等,編纂發行《山西年鑒(2018)(簡本)》,截至2021年9月,閱讀量近54萬。但此后,年鑒的信息化工作止步不前。
發展方向:年鑒時效強,內容新鮮活躍,與人民群眾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是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熟悉一地地情,了解各行各業新建設、新成就、新經驗,借鑒人民創造歷史和改造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1]劉永強.當前地方綜合年鑒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今后方向.中國年鑒研究,2020,(2).。《山西年鑒》作為精品年鑒,只有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實現年鑒資源社會共享,才能更好為現實服務。編輯部要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適時啟動并實施“互聯網+年鑒”工程,搭建《山西年鑒》工作和內容信息化平臺。(1)年鑒信息可通過政府和其他網站面向社會、面向公眾開放(涉密內容除外),促進年鑒從紙質化到網絡化的轉變。(2)利用跨媒體鏈接功能,以移動客戶端為主要媒介,開啟“掌上閱讀”,豐富年鑒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拓展年鑒的延伸閱讀。(3)建設智慧年鑒,實現年鑒內容的數字化、智能化,傳播渠道多樣化的新時代數字出版要求,實現年鑒數據智能搜索和比對,形成豐富的年鑒大數據庫[1]諶倩.關于智慧年鑒的思考和探索.中國年鑒研究,2019,(4).。
年鑒事業是人民的事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主義年鑒事業的核心本質,這是中國年鑒精品工程進入新時代的指路明燈[2]高生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編纂中國精品年鑒.中國年鑒研究,2021,(1).。《山西年鑒》編輯人員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規定》,探索創新,以開展中國年鑒精品工程、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年度評審活動為重要抓手,以新時代工匠精神繼續打造精品年鑒。山西在穩步提升《山西年鑒》編纂質量的基礎上,在全省選取年鑒編纂質量較高的市縣,著力打造有代表性的年鑒精品,以點帶面,逐步擴大輻射效應,創建年鑒精品品牌,匯入全國的全覆蓋年鑒精品體系和精品建設網絡,為年鑒事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3]劉永強.關于中國精品年鑒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史志學刊,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