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汀
環境和教學是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促進幼兒獲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并以微妙的方式影響兒童的行為。區域環境建設與活動導向是區域活動取得良好進展的重要條件。五彩繽紛的區域環境能使兒童體驗和認識到實踐功能,科學、合理的活動導向能確保活動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如何構建區域性活動環境與有效指導活動進行探討,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個性化發展。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造和活動指導的重要性
(1) 區域活動概況
幼兒園區域活動模式,也叫“區角性活動”或“活動區”,是幼兒園通過對教學目標的深入研究,著眼于兒童身心特點和愛好而進行的相關教育活動。在科學考察、演繹小品、積木等活動中,為孩子們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創造不同的環境,讓他們參與到探究活動中。老師可在不同的區域放置相關的活動材料,指導活動過程,讓兒童自行完成活動區域的選擇。同時,使兒童可以在與活動的材料和同伴的互動中,幫助他們發展個性愛好。
(2) 建立區域環境
區域性環境建設是幼兒園開展區域性活動的基礎。為了完成環境的創造,教師必須能夠了解學生在區域性活動中所必須培養的能力和素質。要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思維想象力,促進幼兒順利完成活動任務,讓幼兒在身心快速發展階段獲得認知能力的提高,同時提高相應的實踐能力。
(3) 活動指導的重要性
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幼兒區域活動的效果,不僅要能深入學習教材內容,還要能了解不同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并結合相應的活動范圍,開展兒童相關活動。通過這一豐富的活動方式,能提高兒童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擺弄玩具、操作工具以及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
二、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及活動指導遵循的基本原則
(1) 順序原則
區域活動主要以兒童自主活動和教師指導為主,但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屬性。因此,在創造區域環境、指導活動的過程中,既要遵循科學原則,又要遵循秩序原則,確保區域活動有序開展。在創作過程中,既要結合實際需要,方便孩子自由發揮,又要為活動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避免出現活動定向迷失、教師放任自流的情況,保證孩子的活動質量。比如幼兒園的閱讀區和角色扮演區要保持安靜,而角色扮演區則比較繁忙。這兩個活動區域必須分開設置,不能靠近,以免活動質量下降。
(2) 科學原則
目前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往往存在活動空間小的問題,活動空間過小會造成孩子在進行活動時擁擠,同時導致孩子喜歡或經常使用的活動區域較少。上述問題主要是由于幼兒園在設計區域活動空間的過程中沒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造成的。因此,教師在創設區域環境、引導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原則,合理劃分區域空間,充分利用區域活動空間,營造良好的區域環境。遵循科學的原則,保證區域活動環境的設置更加合理化,讓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收獲多多。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造和活動指導的對策
(1) 立足兒童發展,完善活動空間結構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發展需要創建活動區域,是最科學有效的方法。為不同年齡的兒童營造空間,讓環境能充分發揮其價值,讓兒童在活動中探索自己想要的,那么什么樣的空間才最適合他們盡情展示呢?小班與大班幼兒在心理特征和認知經驗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小班的孩子一般都喜歡玩一些簡單易玩的游戲,所以要盡量提高孩子對環境實物的認識。小班兒童生活的環境盡量要真實,能讓孩子有一種親近感。老師可以通過還原一些簡單的日常任務,比如掃地、擦桌子,模擬家庭生活,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大班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活力和想像力。所以,在環境的營造上,要充分深化難度,可以加入一些科學的因素。經過簡單的操作實驗,可以在墻上呈現出一幅畫面感極強的圖畫,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2) 圍繞教學目標、優化活動空間結構
教師應充分把握幼兒的性格和心理發展特點,圍繞教材為其創建適宜他們娛樂的活動區域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首先,對于小班幼兒的教育,應將教育重點放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上。所以,教師在構建區域環境時應強調活動的趣味性,盡量選擇一些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色彩艷麗、造型奇特的實物。也可以選擇一些幼兒熟悉的游戲性強的生活內容,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比方說,可以引導幼兒用白紙制作幾張圖片,讓小班的孩子喂小動物食物,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第二,對于中班的兒童教育,這一階段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且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活動能力逐步提高。所以,活動區域環境的營造可以主要是探索性和拓展性內容。例如,我們可以制作一個主題為“我愛家鄉”的攝影墻展覽,讓孩子們用父母的手機拍個照或在父母的幫助下在網上搜尋家鄉的照片,然后將照片貼到主題墻上,激發他們強烈的思想情感,激發孩子探索未知的激情。對于大班的兒童,他們的認知水平、社交發展、情感表達水平顯著提高,已有一定的游戲經驗和一定的交際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基于這一階段幼兒的優勢,構建形式多樣的活動環境,為他們提供自主創作空間,滿足他們的合作互動需求,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水平,鍛煉他們的創新求知精神等。舉例來說,可以在花園的角落里放上供孩子們種植的鏟子、種子、黃土、水等材料,讓孩子們體驗種植的樂趣。
(3) 為區域活動設置指導標志
實施區域活動時,應考慮到兒童的差異性,使各層次的兒童都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俗話說得好:“無規則不成圓”,我們要尊重生活、學習、活動的規律。為此,在組織幼兒參與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活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活動規則,引導幼兒遵守并維護活動規則,以此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習慣。舉例來說,兒童經常在游樂區和閱讀區里亂扔玩具和書本。教師可以在玩具和書本存放的地方放置“不隨意亂扔、亂放”的引導標志,引導孩子正確放置玩具和書籍。導標的應用,使區域性活動又增添了一份認知活動,這樣一來,既提升了教師的活動管理質量,又幫助兒童建立了良好的習慣認知。同時,這一標志的應用更明確了區域性活動范圍。比如,幼兒在進行游戲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游戲順序進行標注,引導孩子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完成游戲,減少了教師的一一指導。
(4) 加強區域活動規則設計的指導
一是教師要讓兒童明確規則的重要性,它是為幼兒區域活動需要制定的,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和孩子一起指導并維護區域活動規則。對于小班幼兒,要幫助他們明確規則,掌握入區要點;對于中班的幼兒,要多以啟發鼓勵為主,讓孩子自主想辦法、定規矩、守規矩,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對于大班的幼兒,可鼓勵幼兒自主決定游戲規則,自主選定本區域負責人;第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規則,并隨著活動的開展逐步調整完善。若針對幼兒參與制定的規則不利于兒童地區活動的正常發展,則規則有問題。在規則制定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行為訓練與道德良心的統一。
(5) 合理使用區域,并使組織形式多樣化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確保幼兒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要條件。由于幼兒人數多,室內空間有限,因此教師要合理使用區域,機動靈活地組織活動。區域活動可以是小組與個人選擇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如可以用區域插卡的方式限定進入區域的人數。當幼兒發現卡位已滿時,教師一方面可以鼓勵幼兒主動去和他人協商并交換區域,以此來規范幼兒良好的進區習慣,學會遵守操作規則,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幼兒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其他區域。此外,戶外也可以設置體能活動區,分流部分幼兒,從而避免因室內空間過于狹小而造成的擁擠。
四、加強區域活動指導
(1) 區域活動初期引導
幼兒在活動初期,老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喜好自主選擇活動,盡量使各活動區域的人數均衡。老師可通過投放材料、指導活動順序等多種方式,誘導孩子們的知識潛力,遵守活動規則,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區域活動。
(2) 區域活動進程中的指導
首先,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幼兒,學會發現信息,延伸活動內容。老師要及時關注兒童的活動動態,給予適當的啟迪,激發兒童的活動欲望,建立新的活動內容;其次,創設并發揮環境優勢,促進兒童的發展,滿足時代教育以發展幼兒為根本的新理念,充分發揮環境的潛移默化作用,提升兒童綜合能力;第三,及時恰當地進行介入指導。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時,老師盡量不要干擾幼兒行為,基于對幼兒活動情況的了解,明確介入時機,進行有效指導,促進幼兒自主完成區域活動;第四,關注幼兒個體差異,進行專項指導。教師積極改變對各區指導的針對性:小班化要注重激發孩子的興趣和良好的情緒,讓他們積極參與區域活動;中班幼兒的指導應注重社會交往技巧;大班則要注重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活動結尾時的指導
活動結束時應有清晰的標記,以便幼兒能及時迅速完成清掃工作,在老師的組織下,孩子們進行有序地整理、分類、歸回原位等。老師要引導孩子自發地交流,積極表達情感,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分享快樂,給孩子一個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
五、建立區域活動評估和反饋機制
評估是反饋教育教學問題的有效機制。教師既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現場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布局結構、區域類型、區域材料、區域標志等是綜合區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些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發展性是評價區域環境的重要指標;活動導向的評價指標是以區域活動、兒童性、績效與發展為導向。因此,在構建區域性、導向性的幼兒活動環境中,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幼兒活動評價反饋機制。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評估幼兒地域環境的創造是否合理;其次,對活動的自主、計劃、目的性進行評價,明確活動導向的有效性;最后,觀察兒童與同伴的互動、地域材料的創造性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遵守規則的能力。評價地區活動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教師對區域活動價值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區域環境建設。對區域環境規劃、區域教材提供、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對幼兒活動的觀察與指導等進行評價。為了提高教師對區域活動價值的認識,積極創新區域活動環境,進行持續性評價。
結束語:
區域環境的營造和活動過程的合理導向,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教師在創造環境和指導的過程中,應考慮兒童的興趣,結合兒童的訓練課程內容,為兒童提供合理的區域性活動環境,使兒童在合理的引導下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落實教書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