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軍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綜合材料繪畫,是區分那些非傳統繪畫的一種綜合繪畫表現的形式。比如在畫面上拼貼紙巾、纏繞絲線、粘貼玻璃,然后再用顏料進行繪畫創作的,還有一些平面與立體材料相結合的創作方式,形式多種多樣,往往令人意想不到,綜合材料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也是常見的手法。在陶瓷繪畫中,綜合材料的運用,能夠讓畫面形成千姿百態、意味無窮的效果,是現代陶藝一種非常重要的裝飾形式。
綜合材料繪畫的出現與興起反映了時代特征。這也說明綜合材料繪畫具有當代的審美特征。綜合材料的出現是當今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現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向以及生產生活而改變。不同的綜合材料的應用表現了人們對社會生活、人生態度以及審美理想的看法,是我們解讀和發現當代藝術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
綜合材料繪畫實現了平面與三維空間、裝置藝術的結合。在我們的傳統意識里,繪畫似乎總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現的,但是綜合材料繪畫的呈現形式具有多樣性。隨著思想藝術觀念和多元化材料的融合,在綜合材料創作過程中平面與空間、裝置的結合展現是綜合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征與趨勢。
綜合材料繪畫的整體性綜合材料繪畫的表現工具和材料多種多樣,在創作時,將不同的裝飾材料運用到同一個畫面中,每一個要素都是為整體畫面效果服務,達成一個綜合之美。
在服裝設計中,綜合材料以及技法的運用也是很常見的裝飾方式,面料的圖案設計中的扎染的應用就體現了綜合裝飾材料的多元化和特殊性。扎染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法之一,其效果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是綜合材料在服裝紋樣設計中的重要體現。
綜合材料繪畫運用的工具非常廣泛,隨處可見的小物品也可以作為創作工具來使用。在陶瓷釉上彩裝飾中,我們運用到常見的一切東西可以用于制造肌理的工具或生活用品,如刷子、毛巾、海綿、保鮮膜、泡泡水等。在這些材料的影響下,會產生各種偶然性的畫面效果,這些獨一無二的肌理效果是用傳統技法無法達到的。在運用綜合材料進行陶瓷釉上彩繪畫創作過程中,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很容易獲得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傳統釉上陶瓷繪畫裝飾所用到的繪畫工具多為畫筆等,表現技法也較為單一。而綜合材料繪畫運用到多種表現技法,如滴灑法、拓印法、皺紙法、拼貼法和按壓法等,運用這些非傳統表現技法,來達到的效果多彩多樣。
在陶瓷繪畫創作過程之中,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產生各種創意的可能。在綜合材料的結合下,肌理效果更加豐富,比如我們常用的滴灑法,常用于油水分離,用小刷子醮少量新彩顏色,沾上水刷在瓷板表面,各種顏色不要調勻,刷完后趁濕用畫筆醮上樟腦油滴濺,就會形成自然的斑駁感。運用綜合材料做出的肌理效果是為最后的畫面可以襯托畫面主題的背景板,也可以畫面表現的中心要素或畫面主體。而在傳統陶瓷繪畫中由于繪畫材料和繪畫技法的局限性,傳統繪畫表現的效果呈現出主觀性強的特點。
在釉上彩陶瓷繪畫中,當使用非傳統材料工具進行鋪色時,畫面效果會跟隨工具的變換而改變。在繪畫創作中,不同材料的運用決定了最后畫面的效果。這些偶然性的畫面效果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它們都是偶然發生的,是不可控的。
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它是運用釉上彩顏料在已經燒成的陶瓷釉面上進行繪畫紋樣裝飾,然后二次入窯,以低溫燒制而成。釉上彩繪畫形式類別多樣,通常包括粉彩瓷、新彩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以及琺瑯彩等。在進行綜合材料繪畫創作之前,筆者的作品就是使用傳統新彩顏料調和,再運用各種綜合材料進行畫面背景的鋪色,然后再根據背景的燒成效果來設計畫面。如筆者的綜合材料陶繪作品中,就融合了多種綜合材料以及表現技法,展現出一個以水母為畫面主體的海底世界。
綜合材料陶瓷繪畫釉上彩作品的創作過程以及材料運用:
首先,在陶瓷材質的選擇上,采用了一塊顏色相對較淡的白色地磚來進行釉上彩創作。在釉上彩裝飾繪畫中,地磚是比較常見的材料,與傳統釉上彩使用的瓷板不同,地磚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可以為畫面提供一定的前提條件,可以為后續的創作節省時間并且增加畫面的豐富性。
其次,在材料的運用上使用了保鮮膜、海綿、水粉筆、刷子等進行畫面肌理效果的制作(見圖1)。

圖1 保鮮膜覆蓋了第一層的效果
最后,在顏料的運用上,使用的是傳統新彩料+桃膠+水的調和,整體色調燒之前為藍紫色,為了降低色彩純度,還添加了較多的絲網白進行降純,畫面中保鮮膜與顏料的融合形成獨特的肌理,極具偶然性與特殊性。在技法上,先將粉末狀的顏料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和桃膠調和后,用大筆刷將調好的顏料大片涂抹至地磚瓷板表面,保鮮膜覆蓋顏料后再采取用手掌按壓的方法,使保鮮膜與瓷板表面充分接觸,靜置2 min后將保鮮膜揭下。
為了增加畫面色彩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可在原來的藍紫色調上又添加了部分的黃色顏料作為補充,使畫面色彩更為豐富。在絲網白的調和下,顏料干透之后的畫面呈現出粉霧的視覺效果,肌理效果不是很明顯,在這個步驟完成之后入窯燒制第一遍。
第一遍燒成后,畫面整體顏色相較于燒之前變暗了許多,肌理效果也更加強烈,視覺沖擊力變強,整體畫面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見圖2)。根據這個深色畫面,讓筆者聯想到深海與海底世界。于是決定用海底為題材,以半透明的水母為表現對象來進行深層創作(見圖3)。此畫面燒完第一遍后的顏色變得較暗,且畫面肌理非常豐富,為了不破壞原有的這種肌理效果,依然可以使用絲網白來進行繪制。與之前所不同的是,后續的絲網白使用油來調和,作為油料來使用的。高純度的絲網白具有較強的覆蓋性,為了呈現海底的這種幽深、神秘的效果以及加強畫面的透氣性和靈動性,可在絲網白中添加較多的樟腦油進行稀釋調和,然后再用其對水母的形象進行塑造。而在這個步驟上,采用滴灑法,在絲網白中加入大量樟腦油可滴落至畫面中,使具象的形和偶然性的肌理相互交織,增強畫面的層次性。在燒成第一遍的基礎上,幽暗的深藍綠格調營造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氛圍,稀釋的絲網白勾勒出呈現半透明的物象,與深色背景的神秘感相互融合。畫面完成后即可入窯燒制第二遍,傳統的新彩顏料繪制的畫面燒制前后效果不會有太大變化。

圖2 第一遍燒成之后的效果

圖3 完成稿
釉上彩陶瓷材料綜合裝飾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美和傳遞美的過程,裝飾材料的不同直接導致畫面肌理效果的多樣化,給人的審美心理感受也不一樣。由于繪畫裝飾材料的特殊性,陶瓷綜合材料繪畫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裝飾藝術上的獨創性,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往往借助于不同的材料工具來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創作靈感,以此向觀賞者傳遞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審美感受。在繪畫創作活動中,不論使用什么樣的工具,最后所出來的畫面效果都是為了給觀者進行審美活動。這就要求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要同時磨練自己的技藝,更大程度上去完善作品,進而表達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同時善于把握和運用各種材料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偶然性,讓自己的精神進一步融入到創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