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楓
(何衛楓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紫砂壺是中國重要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件泡茶的茗器,人們對它的關注早已超過使用與藝術的范圍,達到了文化的高度。一件紫砂壺從泥料到造型再到具體裝飾既緊緊圍繞著主題,又體現了中國美學風格和文化精神的潛在影響,以深厚的、多層次的藝術表現令人回味無窮。
傳統紫砂壺所服務的對象分為兩大群體,其一是居于社會文化主導地位的文人階層;其二則是出于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這兩者在過去有著文化上的壁壘,是雅俗之分的最好例證,傳統紫砂壺契合文人之雅,那便是美;契合大眾之用,那便是俗;令人欣慰的是一代代紫砂藝人通過自身的勤勞與智慧逐漸將這兩者模糊了起來,雅俗之間的壁壘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打破,當代紫砂壺藝創作則以雅的形式為大眾服務,讓紫砂的美傳播得更廣泛。
“金砂四方”是一件標致的四方壺作品,不過創作并沒有完全追求方器的硬朗,而是通過融合圓的特征使作品更具造型個性,并結合了具有中國古典繪畫美的泥繪裝飾,展現了紫砂壺刻繪工藝的特征,提升了作品的工藝價值,與泥料、造型配合形成了文化雅趣,氣質高雅,無論是使用、賞玩抑或是收藏都能令人身心舒暢,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醉心于壺藝世界。
紫砂泥的種類是比較多樣的,每一種泥料燒制后呈現出的顏色與質感都是不同的,但都具有濃厚的中國古典味道,如中國古典繪畫中使用的各色顏料,古雅、純凈又自然。此壺所用的泥料便有宋朝曹勛筆下“煙雨濕云山”的朦朧意境美,為作品奠定了水墨畫的格調。
作品是青灰色的,飽和度適中,沒有冷峻感和壓抑感,清冷又淡遠,將作品的空間襯托得更加開闊。泥料之中泛出淡淡白色調,具有干凈、純潔的視覺效果,如朦朧雨霧籠罩,中和了冷色調易產生的沉悶氣息。壺體表面細膩平滑,沒有過于耀眼的光澤,烘托出低調、溫和的氣質,更具中國古典氣息。泥料特有的砂質肌理也清晰的呈現,帶來了自然美和醇厚的泥味。
泥料構成了清暉淡遠泥味濃的藝術背景,冷色調令人倍感清爽,精美的質感讓人充分體會到紫砂泥之美與創作工藝的精湛。
此壺是一把標準的四方壺(見圖1),將四方壺的基本造型特征體現得十分完美,其特點在于圓的特征的融入,方圓結合更顯得紫砂壺極強的可塑性,使作品在氣質、內涵的表達上也更加豐富。

圖1 “金砂四方”壺
壺的高度與寬度配合完美,塑造出挺拔之姿,將四方壺的氣勢充分表現出來。壺身由四個面構成,且四面完全一致,平整流暢。兩面相連、轉折形成了分明的棱與角,體現了四方壺的典型特征。在制作此壺時,創作首先要用泥料制作出四面,再運用“鑲身筒”的技法將四個平面鑲嵌成立體的筒身,工藝較為復雜,尤其是各面之間的鑲嵌和預留如果處理地不好極易在燒制后發生變形或開裂,所以四方壺不僅體現了創作者工藝的高超,也體現了創作對于泥料性質的了解。
“金砂四方”壺的個性化特征在于筒身棱的弧度,創作者有意將圓的特征融入其中,使壺身微微膨脹,顯得更加溫和大氣。筒身的弧度也增大了制壺的難度,看起來簡單的線條變化實際則是作品工藝水準的體現。創作者將這種圓潤感加入到壺中,便使壺剛柔相繼,真正體現出端正、儒雅的中國君子風范。
壺身底部平整,頂面四角較為圓潤,形成了上下對比。短而方正的壺頸銜接在壺頂面之上,使壺的結構更加立體。方正的壺蓋與壺頸完美相接,形成的那一條細縫也可見創作者對于作品細節的打磨。鑲嵌于壺蓋中的子造型獨特,其下部是一梯形底座,的子主體同為四面構成,棱線弧度清晰,即的子的造型與壺身造型是一致的,上下對應,小巧的壺鈕更顯示出創作對于四方壺制作工藝的完美掌握。的子頂面微微凸起,將作品的氣勢繼續向上提,更顯作品姿態的舒展挺括。
壺身左右兩面各鑲嵌著彎流與耳狀環形端把,兩者在線條的運行上是柔軟靈動的,本身的形態則為四方形,同樣實現了方圓統一,與其他各部分結構相配合,展現出了端莊溫厚的雅致姿態和煙雨蒙蒙的立體圖景。
創作者在壺中一面運用了泥繪裝飾,體現了紫砂壺刻繪工藝的特征與中國古典繪畫的美感,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雅趣,使壺藝世界更加充實、具體地表達作品內涵。
泥繪是紫砂壺藝術中的裝飾技法之一,以一種或多種泥料在壺面上堆畫而成,其工藝水準極高。創作者首先對壺面空間進行了分配,將刻繪圖案集中于壺面的右部分,左側留白,體現了中國古典繪畫的基本布局。壺面右側及底部分別是立體的巖石和土地,巖石上溝壑縱橫,十分逼真,土地一直延伸到左側邊緣,顏色漸淡,過渡自然。巖石與土地上還綻放出朵朵白色的小花,周圍有嫩綠的葉子襯托,顯示出生機盎然。畫面中的主角是一只雙腳纖長的仙鶴,羽翼雪白而豐滿,頸部與尾部的羽翼為黑色,頭部前端為紅色,喙部長而尖銳,栩栩如生。仙鶴抬頭仰望著左上角的鮮嫩果實,整個畫面和諧美好,色彩搭配鮮明,效果逼真,讓人們如同置身仙境,體會那精工成就的壺藝雅趣。
紫砂壺的經典在于其自身雋永的氣質,創作一件經典的紫砂壺器關鍵就在于傳承這種自古以來的氣韻,承襲古老的文化,在一點一滴中詳細地描摹重構,用自身的理解去代替傳統的畫面,讓作品看起來更富于思考的理性,同時也契合時代變化的感性。在追憶往昔美好的同時還意識到時代的衍進,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當代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
總而言之,四方、仙鶴在中國文化中均是“君子”的象征,此件作品的“雅”正在于此。作品的泥料、造型與裝飾均體現出君子之氣,創作者在展現紫砂壺工藝的多樣性與精巧性之時表達了對“君子”品格的追求,弘揚了作品獨特的中國“君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