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蘊
【摘 要】王淑芬的《我是白癡》一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展示了一個特殊兒童的內心世界。通過閱讀此書,筆者明白了,要與特殊學生相處,需要付出加倍的關愛。
【關鍵詞】特殊兒童 《我是白癡》 關愛
在筆者的班上,有一個特殊的學生小彭。記得他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筆者問他叫什么名字,他連說了好幾遍,甚至說得有些不耐煩了,筆者卻依然沒法聽清他的答案。后來,筆者漸漸發現他不僅發音不標準,而且不會寫字,筆者花了一節課的時間也沒能讓他分清“一”和“丨”兩個筆畫。除了學習成績落后,他的很多行為也很讓人頭痛:上課愛做小動作,總是弄得一手墨汁或者一地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甚至在上課的時候大喊電視劇里的臺詞;自卑敏感,會給自己設想很多“敵人”,總是跟同學發生矛盾……久而久之,老師和同學都嫌棄他,他也越發自暴自棄。
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上,筆者與班上學生共讀了王淑芬的《我是白癡》一書。此書是以一個智障兒童的視角,來講述一個被稱為“白癡”的孩子眼中的世界。主人公是一個叫彭鐵男的小男孩,他天生智力發展遲滯,總是會做一些奇奇怪怪、在常人眼中不正常的事情。他也總是因此而遭到嘲笑,可心思單純的他,甚至不理解為什么這些行為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讀完彭鐵男的故事,筆者再細想起來,一些所謂的“為他好”的行為,真的是小彭需要的嗎?筆者應該多用點心思,做些真正對他有幫助的事情。
一節閱讀分享課
趁小彭去特教班上課的時候,我們在班上開展了一節《我是白癡》閱讀分享課。在課上,筆者和班上學生一起圍繞書中這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討論:
1.故事中有哪些主要角色?根據他們對彭鐵男的態度分類。
2.你覺得書中哪個角色最讓你生氣?為什么?
3.書中哪一個故事最讓你難過?
4.列舉三個你覺得“這樣不對”的地方。
5.如果你遇到了像彭鐵男這樣的人,你會怎樣做,怎樣才可以真正地幫助到他?
6.書中的彭鐵男讓你們想起了誰?
學生們都跟筆者一樣,對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從這本書中,他們知道了嘲笑和捉弄別人的行為有多可惡,也知道了自己應該成為一個能理解他人、幫助他人的善良孩子。他們也像筆者一樣從彭鐵男聯想到了小彭,從那些嘲笑欺負彭鐵男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知道了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筆者對他們說:“小彭就像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一個能教會我們怎么用真心對待別人的禮物。”于是我們師生約定,對小彭平時奇怪的行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發現他的優點,多給他一些正面的肯定,讓他可以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善意,從而更好地融入集體中。
第二天,筆者發現小彭交作業了(此前對他是否交作業并不做要求),便立馬抓住這個機會在班上表揚了他,也讓拖欠作業的同學向他學習。這時,有小組長提出想讓小彭成為他們的組員(因為會影響同學,所以小彭一直是單人單座),于是小彭順利地擁有了同桌。他很開心,筆者跟他說要好好表現,不能拖小組后腿,他立馬就點頭答應了。加入小組后的小彭,為了小組不被扣分,作業交得更勤了,而且上課也不做小動作了。雖然他還是跟不上課堂的節奏,總是不知道老師講到哪里,但是當他看到同桌寫字時,他也會翻到同樣的地方跟著寫;當他看到同桌朗讀的時候,他也會跟著讀。他的同桌也很友好,不厭其煩地提醒他該做什么。看著他努力想要跟上大家的節奏,筆者覺得有點心疼,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后來,漸入佳境的他上課還舉手發言了,為小組加了不少分,每次他發言,同學們都會自發給他熱烈的掌聲。
一張紙巾
當然,事情并不是一直那么順利,偶爾也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一天,有學生匆匆跑到辦公室找筆者,說小彭和另外一名同學小吳打架了,讓筆者趕緊到班上看看。筆者到了班上,看到他們兩個人氣得滿臉通紅,小吳臉上還有抓痕,便問他們發生了什么事情。兩個人都說是對方動手打人,一時爭執不下,一位“熱心觀眾”便指著小彭跟筆者說:“是小彭抓傷了小吳的臉。”小彭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他既自卑,又有很強的自尊心,他總是覺得大家瞧不起他,欺負他。他一聽這“指控”,整個人像炸了鍋一樣,更加激動了,也哭得更厲害了,大聲喊道:“是他先打我的,我沒有打人,你們冤枉我,你們冤枉我!”這時,一名女同學給小彭遞來了紙巾,筆者讓他先擦干眼淚。見他平靜了一些,筆者便跟他說:“你看,她還特意去給你拿紙巾了,她肯定不會欺負你,她一定能公正地把整件事說出來,我們聽聽她怎么說,好嗎?”小彭沒有那么激動了,也同意了。原來,上課的時候,老師讓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小吳嫌小彭笨手笨腳怕他弄壞機器,攔著不讓他動手。小彭一生氣,先動手打了小吳,兩個人便扭打起來了。在聽整件事情經過的時候,筆者注意觀察了兩位“肇事者”的表情,他們臉上的“火氣”都慢慢消失了,兩個人低著頭,顯然他們都從旁觀者公正的敘述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那兩個人都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一個不應該不讓同學參與小組實驗,一個不應該動手打同學。對嗎?”說完,他們都點了點頭,于是兩個人互相道歉,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
這張“及時的紙巾”在這件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小小的一張紙巾就能讓小彭感受到同學對他的關愛,讓他放下戒備的心,讓他可以冷靜下來。那個遞紙巾的同學細心體貼,學會了關愛他人,也十分值得表揚。特殊兒童的認知水平、辨別能力都相對低下,更有許多情感上的不穩定因素。如果筆者用對付一般學生的方法處理這次矛盾,一開始就“揭穿”他的謊言,“坐實”他的“罪名”,估計他抵觸情緒會更大,不僅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老師和同學合起伙來“冤枉”他,這場爭執恐怕還要再鬧上好一會兒。
一次談心
這個小插曲算是“僥幸”解決了,那以后呢?小彭心理敏感脆弱,總是與人產生矛盾,這個問題若不盡早解決,就像個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以往處理他和同學沖突的時候,筆者試過因他的“特殊”而輕易“放過”他,但這樣他便不長記性,容易再犯。筆者也試過像對待別的孩子一樣嚴肅地批評他,但他反而更加暴躁,甚至遷怒于老師。讀過彭鐵男的故事后,筆者決定改變那些“簡單直接”的處理方式,多花些心思,站在他的角度與他談談心,讓他能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與支持。
他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很擔心長大后找不到工作。他曾經說過,長大后要開一間有兩名員工的餛飩店,賺了錢要給他奶奶花。小小的年紀,簡單的心智,能有這樣的想法,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既上進又有孝心的孩子。
于是,我們的談心便從這“餛飩店”展開了。筆者問他想開一家什么樣的餛飩店,他興奮中又帶點羞澀地向筆者介紹著他的餛飩店。從店鋪設計到工作分配,再到餛飩種類……他侃侃而談,眼里似乎還有光。聊得盡興,筆者跟他說:“光餛飩好吃還不夠,服務態度也很重要哦!”我們繼續探討應該怎么提供優質服務,遇到了脾氣不好的客人怎么辦,又從這個話題引申到與同學產生矛盾怎么辦。最后,我們共同制定了一個幫助提高服務態度的游戲。游戲內容包括堅持每天笑臉迎人;要禮貌用語;將同學當成顧客,盡量避免與“顧客”發生沖突;按時和老師分享能體現自己“態度好”的小細節。若能堅持到期末,那“彭記餛飩店”就能成為五星好評餐廳。
果然,代入了“餛飩店”的情境,小彭就更能明白“和氣”的重要性了,游戲的方式也讓他更有動力堅持。他特別勤快地與筆者分享每天的小細節,筆者也及時給他肯定,給他鼓勵。盡管最后只獲得了三星半的評分,但這對小彭來說已是一大進步。
雖然小彭如今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狀況,但是我們已經明顯能看到他的改變了。他對學習更加有熱情了,每天都在堅持認字、完成作業,甚至還在嘗試著寫作文,課間常常能看到他捧著書背古詩詞的身影。他也更加適應學校的群體生活了,努力地遵守學生的行為規范,上課不會大喊大叫影響課堂秩序了,還能積極舉手發言,他的發言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他還努力學習控制自己的脾氣,也交到了好朋友。原來,他也是一個有很多優點的好孩子啊!一起進步的還有班級里的其他同學,他們學會了包容,學會了接納,也學會了尊重。他們在關愛他人的同時,也成長了自己。當然,從中獲益的還有筆者,通過這件事,筆者也深刻地感受到用心關愛學生有多重要,尤其是對小彭這種特別的孩子。
特殊的學生要融入普通班級,是十分不容易的。對教師而言,這更是一大挑戰。相比普通的學生,教師要花更多的心思在特殊學生身上。他們需要時時關心,處處照顧,教師要用愛去溫暖他們、影響他們,安撫他們內心敏感的情緒。
教育是需要用心體會、用愛澆灌的。筆者深切地體會到,每個學生都需要關愛,特殊的學生更是如此。就讓我們將愛化作養分,滋潤折枝的幼苗,呵護特殊學生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