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潔


部編版二下語文第四單元以“童心”為主題,編排了四篇想象類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在此之前,與想象有關的語文要素出現了兩次: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讀句子,想象畫面”。從“展開想象”到“想象畫面”再到“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也是需要為學生搭設充分的支架,循序漸進。想象并非天馬行空,讓學生無從下手,而是有據可循。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在“當一只小蟲子到底好不好”的思辨學習中,就滲透了想象作文的寫法。以讀促寫,分層設計,將習作分解化、具象化、可視化,降低習作難度,提高可操作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歸類識字,學習月字旁的字與身體有關。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思辨思維,學習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通過分層練習,學習想象作文的表達方法;有依據、有情感、有語言。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連接情感激想象
1.代入角色,演繹小蟲
(1)播放“昆蟲王國”課件,看圖片,聽蟲鳴,入情境。(昆蟲王國:屎殼郎、天牛、螳螂……)師:現在讓我們進入昆蟲王國,來當一回小蟲子吧。
(2)代入角色,連接情感,演繹小蟲,自我介紹。師:小螳螂,你來跟小伙伴們介紹一下你自己吧。生介紹:大家好,我是螳螂,我有一對敏捷鋒利的前足,我很貪吃,尤其喜歡吃蟋蟀。師:還有哪只小蟲子想跟大家自我介紹的?(昆蟲王國展示的是一些本課中出現的小蟲子,既聯系課文,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指向本課語文要素,習作目標。)
2.讀題想象,聚焦特點
(1)齊讀課題,聚焦“小”字。“我”是誰?小蟲子。看課文插圖你會發現這只小蟲子是?蟋蟀。我們還可以發現,剛才昆蟲王國里出現的也都是一些?小蟲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小。(正因為小蟲子之特點為小,所以才會有許多不好之處,千難萬險,因此,解讀課題時,引導學生把握題眼十分必要。)
(2)核心問題: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它會有怎樣的生活?展開想象,請生交流。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核心問題“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是立足于小蟲子的外形、習性特點來想象,展開論證。因此,首先要讓學生跟科學實際有連接,觸摸想象的源頭。進入情境,體會小蟲子的角色,開啟情感通道,站在小蟲子的立場思考問題,為后續的學習環節,思考核心問題“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作鋪墊,提供支架。】
二、小組思辨:合理想象有依據
1.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閱讀課文,用“ ? ? ”劃出觀點,用“~~~”劃出依據。
2.小組合作,完成“有據閱讀單”。隨機分發“好”與“不好”的閱讀單給各小組,合作完成。
(1)組內交流討論“當一只小蟲子好與不好”的理由。
(2)形成最后統一觀點,填寫“有據閱讀單”。
(3)請不同觀點的代表組匯報。師相機指導。
觀點 伙伴們:當一只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
理由
觀點 “我”: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
理由
3.教師扶學“不好”的部分,自主學習“好”的部分
(1)隨文入境,歸類識字,引申出“月字旁的字與身體部位有關”。
伙伴們都說“當一只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一不小心屁股會被蒼耳刺痛的,只有屁股會被刺痛嗎?肩膀、腹部、胳膊、背、腦袋、大腿……請生觀察,這些字都有“月字旁”,得出“月字旁的字與身體部位有關”。
(2)伙伴們覺得當小蟲子不好的第二個理由是?為什么一泡尿就能把小蟲子淹得昏頭昏腦?出示一泡尿和小蟲子體積的對比圖,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
(3)出示毛茸茸的可愛玩具,請生觸摸,體悟喜愛之情。反問:為什么小蟲子不喜歡毛茸茸的小鳥?
(4)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我覺得當一只小蟲子還很不錯”部分。
觀點 伙伴們:當一只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
理由 1.我們蹦蹦跳跳的時候,一定要看準地方,屁股會被蒼耳刺痛的。
2.一不留神,我們會蹦進小狗撒的一泡尿,被淹得昏頭昏腦。
3.我們都不喜歡毛茸茸的小鳥,因為小鳥隨時都會吃掉我們。
觀點 “我”: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
理由 1.醒來,在草葉上伸懶腰,用露珠把臉洗干凈,把觸須擦亮。
2.跳到小狗身上,坐免費的特快列車去旅行。
3.小伙伴們各有特點,很有意思。
【設計意圖:縱觀伙伴們覺得當小蟲子不好的三個理由,皆是由小蟲子太“小”的這一科學屬性決定的,因此在導入環節,體驗角色,聚焦課題,十分必要,為這一環節的學習降低難度,也為想象撥開迷霧,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想象的內容表達出來”,提供依據,提供支架。】
4.辯論賽:同為小蟲子,何來好與不好?請持有不同觀點閱讀單的小組上臺辯論。(1)師相機引導:好與不好都是科學現實,都說得有理有據,為何伙伴們覺得當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我”卻覺得還真不錯呢?
出示“一杯水”漫畫:地上有一只被打翻的杯子,剩半杯水。A同學看見了說:“真倒霉,只剩半杯水了。”B同學說:“真幸運,還剩半杯水呢!”
(2)引導學生體會思辨的思維,學習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你可否從文中找出“我”是一只積極樂觀的小蟲子的依據呢?字里行間,從直接的文字中,從可愛的語言中。
帶著積極高昂的情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我喜歡當一只小蟲子。當我很快樂的時候,會使勁哇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聽見草地里的歌聲——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質疑問難,旨在激發學生的高級思維、深度思維,小蟲子太小,處處艱難,是科學事實,但熱愛生活的積極心理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藏。】
三、分層練習:擦亮語言寫想象
1.練習課堂作業本第4題:填上合適和詞語,再寫一寫句子。
( ? ? ? )的小鳥 ? ? ? ?( ? ? ? )的草葉 ? ? ?( ? ? ? )的觸須
( ? ? ? )的地方 ? ? ? ?( ? ? ? )的螳螂 ? ? ?( ? ? ? )的小蟲子
我能選用1-2個短語寫一個有趣的句子。
(1)先在括號中填入課文里的詞語,再想一想課外的詞語。
(毛茸茸、可愛)的小鳥 (搖搖晃晃、青青 )的草葉 ( 細長、靈活)的觸須
(很遠、遙遠)的地方 ( 貪吃、敏捷)的螳螂 (快樂、蹦蹦跳跳)的小蟲子
(2)選用1-2個短語,用擬人化語言寫一個有趣的句子。
生1:我是一只快樂的小蟲子,我愛跳到小狗、小貓的身上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一邊看著沿途的風景,一邊放聲歌唱,如果運氣好,還能吃到各個地方的特色美食呢!
生2:有一次,我興奮地跳到小狗身上,本想乘著這特快列車,到很遠的地方去旅行,沒想到貪吃的螳螂兄弟也有這想法,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我會跳,不然成了他的晚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針對性的語言訓練,從課內到課外,從詞到句,再為最后環節“從句到段”,也是本課最終目標“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鋪設支架,層層遞進,分層設計,將習作具象化、可視化,符合學生認知,降低習作操作難度,克服習作畏難情緒。】
2.學法總結: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已經知道想象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想象是有依據的。其次,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小蟲子,打開我們的情感通道,與小蟲子連接,喜它之喜,苦它之苦,用我們的妙筆生花書寫小蟲子的苦與樂。最后,不要忘了,這是一篇可愛的童話,擬人化語言能為我們的習作錦上添花,上個環節的詞句練習,可以用在“有法習作單”。
3.再次出示導入環節“昆蟲王國”課件,請生繼續想象小蟲子的生活,書寫當一只小蟲子的“好”與“不好”,苦與樂,完成“有法習作單”。(由于本課的小蟲子指的是蟋蟀,導入環節出示的昆蟲王國,展示的有本課中提到的天牛、螳螂、屎殼郎等,既聯系課文,又希冀引導學生走出課文,站在不同小蟲子的視角來展開想象,練習表達,這也是學法的遷移之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聚焦本單元本課的教學重點“把想象的內容表達出來”,從縱向和橫向學法總結:有依據、有情感、有語言。結合課堂作業本,緊扣課后問題“小蟲子的生活有意思嗎”,走出課文,發散思維,拓展延伸,仿寫小蟲子的生活,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