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主題語境是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之一,所有的語言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主題語境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英語學習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語言學習的成效。
主題語境教學是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課程內容要素之一,其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課題中的“主題語境教學”是一種基于主題學習的教學氛圍。
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雖然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若干個相應的情境,但創設出的情景往往支離破碎,缺乏一條主線把它們有機地銜接起來,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語言的體驗不能持續,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教師應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圍繞中心話題創設主題語境,用線索把英語課堂串聯起來,使課堂呈現具有一定的整體性。
一、教材背景
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采用“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全新體系,從視聽說入手,突出內容的淺顯易懂,題材的切近生活,語言的地道實用,插圖的妙趣橫生,并設計了大量多種多樣真實自然的語言實踐,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感受并體驗語言。
在閩教版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主題語境”教學研究,讓“主題語境”有效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對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主題語境教學的實現路徑
1.主題語境教學是一種以兒童本位和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語言教育理念;
2. 強調教育者應該尊重兒童的好奇心、創意、意愿、生活經驗以及自學語言的能力;
3. 主張語言學習應該在自然、真實、和完整的語言情境中進行,并以文字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文字作為教材,以交流和意義作為語言學習的重點。
三、主題語境教學的基本原則
1. 情景性原則
簡單的說,語言應情景而生,為情景而用。詞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
2. 真實性原則
情境創設要真實,回歸生活。教師要靈活處理教材中的語境內容,在課堂上中應盡量創設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情景來幫助學生進行生活化的交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整體性原則
語言點的講授不能脫離情境教學的整體性。閩教英語教材中的每篇對話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話題、完整的情節以及人物和交談的內容,教學時要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對話內容入手,用話題這一主線將會話中的語言知識點串連起來,從而達到會話交流的意義建構。
4. 互動性原則
從嚴格意義上講,傳統的對話教學只強調教師“教”和學生“學”。而基于整體語言的情境對話教學,對話意味著師生互動、參與、相互建構、互教互學,師生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5. 雙向性原則
在傳統對話教學中,課堂往往會陷入單向交際,即老師問學生答。對話交流應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會答的能力,更要培養會問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才能真正談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雙向交際。
6. 流暢性原則
情境對話教學的流暢性包括對話情境環節的流暢性和口語交際的流暢性。當教材會話情境環節過渡不夠流暢自然時,教學處理時要增加情境過渡性語言或背景。因此,在對話教學中,要注意口語交際的簡潔性和流暢性。當學生犯口語語法或語音錯誤時,要注意糾錯的時機、方式和手段,而不至于影響交際的流暢性。
四、教學設計思路與課例分析
基于主題語境的小學英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發展思維品質。關于主題語境教學的學習觀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英語教育教學當中,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主題語境教學是一種基于主題學習的教學氛圍。
1. 主題語境教學的教材觀——單元體系
課例1:本課時是閩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主要是以“Seasons”為單元話題展開對話。季節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各個季節的氣候特征,每個季節間人們可以做的活動及學生最喜歡的季節等都能夠激發學生較大的交流欲望。通過學習關于季節的一些詞匯和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和Do you like...?的問答,進一步激發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使用語言,學會用英語對季節進行簡單的描述,表達自己的情感。
設計意圖:創設模擬情境,整體導入對話內容,用教師游玩的圖片把語言知識串連來,引起學生對本單元話題的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悟、體會并學習新語言。
2. 主題語境教學的教學觀——全面體系
課例2:本課時是閩教版第三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本單元的單元話題是“Meals”,要求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中,會使用Whats for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句型。這是在前一單元所學Daily Activities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學習和運用。在教學中,通過頭飾、卡片、課件等創設較為真實的整體語境;運用歌曲、歌謠、游戲、角色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其口語能得到充分的練習,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設計意圖:覆蓋“數字”“時間”“食品”等二級話題及相關語法,綜合運用“喜歡”“問候”“請求”等功能意念。通過“自主學習,展示反饋”的小組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合作能力,并通過找朋友的游戲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并學會珍惜糧食、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3. 主題語境教學的教師觀——角色轉變
課例3:本課時是閩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主要是以“Asking the Way”為單元話題展開的交際性對話。問路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話題之一,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通過學習關于問路的一些詞匯和句型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和Which bus can I take...?的問答,進一步激發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使用語言,學會用英語對需要幫助的人描述通過怎樣的交通方式前往。
設計意圖:本課時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通過兩年多的學習積累,已經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對英語仍有較大的興趣。教師通過真實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運用句型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和Which bus can I take...? 進行問路和指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以課文為背景,課文人物為線索,整體呈現對話內容,通過觀看視頻的活動,使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懂得抓住問題的關鍵信息,讓學生聽懂課文,形成學習策略,培養了學生整體語言學習意識。
4. 主題語境教學的學生觀——以人為本
課例4: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8單元,本單元設計以“Farewell”為主題,把“畢業告別”作為整體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并將所學的知識自然有效地運用于生活實際,收到了“現學現用、學用結合”的成效,鼓勵他們自編、自導、自演對話,讓所學的知識得到升華,并把升華后的知識轉變成為真實交際的能力。
設計意圖:基于小學的語言基礎,用英語為畢業歡送晚會活動提出合理的建議,尤其是即將面臨小學畢業進入中學,對他們來說既是憧憬又是期待。
五、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主題語境教學實踐效果及建議
1. 實踐效果
(1) 教師方面:
通過實踐,研究,教師們已經初步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重構課堂,探索出一種適合閩教版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模式,課題組成員從整體上設計單元教學內容,將Part A、Part B、Part C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圍繞單元話題有效構建相關語言知識體系。以整體語境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整體語言教學原則,以單元話題為主線創設真實的語境串連整個教學過程,通過3P(Present、Practise、Produce)五環節模式展開對話教學。
(2) 學生方面:
1)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師生話輪、對話資源捕捉和利用的研究,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對話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師生對話的質量。
2) 通過研究,達到以“結構“促“功能”,以“會話”達“語用”,進而優化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
2. 實踐建議
(1) 需掌握好整體與局部教學之間的比例
“整體語境教學”理念強調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理解感知整體,然后逐步掌握局部的教學內容,以便利用語言情境和上下文培養語感,提高語言各項技能。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合理掌握好前者與后者之間的比例。一般來說,在低年段,局部活動比例應大于整體的比例,這樣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2) 應設計更有意義的語言知識操練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融語言知識、言語技能和語言運用為一體,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和氛圍,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主題語境中學習英語,激起學生情緒上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創造力等整體發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主題語境教學策略研究》(Fjjgzx20-19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