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少文
尋常性痤瘡是一種好發(fā)于面部和上部軀干部位的常見皮膚疾病,由毛囊阻塞和毛囊及其附屬皮脂腺炎癥反應引發(fā),多發(fā)生于青春期[1]。臨床診斷根據痤瘡發(fā)展的嚴重程度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目前臨床常見治療手段包括內外服藥物、化學換膚和光電治療,但近年來發(fā)現化學換膚中的果酸成分對皮膚刺激性較大,常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極大降低患者滿意度[2]。本臨床研究采用復合酸聯合強脈沖光治療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望對于痤瘡的治療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期間來本院進行治療的96 例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8~38 歲,平均年齡(22.72±5.10)歲。觀察組患者年齡18~37 歲,平均年齡(23.16±4.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根據pillsbury 分級法改良法,滿足有粉刺和中等量的丘疹、膿皰,總皮損數為30~ 50 個,伴面部色素沉著痤瘡后遺癥的發(fā)生;②患者溝通良好,且配合完成臨床研究者。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過激光、冷凍及其他形式的治療史者;②皮膚敏感、施術部位患有皮膚病或感染性皮膚病,或未愈合的創(chuàng)面者;③對使用復合酸成分或強脈沖光敏感者;④妊娠或哺乳期者;⑤情緒不穩(wěn)定者或不切實際的預期或中途退出者;⑥對光防護不夠或術后不能嚴格防曬者[3-5]。
1.2 方法 術前患者平躺于施術床上,使用溫和的卸妝或清潔產品對治療區(qū)域進行卸妝和清潔,如皮膚存在破潰應涂抹凡士林或紅霉素進行覆蓋,避免治療項目的過多刺激。對照組單獨給予強脈沖光治療,使用400~600 nm 波段的光子照射治療區(qū)域,以皮膚潮紅為最佳治療能量,直到治療區(qū)域的痤瘡顏色變?yōu)樯罴t結束治療,1 次/個月,5 次為1 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復合酸治療,采用德菲林復合酸煥膚凝露(濃度35%),用刷子均勻涂抹以額頭、鼻背、下頜、面頰部為順序,涂刷一遍即可,避免皮膚褶皺區(qū)域產品過度聚集,重點治療區(qū)可適當重復涂刷,涂刷力度均勻,蘸取清水均勻按摩治療區(qū)域,重點部位進行重點按摩,治療10~15 min 出現理想反應(如出現偽霜或均勻潮紅)即用清水擦拭結束治療,復合酸治療2 周后進行強脈沖光治療,每月后重復前治療,5 次為1 個療程。術后即刻及家居護理使用德菲林醫(yī)用皮膚修復敷料(瓊械注準20202140042)。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區(qū)域粉刺、丘疹、膿皰的數量消退情況,顯效:皮損消退率>90%;有效:皮損消退率50%~9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后的皮膚屏障水平:采用皮膚測試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角質層含水量、皮脂情況及皮膚pH 值。③治療前后皮損情況評分:評分標準為0~6 分,得分越高代表損傷程度越嚴重。④自我滿意度:根據患者的皮膚光澤、膚質、毛孔、油脂等進行自我滿意度評分,總分100 分,>90 分為滿意,50~90 分 為一般,<5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⑤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面部發(fā)紅、干燥脫皮、灼燒。⑥治療后1 個月進行隨訪,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皮損消退顯效率為66.67%,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43.75%和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皮膚屏障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角質層含水量、皮脂、皮膚pH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角質層含水量高于對照組,皮脂、皮膚pH 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皮膚屏障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皮膚屏障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皮損情況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皮損類型、皮損數量、皮損疼痛、皮損顏色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皮損類型、皮損數量、皮損疼痛、皮損顏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情況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情況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自我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總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自我滿意度比較[n(%)]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25%低于對照組的2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6 兩組隨訪復發(fā)情況比較 觀察組隨訪復發(fā)3 例,復發(fā)率6.25%;對照組復發(fā)12 例,復發(fā)率25.00%;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00,P=0.011<0.05)。
痤瘡是一種好發(fā)于面部和上軀干部位的常見皮膚病,由于毛囊阻塞和毛囊及其附屬皮脂腺炎癥反應引發(fā)[4-6]。痤瘡癥狀需盡早治療,長期發(fā)展嚴重為痘印和痘坑且影響美觀[3]。根據痤瘡發(fā)展的嚴重程度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7,8],輕、中度痤瘡病癥多選用維A 酸類藥物聯合抗菌藥物,但常見副作用如唇炎發(fā) 生[9,10];此外痤瘡治療也多用果酸,其對皮膚滲透刺激大,易引發(fā)皮膚炎癥,效果不理想[11,12]。
本研究選取了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96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48 例強脈沖光治療對照組和48 例復合酸和強脈沖光聯合治療觀察組。觀察組治療后的皮損消退顯效率為66.67%,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43.75%和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角質層含水量高于對照組,皮脂、皮膚pH 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皮損類型、皮損數量、皮損疼痛、皮損顏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總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25%低于對照組的2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fā)率6.25%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復合酸聯合強脈沖光治療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且可有效減少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對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