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琦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通過使用藥物或其他手段來增強和抑制人體免疫功能,調整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使其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1],例如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劑能通過阻斷PD-1,恢復T 細胞抗腫瘤免疫力并逆轉免疫逃逸,促進腫瘤細胞死亡,在腫瘤等疾病治療中表現出了較高的臨床效果[2]。不過在免疫治療方法應用中,由于相關藥物作用目標為人體免疫系統,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幾率發生irAEs[3],皮膚、胃腸道、內分泌系統、肺部、神經系統及肝臟等均有可能受到影響[4]。本次研究對中藥內外并用治療皮膚irAEs 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討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癥患者48 例。納入標準:經病理活檢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接受PD-1 單抗免疫治療;治療前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正常;無免疫治療及化療禁忌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治療前皮膚存在潰瘍、壞疽或者嚴重感染;有皮膚病史或家族遺傳史;精神障礙無法配合。將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分為A 組和B 組,各24 例。A 組男12 例,女12 例;年齡41~72 歲,平均年齡(59.56±6.27)歲。B 組 男13 例,女11 例;年 齡42~74 歲,平 均 年 齡(59.79±5.9 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預防措施 A 組患者采取常規皮膚護理措施,包括:①免疫治療前完善患者病史資料,檢查患者皮膚黏膜情況,對患者皮膚情況進行評估。②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皮膚情況。③向患者進行免疫治療的健康宣傳,說明可能出現的皮膚不良反應并囑患者及其家屬在發生不良反應后及時告知護士、醫生進行處理。④保持患者病房整潔,做好通風,每日更換被服,囑患者盡量穿寬松柔軟的棉質衣服。⑤囑患者減少外出,禁食煙、酒、辛辣、刺激、海鮮類食物,停用可能導致過敏的藥物,治療期間不要使用化妝品等。⑥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疏導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B 組在A 組基礎上使用中藥外洗,藥物組成為:黃芩20 g、苦參30 g、蛇床子30 g、地膚子30 g、生甘草20 g。將藥物用水煎熬,待藥液冷卻至37℃左右時用干凈毛巾蘸取藥液對患者皮膚情況較差或有較高風險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部位進行擦拭。
1.2.2 治療措施 兩組均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相關標準評估患者皮膚irAEs 發生情況。對發生皮膚irAEs 的患者,A 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案,給予糖皮質激素以及曲安奈德益康唑、咪唑斯汀等外用藥物聯合治療,不良反應分級≥G3 應立即停用導致皮膚不良反應的藥物。B 組在A 組基礎上通過中醫辨證采用中藥方劑治療,血熱生風證給予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血虛風燥證給予當歸飲子加減治療;血瘀化熱證給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上述方劑用水煎服,1 劑/d,早晚服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在免疫治療 1 個月內皮膚irAEs 發生情況,包括斑丘疹、瘙癢、大皰性皮膚病。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根據患者皮疹范圍、疼痛程度、瘙癢感覺、繼發皮損進行 4級評分:無:0 分;輕:5 分;中:10 分;重:15 分,共計60 分,評分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5]。③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根據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計算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療效判定標準:療效指數≥90%為治愈;療效指數40%~89%為有效;療效指數<40%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在免疫治療1 個月內皮膚irAEs 發生情況比較 B 組在免疫治療1 個月內皮膚irAEs 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在免疫治療1 個月內皮膚irAEs 發生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A 組癥狀積分為(47.15±4.82)分,與B 組的(45.45±3.97)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34,P=0.189>0.05)。治療后,B 組癥狀積分為(10.08±1.56)分,低于A 組的(19.83±2.18) 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18,P=0.000<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B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目前,免疫治療的應用逐漸增多,相關研究顯示,接受PD-1 抗體治療的患者約有30%~40%出現皮疹、瘙癢等皮膚irAEs 癥狀[6-9]。因此,對于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皮膚irAEs 必須要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我國的傳統中醫在皮膚病的臨床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效果。根據皮膚irAEs 的臨床表現及其疾病特點,其當屬于中醫“藥毒疹”范疇[10],其病機為患者稟賦不耐受藥毒內侵襲或風熱、濕熱之邪侵襲腠理,或邪氣郁久化火,血熱妄行,或火毒熾盛,燔灼營血,導致丘疹、瘙癢、風團、灼熱等癥狀發生。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使用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祛風藥物對免疫治療患者給予中藥外洗,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顯示,B 組患者在常規皮膚護理措施中應用中藥外洗,其發生皮膚irAEs 的幾率低于僅應用常規護理的A 組。提示該方法的應用對于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有著一定的效果。
對發生皮膚irAEs 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給予相應中藥方劑內服,對血熱生風證給予犀角地黃湯加減,方中水牛角涼血解毒,養陰潤燥,地膚子祛風止癢;對血虛風燥證給予當歸飲子加減,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對血瘀化熱癥給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行養血和營,祛風除濕,散風止癢之功效。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 組癥狀積分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過中醫辨證運用中藥方劑對于皮膚irAEs 的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隨著免疫治療的應用越來越多,對于其可能導致的irAEs 必須要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對于因免疫治療而引起的皮膚irAEs,通過應用中醫治療方案,中藥內外合用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于相關癥狀的治療、控制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