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劉澤文



摘 要:資本因素在宏觀經濟中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四大經濟區典型省份的面板數據,從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兩個方面考察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與影響機制,這四個經濟區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中原經濟區。通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本文發現物質資本因素與人力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有正向影響,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從業人員、總撫養比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對區域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人均受教育年限與城鎮家庭每戶就業人數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則不顯著。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政策建議:物質資本因素仍舊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但經濟增長不僅取決于物質資本還取決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的總量,質量和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各地區在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引進人才和提升從業人員數量。
關鍵詞: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固定效應模型;工具變量法;區域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 06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 - 7312(2022)02 - 0201 - 06
Abstract:The capital fact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acro economy.The article uses panel data from the typical provinces of the four major economic regions to examine the degree and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capital factor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The four economic regions ar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Pearl River Delta,and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nd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By using the fixed effect model,this paper finds that physical capital factors and human capital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mong them,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the whole society,the province’s employees,the total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registered urban unemployment rat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However,average years of educ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per household in urban households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drawn:The physical capital factor is still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fo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ut economic growth depends not only on physical capital but also on human capital.The total amount,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human capita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ll regio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troducing talent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Key words:physical capital;human capital;fixed effects model;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0 引言
研究表明,資本因素對經濟增長具有廣泛且深遠的影響。本文根據四個經濟區典型省份的數據,試圖從總體上研究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否顯著。分析資本因素中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通過哪些因素影響區域經濟增長。
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結構轉型的深水區,深化經濟結構改革,面臨著許多復雜因素的干擾[1 - 2]。其中,物質資本因素與人力資本因素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以此為背景,聚焦區域經濟增長,分析研究物質資本因素即固定資產投資與人力資本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助于理清當前宏觀經濟“轉”和“調”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為此,本文就物質資本因素與人力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二者通過什么因素影響區域經濟增長做出解析。
1 文獻綜述
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宏觀經濟學關注的核心內容之一[3]。從近期研究看,主流觀點認為,固定資產投資通過乘數效應,可以直接引致經濟增長,其仍舊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4 - 5]。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并不利于經濟發展,過多的投資會擠占人力資本的增長份額,從而抑制了經濟的發展[6]。當然,也有研究結果顯示,投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獨立,沒有任何因果關系。從中國的實踐看,長期以來工業優先發展與GDP先導兩大戰略使得第二產業的投資過多,影響了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平衡,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7]。除此之外,也有觀點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增長作用會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利于經濟增長,而在發達國家由于高水平的擠出效應,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并不顯著[8 - 9]。
李揚(2014)認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到底是促進還是抑制了區域經濟增長,取決于這些區域的工業水平、基礎設施投資存量等因素的不同[10]。例如,當地區工業水平較低,繼續投資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則不會帶來經濟的長久發展,空曠的高速公路建設帶來的只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對經濟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增長;而對于有些地區來說,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會減少該地區企業的交易成本,從而促進該地區整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過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會擠占其他類型的投資,例如李強、鄭江淮(2012)認為由于基礎設施投資過多會對人力資本產生“擠出效應”,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近幾年,中國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各地區都非常注重人力資本集聚問題。一些城市早就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開始大規模吸引人才落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相關配套政策,武漢、成都、濟南、鄭州等超50個城市積極引進各類人才,集聚優秀大學畢業生,出臺各種“人才新政”[11 - 12]。
從國內學者對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得出,大部分國內學者認為,人力資本通過提升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生產能力,從而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的解釋變量。王海虹,盧正惠(2017)通過豐裕系數測算了長三角的人力資本存量,發現人力資本集聚對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小,但是總體上這種影響呈上升趨勢[13]。張秀武,趙昕東(2018)也得出了教育人力資本能顯著促進經濟增長的結論[14]。
對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可以得出,人力資本數量、質量以及結構將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通過加快發展教育等措施以提高和優化人力資本水平是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途徑[15]。
鑒于以上宏觀經濟分析,針對資本因素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現有的研究集中在分析單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16],例如固定投資對經濟的影響,或者分析作為一個整體的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目前尚缺乏從物質資本因素和人力資本因素兩方面研究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本文旨在從物質資本因素和人力資本因素兩方面進行實證研究,分析資本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分析通過哪些因素影響經濟增長。從而使我們在經濟增長決策選擇中,從物質資本因素和人力資本因素兩方面進行針對性調整。
2 估計方法和數據分析
2.1 估計方法選擇
本文采用四大經濟區的典型省份,分別是浙江省、廣東省、河北省、河南省,選用2006—2019年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17 - 18]。
式中:lnYit為各省份的經濟增長即全社會生產總值為被解釋變量,其中i為各省份;t為研究年份;Iit為第i省份t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Eit為i省份t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Jit為i省份t年限的總撫養比;Mit為i省份t年限城鎮家庭每戶就業人數;Nit為i省份t年的全省就業人數;Qit為i省份年限的失業率。
測度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針對面板數據,一般選用混合回歸模型,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3種。選用面板數據模型時,需對其F檢驗和Hausman檢驗(表1)由表1可以看出,F檢驗的P值為0,故強烈拒絕原假設,即認為固定效應模型明顯優于混合回歸模型,因該允許每位個體擁有自己的截距項。在Hausman檢驗中,P值為0.006,小于0.01,因此,本文選用穩定性較好的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具體見表1。
2.2 研究對象及變量選擇
本文的研究對象分別時是浙江、廣東、河北、河南四省,這四個省分別屬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中原經濟區。這4個省份的經濟法規和區域經濟政策相似,但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進行研究可以反應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根據以往研究文獻,本文選定的資本因素包括物質資本因素和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因素采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力資本因素包括地區的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其中,人口數量指各省就業人數;人口的質量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的結構指人口總撫養比[19 - 21]。為了驗證前面理論分析提出的研究假說,本文以2006—2019年中國4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所有數據從《中國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河南統計年鑒》《廣東年鑒》《河北經濟年鑒》整理得到,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總值根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折算成不變價格的實際數據,以消除通過膨脹的因素。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各省的實際生產總值,根據統計年鑒中的生產總值以及區域生產總值指數折算成區域實際生產總值,以消除通過膨脹因素。本文的解釋變量為全社會固定資產總值、全省就業人數、人均受教育年限與總撫養比這4個指標。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為:失業率、產業結構、外商直接投資。本文利用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表示該市的產業結構。利用各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來代表外商直接投資強度。這些控制變量也是各省社會資本的一部分,對區域經濟增長有一定影響。
3 主要變量的統計特征描述
用來測算區域經濟增長的指標是各地的區域生產總值。反應個體差異的資本因素的指標分別是是全社會固定資產總值、城鎮家庭每戶就業人數、人均受教育年限、總撫養比。使用Stata 15.1進行數據處理。首先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相關系數在[1.44,2.76]之間,且VIF方差膨脹因子平均值為2.05<5,表明數據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表2為上述主要變量的統計特征描述。
4 計量回歸結果及分析
4.1 基本回歸結果
本文運用固定效應模型研究物質資本因素與人力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見表3。
在表3中的第(1)欄是不考慮控制變量的結果。在表3的第(2)欄,由于外商直接投資的系數不顯著,故沒有控制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影響。在表3的(3)欄為考慮了所有控制變量的結果。從表中第(3)列中可以看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從業人數、人口總撫養比、失業率在5%的水平上對區域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人均受教育年限對區域經濟增長有影響,但是不顯著。通過分析發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就業人數、失業率與區域經濟增長呈正相關,總撫養比與區域經濟增長呈負相關。表3顯示,控制不同變量后,模型的擬合優度均大于0.9,說明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在總體上是顯著成立的。表明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和全省就業人數的增加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在此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說明人均受教育年限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復雜的。一方面,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可以提高全社會的受教育水平,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作用,另一方面,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使人民的工資需求有所提高,增加企業成本,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負向影響作用。因此,在此表現出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不顯著。
總撫養比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用“人口紅利”來解釋,老年人口及兒童在青壯年人口的比重越小,即勞動力成本越低,在市場競爭中就更有優勢,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越明顯。人口紅利所帶來的人口結構的改變可以使勞動力數量、比例增加,也可帶來人均收入的增加,與此同時,還會產生社會儲蓄、投資、消費的增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響區域經濟。
一般來說根據奧肯定律,失業率與區域經濟發展呈反向相關,但是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時期,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年均增長率超過9%的趨勢,但城鎮失業登記率卻持續增長,出現了“高增長,高失業”的情況。出現失業率與區域經濟增長相同趨勢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的戶籍制度,每年都有大量的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但是在統計時這些人沒有被列入就業人數中,實際上統計時這部分勞動力是占據了城鎮的需要就業人員的崗位,這就使得在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失業率也在增加。
4.2 工具變量回歸
從上述研究可見,城鎮登記失業率會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但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影響城市的失業率。因此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內生性問題。采用工具變量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用城鎮家庭每戶就業人數代表城鎮登記失業率。主要原因是該指標除受經濟因素影響外,還受社會習俗、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該指標符合工具變量選擇的基本原則。
表4列出了使用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模型(1)~(3)是分別加入控制變量之后的回歸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值、全省從業人數這兩個指標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較為顯著。且與之前的固定效應模型對比發現,使用工具變量后上述指標的系數估計值明顯增加。因此,兩種方法的估計結果均表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從業人數,即區域的資本因素與人口的數量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從使用工具變量后的估計結果中可以看出,總撫養比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由顯著變為不顯著,但與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相似,說明人口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他控制變量等指標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均不顯著。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文分別從物質資本因素、人力資本因素兩個維度對四個地區的資本因素進行測量,并通過固定效應模型解釋資本因素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表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各省就業人數、與總撫養比對區域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人均受教育年限對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理論及實證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發展。地區的人力資本因素,如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質量對區域的經濟增長有較大影響。
以上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模型表明。
1)經濟增長不僅取決于物質資本還取決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的總量,質量和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重要影響。人力資本也是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力。
2)實證研究中,物質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仍然非常顯著,物質資本因素仍舊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因此,在區域經濟增長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直接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還應重視區域人力資本因素的影響。從全文的分析來看,人口的數量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顯著的,因此各地區在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引進人才和提升從業人員數量。
5.2 建議
1)加強教育投資力度,提高勞動力質量,促進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教育是提高各地區人力資本質量的重要用途經之一。提高勞動力質量,對于提高勞動效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實現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越多的教育投資就能帶來越多的人力資本。因此,在增加教育投資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資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優化教育投資的比例,保證教育人力資本結構向著高級化發展。
2)健全政策法規,逐步完善人力資本管理的相關機制。為促進各省市人力資本質量健康穩定發展,必須制定切實可靠的相關政策法規來彌補人力資本在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各級政府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法規,合法的保證教育、勞動及健康等相關的權益,嚴厲制止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鼓勵人才的就業和創業。
參考文獻:
[1] 趙昌文,許召元,朱鴻鳴.工業化后期的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J].中國工業經濟,2015(06):44 - 54.
[2]王琢卓,韓峰.外商直接投資、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實證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0,41(03):296 - 303.
[3]郭杰.財政支出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05):34 - 44+187.
[4]邵琳.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J].人口學刊,2014,36(02):74 - 81.
[5]TULADHAR M A,BRUCKNER M.Public investment as a fiscal stimulus:Evidence from Japan’s regional spending during the 1990’s[Z].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10.
[6]李強,鄭江淮.基礎設施投資真的能促進經濟增長嗎?——基于基礎設施投資“擠出效應”的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12(03):50 - 58.
[7]成定平.投資結構調控與加快服務業發展研究[J].經濟學家,2015(02):44 - 52.
[8]GOUMRHAR H,OUKHALLOU Y.Public investment and GDP growth in developing and advanced countries:A panel data 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Bibliography,2017,4(01):77 - 86.
[9]任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性研究[J].財經論叢,2011(05):25 - 31.
[10]李揚.“三駕馬車”誰救主穩增長靠新投資[J].人口學刊,2014,38(09):54 - 60.
[11]姚先國,張海峰.教育、人力資本與地區經濟差異[J].經濟研究,2008(05):47 - 57.
[12]馮茹.人才生態背景下的城市經濟增長動力研究——以大連市為例[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8,39(06):716 - 720.
[13]王海虹,盧正惠.人力資本集聚對城市群經濟發展影響分析——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J].商業經濟,2017(06):6 - 11+17.
[14]張秀武,趙昕東.人口年齡結構、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J].宏觀經濟研究,2018(04):5 - 18.
[15]胡永遠.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一個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01):54 - 60.
[16]彭文慧.社會資本與我國區域經濟增長趨同的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17]林木西,張華新.社會資本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影響——基于中國四大經濟區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12,34(06):30 - 35.
[18]宮義飛,彭歡,皮天雷.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和收斂的決定性因素——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證據[J].宏觀經濟研究,2012(03):93 - 98.
[19]饒曉輝,劉方.政府生產性支出與中國的實際經濟波動[J].經濟研究,2014,49(11):17 - 30.
[20]逯進,王曉飛.固定資產投資、老齡化與經濟活力——基于省域視角研究[J].人口學刊,2019,41(05):57 - 71.
[21]楊森,齊捧虎.社會資本、吸收能力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基于農業上市公司實證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1):71 - 79.
(責任編輯:嚴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