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如朗 王萌 胡紫陽 馬天賜

摘 要:近年來,油品市場競爭激烈化、盈利空間下降及抗風險能力弱等因素對成品油貿易商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積極發揮浙江自貿試驗區“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的核心平臺作用,針對浙江自貿區成品油貿易商上下游資源不足、融資難及運營成本高等問題,給出三點建議,即貿易平臺化、金融化和集成化。
關鍵詞:市場化;油品貿易;油氣交易中心;金融化;集成化
本文索引:汪如朗,王萌,胡紫陽,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2(06):-016.
中圖分類號:F7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3(b)--03
1 油品市場新業態
1998年以前,中國石油行業實行計劃經濟管理體制[1]。1998年之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兩大集團重組,以石油價格改革為中心的流通體制改革開始深化,原油價格實現與國際接軌,成品油價格由政府指令性定價機制變為政府指導價基準上的自主定價。近年來,隨著國內煉化能力增強,國民油品消費能力增長放緩,導致國內油品產能過剩狀況日益嚴峻。在此新業態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成品油流通,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同時,小產能、重污染的煉廠正在逐步淘汰[2],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及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加油站隨著民營和外資進入競爭愈加激烈,使得油品貿易的市場化、規范化及透明化越來越明顯。
1.1 成品油貿易市場化
隨著非國營原油進口配額發放[3]、取消對外資連鎖加油站的相關限制、煉油廠審批權下放、取消成品油批發資質[4]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實施及國家鼓勵成品油流通,國內成品油市場日益活躍,國內煉化主體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1.1.1 原油進口多元化,非國營進口份額增長
2015年以前,我國原油進口資質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少數國有企業中,民營企業進口原油受限。2015年開始進口原油并進行加工,2021年隨著第四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釋放,非國營企業進口原油配額已達到17714萬噸。近5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5年來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增長迅速,說明國內非國營煉廠產能占比正在增加。
1.1.2 煉化基地崛起,民營份額增多
近10年我國煉油能力一直呈上升趨勢。從2010年到2021年,中國常減壓一次加工能力共增加了3.78億噸產能,增幅達66%,年均增長率為4.69%。截至2021年,我國常減壓一次加工能力約為9.68億噸。在這期間,我國主營煉廠總煉能增速緩慢,主營煉能從2010年的4.66億噸漲至2021年的6.17億噸,年均復合增長了2.58%。我國獨立煉廠總煉能增長快速,從2010年的1.10億噸漲至2021年的3.51億噸,年均復合增長11.10%,如圖2所示。
1.2 成品油貿易規范化
1.2.1 煉化行業產業升級,淘汰小產能
由于煉化行業節能減排計劃實施,國家對煉廠的環保程度和能耗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環保能力不達標、油品品質不合規的煉廠,采取處罰、整改甚至關停等措施[5]。2016年,石化行業以煉化一體化開啟產業升級,淘汰技術落后、規模不經濟、環保不達標的煉廠,并推進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世界級規模煉化一體化項目。到目前為止,獨立煉廠集中淘汰9600萬噸產能,同時新增了1.58億噸產能。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萬噸/年項目、四川石化1000萬噸/年項目、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浙江石化一二期4000萬噸/年項目、中科煉化1000萬噸/年項目等都相繼投產。
1.2.2 稅收監管制度完善
國家對成品油貿易正在加大監管力度,以前國家對成品油批發資質把控嚴格,但是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和油品產能過剩,如今國家更重視貿易發生過程中和貿易發生后的監管,如貿易中油品來源的合法性、油品質量的標準性、油品經營的規范性等。對于偷稅漏稅、油品不達標、故意哄抬油價或低價傾銷等行為,監管部門將嚴格處理。比如,由于少數企業大量進口,加工生產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油,流向非法經營渠道,危害成品油市場公平,存在較大社會安全隱患,造成環境污染。為解決這些問題,三部門發布公告自2021年6月12日起,對部分成品油(包括輕質循環油、混合芳烴、稀釋瀝青)視同石腦油或燃料油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這意味著國家對成品油市場監管的決心,也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1.3 成品油貿易透明化
1.3.1 互聯網銷售,定價透明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煉化主體油品發售模式發生變化,從以前線下競價到線上郵件競價再到第三方平臺競價,發售模式越來越簡單,客戶操作也越來越方便。例如,中石化、中石油、恒力石化及浙石化等大型煉化主體在浙油中心的易拍通上已發售過多場油品,成交量逐年上升。同時,得益于平臺的公開化和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各大煉化主體的各種油品價格也被更多的油品貿易商所熟知,使得貿易商采貨渠道增多,從油品采購上壓縮了成本。
1.3.2 期貨品種逐步完善
期貨作為發現價格,是保護現貨價格的工具,正在逐步被貿易商、煉廠及油品市場終端接受和使用。目前,中國的金融結構正在不斷完善,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在推出各個油品期貨品種,同時也在探索國內上線柴油和汽油期貨的可能性。貿易商可以將期貨價格作為油品貿易定價參考之一,更好地判斷市場價格變化,減少雙方交易時的價格分歧,加速油品流通。
2 貿易商目前面臨的挑戰
油品市場的新業態呈現出市場化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煉化主體結構正在調整,石油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貿易商在油品市場新業態下的生存環境正在被逐步壓縮。目前貿易商面臨的挑戰主要為競爭激烈化、盈利空間下降及抗風險能力弱。
2.1 競爭激烈化
隨著取消成品油批發資質和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許多貿易商開始進入油品市場,特別是煤炭等行業的貿易商,貿易商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同時,新型煉化主體恒力石化和浙石化正在通過去貿易鏈條中間化提高煉廠利潤,此銷售策略正在壓縮貿易商的生存空間。此外,民營和外資銷售終端不斷壯大,小的零售商逐漸消失,導致貿易商的終端客戶減少。
2.2 盈利空間下降
油品貿易屬于大宗商品貿易,屬于資金密集性行業,每一筆訂單的資金量都很龐大。如今成品油價格始終保持在高位,致使貿易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但對于民營貿易商,本來自身本金就偏少,而銀行對它們授信困難,導致融資成本高,訂單盈利空間下降,甚至還會因為資金問題錯失市場機會。
2.3 抗風險能力弱
油品市場具有高風險、高回報屬性,價格波動大,投機者眾多。國內民營油品貿易商大多是做單邊貿易,對風險管理認識太少。貿易商的盈虧與市場行情相關性極高,盈利手段單一,盈虧幅度大。若油品價格波動幅度過大,貿易商可能會產生債務危機,甚至會被淘汰。
3 貿易商發展方向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目標是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范區、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先導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重點推進“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建設,即指以油氣現貨交易為核心的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全球單體投資最大石化煉化項目的國際石化基地、全國最大的國際油品儲運基地、以保稅燃料油加注為切入點的國際海事服務基地,以及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目前浙江自貿區已聚集6000多家油品企業,其中中小型民營貿易商占多數。
在油品市場新業態下,貿易商需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盈利方式來謀求利潤最大化,這對上下游客戶不足、本金相對不高和油品貿易鏈條繁雜的貿易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些問題,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經過在油氣行業多年的深耕,給出以下建議,即成品油貿易平臺化、金融化和集成化。
3.1 貿易平臺化,解決資源需求
平臺化是基于全產業鏈數字化相連而提供端到端的優質體驗和差異化服務,保持運營的效率和靈活性,同時降低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與摩擦成本。新業態下,油品交易平臺能給油品貿易商提供豐富的上游資源,降低采購成本;平臺強大的分銷能力,能促使油品高效對接,提高油品流通效率,降低公司運營成本。貿易商進駐平臺,能提高平臺活躍度,提高客戶數量,增大平臺在油氣行業的影響力,使平臺在貿易鏈條上增加話語權。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
浙油中心數字化平臺經過幾年發展,已集聚會員企業2000余家,累計實現油品化工貿易量超1.4億噸,貿易額超6300億元。依托華東市場,逐漸將影響力擴大到山東、華中和華南等地區,新疆和西藏也能見到其身影。浙油中心現有的油氣資源集聚平臺和油氣產品分銷平臺能幫助貿易商快速匹配到優質的上下游客戶、提高油品流通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和公司運營成本。
3.2 貿易金融化,解決資金需求
貿易金融化可以通過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資金回轉周期來增大盈利,通過油品現貨和期貨的結合,達到貿易風險管理的效果。
3.2.1 資金成本管理
目前可以通過兩種方法解決資金成本高的問題,一是通過支付部分保證金減少貨物資金占用時間,提高資金利用率,達到增加盈利的效果;二是可將在手貨物進行抵押融資,減少資金回轉周期,增加貿易次數,達到提高利潤的效果。
浙油中心的金融服務平臺同銀行合作,通過建設數字化交易平臺,連接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訂單融資、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為油品貿易中的非標倉單開展質押融資服務,為供應鏈業務的在途、在庫物資提供融資服務,解決貿易商的融資困局。
3.2.2 貿易風險管理
貿易商可通過期貨工具對現貨價格進行保護,防止未來油品市場行情波動帶來的風險。浙油中心的風險服務管理平臺通過與知名期現資本公司合作,開展油氣產品期現套利、期現套保等期現業務,為會員企業提供風險對沖方案,降低會員企業運營風險,保持會員長期穩定經營。
3.3 貿易集成化,降低貿易成本
貿易集成化就是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簡化油品貿易鏈條,降低交易成本。簡單來說,通過引入第三方油品服務公司,使之負責油品貿易中的物流環節,貿易商本身專心對接上下游資源,減少貿易物流成本,達到提高貿易量、貿易質量和貿易利潤的效果。油品貿易商在物流環節處于相對弱勢位置,無論是碼頭還是船運方面,都很難做到有效溝通,物流成本也高。若將此環節交給專業服務公司去負責,不但能節約成本,還能減少物流時間、降低貿易風險、提高貿易利潤。
浙油中心的倉儲物流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倉儲、物流企業白名單,提供配送業務,為會員公司交易業務及供應鏈業務提供穩定的倉儲交收服務、物流配送服務。同時,根據客戶需求,適時延伸供應鏈集成服務長度。
參考文獻
馮升波.中國能源體制改革:回顧與展望[J].中國經濟報告,2021(3):22-26.
隋曉影.“雙碳”背景下中國石油行業面臨重大變革[J].中國石化,2021(9):40-42.
丁少恒,葛雁冰.對中國成品油市場的幾點認識[J].石油規劃設計,2016,27(1):1-4+9+54.
孫仁金,于楠,董秀成,等.2020年中國成品油行業運行特點與近期展望[J].國際石油經濟,2021,29(5):53-59.
王冰,朱軒彤.從主要國家成品油市場放開特點看我國成品油行業發展趨勢[J].中國能源,2021,43(2):64-68.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fined Oil Traders in Zhejiang Free Trade Zone under New Business Model
Zhejiang Mercantile Exchange Co.,Ltd.?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WANG Rulang? WANG Meng
Nanhua Futures Co.,Ltd.? Shanghai? 200000? HU Ziy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MA Tianc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actors such as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oil market, the decrea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gaining profits and the weak anti-risk ability have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survival of oil products traders. Under this background, Zhejiang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Trading Center actively plays the role of the core platform of “one center, three bases and one demonstration zone” in Zhejiang Free Trade Pilot Zon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high operating costs of oil products traders in Zhejiang Free Trade Zon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including developing trade platforms, promoting finan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Keywords: marketization; oil trade; oil and gas trading center; financialization;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