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容貴
音樂感受能力是一種獨特而美妙的心理活動,它是指人們從審美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這兩個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它是深入體驗音樂的作品、清晰、深刻地感受,領悟和理解音樂作品情感內容的一種特殊的能力,是音樂能力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也是音樂表現能力的發展所依賴的基礎。它包括了節奏、旋律、結構、音色、速度和力度這6個方面,可見音樂感受力是要以敏銳的,準確的,分化的音樂知覺能力為前提的。
《3-6歲兒童學習發展與指南》在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指出,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力。根據這一目標,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就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感受力是基礎,表現力是建立在感受力之上的,創造力則是音樂能力的最高境界。我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則應該從幼兒入園開始,對幼兒進行音樂感受力的培養,以達到促進幼兒情感發展這目的。
一、幼兒的身心特點及他們所具備的音樂能力
(一)幼兒感受音樂的特點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生活經驗相對貧乏,全法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動不好安靜等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基本上是處在籠統的,模糊的,單調的膚淺的水平上,只能跟住音樂做很簡單的動作,因此,在對學前兒童進行音樂感受力的培養時,既要注意引導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情緒反應,又要注意引導他們認識所采用的各種主要表現手段,并使知道這些手段與音樂的形象、情緒之間的密切關系,其發展的趨勢是從他們原有的基礎上逐步趨向于比較細致、清晰、豐富和深刻。
(二)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表現力是富于表現力地、準確地通過音樂傳達音樂的情感和內容,以及表現音樂的音響結構本身的能力。它是建立在音樂感受力基礎之上的動作操縱能力,表現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也能用其他的符號系統來表現。比如:身體動作,語言,繪畫等。
(三)幼兒的音樂創造力
音樂創造力主要是通過音樂激活和喚醒幼兒對音樂創造力的前能并通過語言、節奏、舞蹈歌曲等形式的改變或創編表現出來的。對于幼兒來說,音樂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創編歌詞和動作方面。
二、幼兒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傾聽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它借助于聲音這一物質材料建筑一個音響世界。聲音具有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四個特點。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音樂是通過不同的旋律、節奏、力度、音色、結構形式等表現手段而表達出來的。所以說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就是通過感知音樂作品中樂音有規律的運動。
培養幼兒的傾聽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聲音,應充分利用一切機會。自然地、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傾聽處于他身邊的聲音,比如幼兒所熟悉的動物,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和人們活動多發出的聲音等,一個空玻璃瓶裝滿水和不裝滿水是發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從小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傾聽興趣和傾聽能力,將會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豐富他們對聲音的各種感性經驗。
(二)認識音樂作品中的表情作用
音樂作品獲得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進一步深入引導他們認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結合切身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鞏固、發展和深化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
(三)能區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
各種不同的樂器因其構造不同而讓其有不同的音色特點。豐富的樂器音色具有豐富多變的藝術表現力,可以給人以多方面的美的享受。音樂作品中常常用某中樂器演奏某一音樂主題,描寫某一事物、人物或角色。
(四)通過視覺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但其表現形式又是高度抽象的,有時用語言難以描繪清楚。而作為視覺對象的圖畫、符號等卻是十分穩定的,可以反反復復地加以欣賞、觀察。我們可以借助于一些圖畫、動畫、教具、情景布置等來簡單地演示音樂的意境,從而觸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來了解明白樂曲的性質、情節、情緒,所以適當地調動視覺對幫助幼兒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現在的“音樂圖形譜”,“音樂圖形譜”比較直觀,特別是樂曲的節奏等。
三、教師在選擇音樂材料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結合幼兒的特點合理選擇音樂內容
選擇的音樂作品應符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內容要為幼兒所能接受和喜愛,必須遵循幼兒的接受能力是從易到難的原則.針對幼兒的特點,可選取那些趣味性動作性很強的作品.比如《玩具進行曲》等。為幼兒選擇的內容要是健康向上的,同時還要突出“美”字。歌要有“優美”旋律,舞要有“優美”的動作,樂曲要有“優美”意境。具體的音樂作品最好以清晰,旋律鮮明,形式方整短小,可參與性強為主。
另外還可以抓住幼兒的一時興趣,契入活動內容,如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歌曲等,抓住幼兒感興趣的教育契機,往往會事半功倍。
( 二)音樂材料應富有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和最基本的活動,在音樂中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調動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根據幼兒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創造、好參與、好探索、好表現的年齡特點及感知音樂的特點。游戲性不僅體現在音樂游戲這樣特殊的成分,而且體現在它的一切活動形式,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地、自愿地,不知不覺地、快樂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動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只有這種生動活潑的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的和諧發展。
(三)音樂材料應富有教育意義
為幼兒選擇音樂作品時,既要考慮每一首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慮所有作品在總體上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精神滿足,德、智、體、美等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總而言之,音樂的感受能力在音樂欣賞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必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教育的基本功能,在音樂欣賞中把各個方面的教育內容聯系起來,讓幼兒各種感官參與活動這樣既能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情趣和積極性,又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