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榕 江小勤 賴輕


[摘要] 目的 研究綜合管理與干預應用于自閉癥患兒的療效。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經萍鄉市婦幼保健院確診的60例自閉癥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觀察組以此為基礎,并實施綜合管理與干預措施。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治療結束后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的日常行為發生情況、自閉癥行為評定量表(ABC)、PEP-3評分。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自傷行為、自我刺激行為、情緒異常、刻板行為、攻擊破壞性等發生率都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兒的相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交往、感覺、軀體運動、語言和生活自理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軀體運動評分和對照組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及行為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和行為評分都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自閉癥患兒,通過綜合管理和干預,可以改善患兒的日常行為、ABC評分、PEP-3評分。
[關鍵詞] 綜合管理;自閉癥;ABC評分;PEP-3評分
[中圖分類號] R749.9?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05-007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Methods In this study, 60 children with autism diagnosed in Pingxiang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November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3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i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daily behavior, Autism Behavior Rating Scale (ABC), and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bnormal emotion, self-stimulation behavior, stereotyped behavior, self-injury behavior and aggression disruptive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ensory, communication, somatomotor, language and self-car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ensory, communication, somatomotor, language and self-car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atomotor scor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fitness and behavior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fitness and behavior scores of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ir daily behavior, ABC score, and PEP-3 scor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utism; ABC score; PEP-3 score
自閉癥也就是孤獨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屬于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中的一種,這類疾病多在嬰幼兒時期就表現得比較明顯,患兒在多個方面表現出異于正常兒童,是一種心理發育障礙[1-3]。目前,對于這種疾病的患兒,在治療方面還沒有特效藥,臨床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主要以康復教育和訓練為主,同時,對患兒輔助以藥物治療,雖然效果尚可,但長期的治療難免影響到治療依從性[4-6]。隨著醫學心理模式的轉變,積極的干預十分必要[7]。自閉癥患兒在治療的同時,配合康復訓練和必要的綜合管理,利于提高患兒的預后。綜合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從多個方面對患兒進行干預,結合患兒的情況,對患兒進行康復指導等,使患兒的預后得到改善。本研究旨在觀察綜合康復訓練管理對兒童自閉癥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經萍鄉市婦幼保健院確診的 60 例自閉癥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 例。觀察組男23例,女7例,患兒年齡1~7歲,平均(3.54±0.77)歲;其中,輕度程度自閉患兒11例,中度程度自閉患兒15例,重度程度自閉患兒4例。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年齡1~7歲,平均(3.51±0.79)歲;其中,輕度自閉患兒10例,中度自閉患兒15例,重度自閉患兒5例。兩組患兒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患兒監護人均知情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標準者[8];②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③患兒監護人知情同意,簽署相關文件并辦理相關手續。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存在異常情況者;②不能夠配合完成相關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康復訓練、常規治療,包括語言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特殊教育訓練、人際關系訓練等。觀察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綜合管理及干預措施,即增加音樂干預和沙盤療法。(1)音樂干預:①康復治療師為患兒彈奏音樂5 min,指導患兒認真聆聽,仔細感受;然后康復治療師再接著演奏10 min,然后引導患兒隨意哼唱、敲打節拍等,結合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再創造;然后休息5 min以后,再彈奏音樂歌曲5 min,患兒模仿做表情、動作等;康復治療師再進行彈奏音樂歌曲5 min,指導患兒進行傾聽和模仿哼唱;音樂治療時間為30 min/次,每周4次。(2)沙盤療法:將需要進行的沙盤活動安排在沙盤室進行,治療師為患兒治療,60 min/次,第1次先建立信任感;第2~9次,與患兒一起對沙盤作品進行分享和討論;第10次,總結為主。所有患兒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兩組治療時間均為3 個月,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兒的日常行為發生情況、自閉癥行為評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rating scale, ABC)評分及自閉癥狀評分。
日常行為發生情況[9]:主要評價患兒的情緒異常、自我刺激行為等的發生情況。
ABC評分[10]:主要評價患兒的感覺等情況。通過自閉癥行為評定量表,評價患兒的行為能力。ABC量表一共包括5個方面,57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1~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兒的行為能力越差。
自閉癥狀評分使用自閉癥兒童心理教育評核工具PEP-3[11]中發展及行為方面進行評估,包括溝通、體能、行為3個維度共172項內容,每項按照0~2分計分,評分越高表示自閉癥狀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數據間比較采取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日常行為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自我刺激行為、情緒異常、攻擊破壞性發生率都低于對照組患兒,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ABC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患兒的交往、感覺等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感覺、交往等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軀體運動評分和對照組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PEP-3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及行為評分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及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3。
3? 討論
自閉癥(autism),指的是合并有認知功能等方面的一種病理狀態,最終會使患者在一些相關的方面發生明顯的障礙。自閉癥也叫孤獨癥,該疾病本身對于孩子來說屬于傷害的一種,而且,自閉癥的發生,也使得家庭受到明顯的打擊。自閉癥兒童往往沉默不語,使得患兒的父母十分擔心。已有研究認為,自閉癥影響較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自閉的情況,要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自閉癥患兒在日常的溝通過程中,難以準確地把握信息發送者的情緒、傾向、個人感受,使得信息的完整傳遞受到明顯的影響。在嬰幼兒中,自閉癥比較常見,需要及時治療,避免成年時期對患兒自身、家人造成更大的影響[12-13]。因此,對患兒進行積極的管理和干預,提高患兒的預后,是十分必要的[1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自傷行為、自我刺激行為、情緒異常、刻板行為、攻擊破壞性等發生率都低于對照組患兒,數據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兒的日常行為改善較好。干預前兩組患兒的交往、感覺等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感覺、交往等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軀體運動評分和對照組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兒的ABC評分改善較好。干預前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及行為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溝通、體能及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說明患兒的PEP-3評分改善較好。關于自閉癥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很多學者認為,自閉癥和基因、環境有關。雖然環境并沒有確定,但依然有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已有數據認為男性發病率比較高,和女性對比,比女性高3~4倍,但女性病情較嚴重。關于自閉癥的診斷,其生理方面表現不完整,資料顯示,自閉癥患兒各方面發育遲緩。部分自閉癥患兒經診療,可以參加基本的社交活動。
社交障礙和行為問題是自閉癥患兒的常見表現,患兒會發生自我刺激性行為、情緒異常等,其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15-16]。臨床在治療時,開展康復訓練等,對患兒實施音樂干預和沙盤治療,從感知、軀體穴位刺激等多個方面實施干預,提高患兒的預后。音樂療法可以為患兒提供非語言方面的情感互動交流,使得患兒愿意互動,多和他人交流[11]。在實施音樂療法時,對患兒進行感觀方面的刺激,通過利用音樂的聲波,從而初級大腦邊緣、腦干,可以使大腦更興奮,在聆聽音樂的治療過程中,能夠讓患兒情緒更穩定,更愿意和他人交流。沙盤治療則可以讓患兒的無意識交流加強,從而使得患兒的人格完整性得到進步。沙盤療法,能夠使得患兒主動交流,和別人交流,逐步學會理解別人,也學會接納自己,逐步學會調整自己。通過沙盤療法,使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患兒的一些外在的日常行為問題得到糾正。在傳統的康復干預和治療上,結合音樂治療和沙盤治療,能夠從溝通交流、感知等多個方面提高患兒的社交和行為能力。有學者研究認為,音樂療法能夠提高自閉癥患兒的心理狀況,促進患兒的康復[17]。音樂療法是一種非語言方面的情感互動交流方法,可以提高患兒的交流能力,引導患兒學會控制情緒,通過音樂的交流,患兒可以感受到和他人互動的愉悅,多與他人進行主動的交流。通過感受音樂的律動,進而提高患兒感知、互動和理解能力。沙盤療法則實現了患兒的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銜接,實現了潛能的激發,從而使患兒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完整的人格培養。
綜上所述,對自閉癥患兒采取綜合管理及干預,可以改善患兒的日常行為、ABC評分、PEP-3評分。
[參考文獻]
[1]? ?石夢良,張馨云.自我管理策略促進自閉癥兒童社會溝通成效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5):101-107.
[2]? ?吳填,王篤強.自閉癥譜系障礙群體納入社區康復生態系統評估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0,35(12):1522-1526.
[3]? ?齊星亮,吳彥,錢海龍. 對自閉癥兒童家長壓力的心理干預研究述評[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0,36(5):94-98,124.
[4]? ?Bahmani M,Sarrafchi A,Shirzad H,et al.Autism:Patho physiology and promising herbal remedies[J]. Curr Pharm Des,2016,22(3):277-285.
[5]? ?滿萬榮,王海昌,孫冬冬.先天性心臟病與自閉癥關系的研究進展[J].心臟雜志,2020,32(5):537-542.
[6]? ?龍艷林,連福鑫.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重復刻板行為干預研究述評[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17(4):380-385.
[7]? ?Famitafreshi H,Karimian M.Over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for Autism[J].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18,17(8):590-594.
[8]? ?Whiteley P.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some) autism:A case for gluten- and casein-free diets[J].Proc Nutr Soc,2015,74(3): 202-207.
[9]? ?黃丹妮,金永堂,葉懷莊,等.兒童自閉癥的環境危險因素研究[J]. 環境衛生學雜志,2020, 10(3): 234-242.
[10]? 石靜. 語用干預模式下的自閉癥兒童矯治實踐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22(3): 113-118.
[11]? 羅健青,陳秀芳,蔡玲芳.自閉癥患兒綜合管理和干預效果評價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3):5429-5432.
[12]? 李艷蕊.漢語自閉癥兒童在親子互動中的語用障礙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0): 40-47.
[13]? 楊妙賢.英語趣配音激發輕度自閉癥學生學習興趣的個案研究[J].教育觀察,2019,8(29):139-141.
[14]? 李淑娟,馮金潔,孔杰.自閉癥兒童日間全身麻醉下牙齒治療的全程管理[J].吉林醫學,2019,40(8):1913-1914.
[15]? 劉欣,孫濤,張曉霞,等.體育活動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體育科技,2020,41(4): 42-45.
[16]? 皮翔.感覺統合訓練在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及動作發展能力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2):103-106.
[17]? 王亮,林琨.自閉癥患兒血清微量元素、維生素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廣西醫學,2020,42(22):2952-2955.
(收稿日期: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