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鵬 史志鳳
摘 要:作為初中物理課堂學習的重要內容,物理分組實驗教學備受教育界人士關注,物理分組實驗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深度觀察能力、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需要教師找準分組實驗教學的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突破實驗教學面臨的困境,優化實驗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并由此提高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確保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此為課題,開展相關討論。
關鍵詞:分組實驗;初中;物理;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1-013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44
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單純地理解物理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需要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這也是激發學生物理知識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物理分組實驗教學與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相吻合,能夠滿足學生的物理表達欲望,也可以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不斷產生新的思維火花,以此促進學生從多元角度理解物理知識,開展物理實驗,提高物理領悟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物理知識,真正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活性。
一、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不足
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部分教師習慣于利用講述法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物理知識,這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效率,也制約了學生的物理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再者,教師即使有物理實驗教學意識,但卻缺乏物理實驗教學的動力,恐怕物理實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反而耽誤了物理課堂時間,因此寧愿將更多時間花費在講述物理實驗過程方面。此外,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物理問題,由于班級學生人數較多,物理實驗教具有限,缺乏分組實驗教學條件,因此,教師只能以整個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開展實驗教學[1]。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學生對物理實驗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生的自律意識不強,只能在實驗初始階段投入精力參與其中,一旦涉及理論性的知識問題,學生就會產生畏難心理,導致物理實驗教學成為學生“玩”的場所,而在上交物理實驗結果的階段,學生只得生搬硬套一些實驗理論敷衍了事。因此,學生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較差,與學校、教師、學生都有一定關系。
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策略
(一)進行科學分組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通過物理分組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認知物理知識,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開展物理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學生進行分類,在這一基礎上,秉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開展分組,以此確保組內學生能夠進行互助性學習,組間學生可以開展競爭性學習,促進班級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能力可以在整體層面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通過這種科學合理的分組模式對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在共同合作的模式下,完成物理實驗學習。再者,教師也應以民主的方式,在每個學習小組中,選擇一名物理學習和實驗能力均較強,且具有較高物理實驗責任意識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全體組員學習物理知識,開展物理實驗。同時,也應選擇一名書記員和管理員,輔助組長開展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主體意識,在小組內營造物理合作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主觀能動性[2]。在物理實驗結束后,組長應對物理實驗過程及結果分別以文字和語言兩種方式進行呈現,這會有效提高分組實驗學習的效率,也能進一步激發小組成員的物理實驗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在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為學生劃分實驗小組時,還應該始終秉持公平原則,在緊扣學情條件的前提下,對實驗分組流程和內容的設計投入更多心思和精力,即便是學困生在物理基礎、認知經驗以及實驗探究技能等方面存在諸多弱勢,教師在落實組間成員實驗分工時也應該一視同仁,為物理學困生提供充足的發揮內在潛能的機會,這樣一來可以使物理學困生獲得參與物理實驗探究活動的強大內驅動力,有效縮短物理學困生和學優生之間的學情差異距離,二來也能彰顯教師人性化的實驗分組藝術,發揮科學分組對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重大奠基作用。
(二)實施分組探究
教師在對初中階段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物理實驗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以此確保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高效性。教師不僅要關注小組實驗的結果,更應關注小組實驗的過程,并指出各組在實驗環節的優勢及存在的不足,以此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物流分析能力和動手實作能力,確保學生的物流實驗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結合物理實驗教學主題進行分析,在實驗開始階段,需要教師對物理實驗的主題對學生進行交代,進而幫助學生明確實驗主題,以此為學生的物理實驗探究學習做好鋪墊。然后,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實驗教具,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實驗引導,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能夠逐步理解物理理論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能夠自發自覺地思考物理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構建體系化的物理學習空間,讓學生懂得如何開展物理實驗,如何學習物理知識,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物理實驗知識原理,提高物理實驗動手能力,還可以學會如何操作物理實驗,變“學會”物理知識為“會學”物理知識,以此凸顯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價值。雖然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開展,強調激活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探究的內驅動力和主體性,但是教師作為指導學生剖析物理實驗現象的領航人,其自身的實驗教學主導作用仍舊不可偏廢,教師在組織學生實施分組實驗探究時,必須兼顧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合作實驗興趣的激發,以及自身的啟發和引領職能,這樣才能順利翻轉師生在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的錯誤定位,同時成功打造生態化物理分組實驗探究課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呈現物理分組實驗課題、流程以及操作方法,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感知接下來的分組實驗探究方向,并扎實掌握相關的實驗技巧和操作方法,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自主性實驗學習空間更加寬廣,也能為學生開展有深度的物理分組實驗學習掃清障礙,從而確保學生的科學思維、實驗能力以及合作學習意識得到有序的訓練和強化。其次,教師在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探究中培植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的同時,還應該重視規避學生陷入非理性實驗思考和探究誤區,密切關注學生在物理分組實驗中的思維發展方向和生成狀態,在學生涉及一些錯誤的實驗雷區時,教師應當及時介入,通過實施多樣化的思維啟發和引領手段,化解學生的實驗思維阻滯,消除學生在分組實驗學中產生的不合理成分,這樣一則可以使學生的分組實驗探究目標更加清晰完整,防止學生對物理實驗技能和物理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出現偏差,二則也能使學生的物理問題意識和實驗探究思維更具延展性和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以及高階思維能力的橫向和縱向發展,助力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收獲預期成果。
(三)構建實驗氛圍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思維意識,對學習氛圍也更加敏感,輕松、寬泛的學習氛圍,會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能夠高效地開展物理實驗學習,確保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能夠得到質的突破。學生認知物理知識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并結合物理動手實作,使學生能夠掌握物理實驗規律,認知物理實驗的內涵,使學生能夠養成通過物理實驗,認知物理知識的良好物理學習習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發揮物理實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秉承循序漸進的物理實驗原則,可以先對學生提出一個簡單的物理概念,然后,鼓勵學生通過物理小實驗理解物理概念,這會讓學生懂得物理實驗的學習作用,以此調動學生的物理實驗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創設小實驗,在明確實驗主題的情況下,學生應在小組內做好物理實驗分工,通過小組配合完成物理實驗,這會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也可以確保學生通過物理實驗,感悟物理知識的神奇,使學生的物理實驗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
此外,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本小組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以及物理實驗結果,讓學生在共享物理實驗知識的情況下,也能夠梳理物理實驗思維,并讓學生總結在分組合作實驗中的收獲,確保學生的物理分組合作實驗意識得到提升。對于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來講,教師的教學態度也直接決定著整體的實驗氛圍是否靈動和諧,畢竟學生開展分組實驗探究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態度如果過于僵化和刻板,勢必會抹殺學生的探究信心以及在物理分組實驗課堂上的主體意識,久而久之,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將會越來越匱乏。為了妥善規避以上不良局面,教師在為學生營造物理分組實驗探究氛圍時,必須加強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善于應用激勵策略和教學語言藝術,致力于喚醒學生對參與物理分組實驗活動的熱情和親近感,讓學生在物理分組實驗探究中產生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認同,即便是學生的實驗操作手法出現錯誤,或者是對實驗結論的猜想和推理存在不合理成分,教師也應該傾注更多耐心加以指導和啟發,這樣不僅師生關系會更為融洽,學生的物理分組實驗探究效率也會得到提升。
(四)拓展實驗范圍
物理學科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它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較多的物理知識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為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效率,教師應對物理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創新,拓展物理實驗范圍,讓學生能夠從多元角度開展物理實驗,這會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情感,讓學生了解到學會物理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解釋生活現象[3]。同時,教師也應注意結合每個小組的學習現狀,對不同的小組開展差異化的物理實驗教學引導,同時,也應結合小組學生的認知興趣,設計物理實驗內容,以此對不同學習小組進行針對性較強的物理實驗教學培養。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認知難度較強的物理理論知識的環節,為降低學習過程的枯燥性,調動小組學生合作實驗的積極性,教師需要與生活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可以先將生活中與物理理論相關的理論知識點進行闡述,讓學生能夠接受這一物理現象,然后再將物理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述,這會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到學習物理理論知識的狀態,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將物理實驗進行有機融入,讓學生以小組的模式,開展相關物理實驗,通過實驗結果認知物理理論概念,使學生的物理知識領悟能力可以得到升華。
(五)課堂課后融合
為有效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物理分組合作實驗能力,教師不僅要在課堂環節對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引導,也應對物理實驗教學進行延伸,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課堂課后相融合的物理實驗教學,這會極大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時間,使學生能夠通過拓展性分組物理實驗,認知到更加多元化的物理知識,確保學生的物理知識核心素養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認知物理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以小組模式開展物理實驗,以此鞏固學生的物理認知能力,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分組合作實驗,從多元角度學習物理知識。但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點較為繁雜,同時基礎實用性也較強,而單純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開展物理實驗,學生較難完全領悟到實驗的真諦,也會在課堂小組實驗環節存在一定的認知難點,而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后通過線上的方式,繼續完成沒有深度理解的物理實驗,這會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效率。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線上分組,線下小組的定位仍舊沿用至線上,教師將每個小組單獨設立一個交流共享平臺,讓學生通過視頻的模式,各自分別開展物理實驗,在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平臺上以文字或語音的方式對實驗過程進行交流,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指出小組成員的實驗優勢及不足,然后通過不斷的交流學習,可以繼續對實驗過程進行完善,直到獲得一個滿意的實驗學習效果,使學生的物理分組實驗學習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以此提高學生的分組實驗能力。
三、結語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利用分組物理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這會讓學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物理實驗認知物理問題,提高學生的物理動手實作能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親眼見證物理知識的產生過程,為學生構建體系化的物理知識學習空間,確保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核心素養可以通過物理分組實驗得到突破。
參考文獻:
[1] 陸長林.如何有效構建高效化初中物理實驗課堂[J].啟迪與智慧(中),2021(5):72.
[2] 次仁多吉.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藏科技,2019(8):36.
[3] 楊春宇.論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