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云
摘 要:伴隨著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在語文教學領域中開始重視對活動課的探究。活動課和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能夠把學生作為語文活動的主體對象,更為關注學生參與語文探究活動、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全面掌握所學語文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把語文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做到由此及彼、學以致用,在語文學習中真正有所領悟與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活動課;核心素養;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1-00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14
經過調查發現,愛好與興趣屬于學生投入學習活動中的核心動力,同樣,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特征、心理需求,合理設定多元化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語文活動課來講解語文理論知識,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在活動課中有所發現、體驗、感知,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語文學習觀點,激發他們的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實現智慧思維火花的碰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語文教學過程具備更強的實踐性、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改變以往語文教學中“重知識、輕實踐”的情況,而是能夠真正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讓他們學會在活動課中觀察、探究,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的必要性
(一)優化語文教學結構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開展語文活動課能夠優化語文教學結構。在以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通常都是教師講解、學生接納的教育模式,無法展示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而在語文活動課中能夠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和學習體驗,從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感悟,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探究精神。同時,初中語文活動課能夠讓學生鞏固、復習所學語文知識,實現活動課程與語文學科課程的融合,讓語文教育模式更為多元化、趣味化,優化語文教學結構,實現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開展語文活動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活動課能夠把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活動中,更為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內在發展需求,讓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固定格局與時空格局,更為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收獲知識,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價值觀與文化價值觀,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協同發展。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活動課能夠引導學生敢于創新、主動鉆研,有助于語文知識的鞏固和加深,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加深對社會、生活、人生的感悟,提升綜合素質。
(三)素質教育發展的主要教學途徑
初中語文活動課屬于素質教育發展的主要教學途徑。素質教育理念不僅關注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重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社會、國家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初中語文活動課能夠讓實際生活和語文活動課融合在一起,讓語文教學過程具備更強的時代生活氣息,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學習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語文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到語文探究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語文教育的主體對象,更為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指向。
二、初中語文活動課實施的原則
(一)個性化原則
在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增強語文活動課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活動課中鞏固、復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基于“語言運用”角度來設定語文活動課,尊重、理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強化對于學生的指導、幫助,消除學生參與語文活動課的畏懼心理,展示出語文活動課的德育功能、人文功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面,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操作習慣。同時,要想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體現個性化原則,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融合,注重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發展語言能力,構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語文活動課。
(二)趣味性原則
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探究文本知識的狀態,使學生能夠在主動探究中深化對文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感知參與語文活動課的趣味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教師要圍繞語文教材內容,在活動形式、活動內容上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語文活動課中注重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借助于游戲活動、手抄報活動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學會賞析、探究、合作,在主動創新、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感知參與語文活動課的快樂,增強學生參與語文活動課的自信心、成就感,學會自我激勵,提高語文活動課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自主性原則
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遵循自主性原則,讓學生掌握參與語文活動課的主導權,特別是設定語文活動課方案期間,教師要強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真正遵循學生的學習意愿,設定一些感興趣、需要的活動主題,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化語文活動課,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在語文活動課之中,教師在遵循自主性原則的過程中,一定要設定一些實踐性強、具備特色見解的活動,讓學生從中來掌握學習技巧、學習方法,享受學習的樂趣。
(四)全面性、綜合性原則
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遵循全面性、綜合性原則,在讓學生鞏固、復習語文教材知識的同時實現課內語文教育和課外語文教育的融合,以此來拓展學生的學科知識面。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理論知識講解,還需要鍛煉學生的生活能力、實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綜合素質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在活動課中融入藝術知識、科學知識,實現學科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道德修養,提高語文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的改革與優化。
三、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的策略
(一)明確初中語文活動課教育目標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想提高活動課教學質量,教師要明確初中語文活動課的教育目標,把活動課教育目標作為切入點,融入多元化的活動課教學方法,充分展現出活動課的教育優勢,讓學生在活動課中鍛煉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更為全面掌握所學語文知識。教師要設定活動課總體目標,融入豐富化、多元化的語文活動課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活動課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從中拓展語文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注重設定活動課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積累書本中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把所學語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活動中,實現語文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結構。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設定活動課能力目標,鍛煉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不要把教學內容局限于課堂活動之內,而是要讓學生在觀察生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性認知與學習經驗,從中真正有所領悟與學習。教師設定的能力目標,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實際問題,借助于已知生活經驗、語文知識來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與發散能力。在設定語文活動課教育目標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育目標的制定,通過搜集活動材料、策劃方案,鍛煉他們的策劃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了解,以此作為調整語文活動課進度的重要依據。在設定語文活動課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把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培養融入教育目標中,構建多元化的主體性活動,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活動課教育質量。
(二)對接語文教材開展語文活動課
語文教材知識屬于開展活動課的重要依據,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以及語文教材內容,設定多元化的語文活動課,以此來體現出重點與難點內容,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語文知識。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雖然語文教材是開展活動課的重要基礎,但是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理論灌輸式教育模式,創造性地運用語文教材內容,不僅要讓學生全面掌握所學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通過活動課去揣摩、理解語文知識,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年級的語文教材知識設定相應的活動課類型。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小升初的學習過渡期,而且表現欲望、個人意識較為強烈,因此教師要多多設定一些能夠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語文活動課,讓他們能夠在活動課中學會傾聽與交流。教師要在聽說能力訓練活動中,融入一些主題演講活動或者知識競賽活動,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拉近他們和語文教材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活動課中學習教材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多多設定一些誦讀活動課,要指導學生掌握精讀、誦讀、朗讀等閱讀方法,加深對教材知識的評價、欣賞、認知。對于初二年級學生來講,教師要圍繞讀寫能力訓練開展語文活動課。在讀寫能力訓練活動課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想。這些都可以用在寫作中,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讀寫能力教學情境,引導他們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學會把自己的想象、感知、見聞描寫出來,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重視情感體驗與生活經驗的積累,從中來分析學生的學習薄弱點,有針對性地設定語文活動課方案、計劃,展現出語文活動課的教學優勢。在學生初三階段,教材中有關文學鑒賞能力訓練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設定角色扮演活動課,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藝術感受,從中來深入體驗、感知人物的情感與形象,加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活動課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鍛煉交際能力、增加生活常識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來開展語文活動課,進一步展現出語文學科的實用性、社會性特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綜合素質。教師要善于精心設定語文活動課內容,結合生活熱點內容,把理論知識應用到語文活動課中,讓學生感知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從而能夠更為專注地投入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把生活時事與社會熱點作為開展活動課的基本素材,這樣既能夠對語文教材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還能夠消除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感知到語文活動課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語文課程教育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去。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化語文活動課情境中能夠提升自我文化素養與實踐能力。同時,教師要善于緊抓契機,利用傳統節日活動開展語文活動課,把傳統文化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地調查、資料搜集深入探究語文知識,構建高效化的語文課堂活動。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貼近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意識,可以融入實際生活中的文明誠信、假冒偽劣、名牌消費、生態環境生活化素材,讓學生結合真實生活化教學情境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語文活動課的趣味性與生活化,培養自己良好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除此之外,語文屬于生活素材的縮影,而生活屬于語文教育的重要源泉,教師要帶領學生多多觀察生活,從中來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心態,展現出“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教育觀。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需求和認知能力,科學設定語文活動課內容,調動學生參與語文活動課的自主性、積極性,在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同時,在初中語文活動課中,教師要多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生活化的素材,構建多元化的活動課形式,真正展現出語文活動課的教育優勢,提高語文綜合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顧春燕.活動課,讓我歡喜讓我憂——對中學語文活動課的思考[J].長三角(教育),2012(3).
[2] 黃萍.對當前農村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情況的幾點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0).
[3] 何映涵.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認識[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29).
[4] 敖永紅.對網絡環境下語文課堂改革的一點探索——談談“網絡環境下初中語文閱讀活動課”的設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