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仕文 鐘華戈 宋經清


關鍵詞:門脈高壓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改良Sugiura術;選擇性斷流術
【中圖分類號】R5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門脈高壓癥出現的最嚴重并發癥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對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雖然非手術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治療后出現的脾功能亢進和再出血率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手術治療仍然是目前臨床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首選方法,其中斷流術是最主要的手術方式,但是目前術式很多,不同術式的優缺點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2]。基于此,本研究對比了改良Sugiura術與選擇性斷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入的100例門脈高壓癥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分成研究組55例、對照組45例。研究組,女26例,男29例,年齡48-65歲,均數為(56.39±3.14)歲。對照組,女21例,男24例,年齡48-66歲,均數為(56.97±3.0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3]:(1)均得到各項檢查確診;(2)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3)對研究均知曉同意。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疾病者;(2)急診手術者;(3)Child分級為C級者;(4)缺乏相關臨床資料者。本次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選擇性斷流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經左側腹直肌切口進入腹腔,切除脾臟,從胃中部開始向上,緊貼著食管壁和胃切斷和結扎胃大彎和胃小彎側、食管下段6-8厘米、賁門周圍所有進入食管壁和胃壁的血管。在操作時注意將冠狀靜脈主干保留住,僅僅只是切斷和結扎進入胃部和食管的分支。還要保留食管旁靜脈。對已形成側支循環的腹壁以及腹膜后靜脈進行保留,接著縫合胃大彎和胃小彎側前后壁漿膜,將引流管放置在左膈下。研究組:采用改良Sugiura術治療,進入腹腔、切脾以及斷流的步驟均與對照組相同。在游離食管的過程中,要將迷走神經干切斷。在距離賁門8厘米的位置將胃體前壁切開,將吻合器從其中置入,在賁門上4-5厘米位置應用7號絲線將食管壁捆扎在吻合器的砧體和主體間,旋緊,之后擊發吻合器,將一小段食管壁切除,同時進行吻合。常規在吻合口下至空腸10厘米處放置營養管,使用閉合器將胃壁切口關閉,在左膈下放置引流管,最后關閉腹腔。
1.3觀察指標
(1)兩組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相比,觀察并比較術后3個月、6個月、1年的緩解率。(2)兩組術后再出血率相比,觀察術后1、3、5年的再出血率。(3)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包括吻合口狹窄、門靜脈血栓、頑固性腹水、肝性腦病、粘連性腸梗阻等。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食管靜脈曲張消退情況相比
兩組術后3個月、6個月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相比無差異(P>0.05),術后1年研究組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83.64%,高于對照組64.44%(P<0.05)。見表1:
兩組術后1年再出血率相比較無差異(P>0.05),術后3年、5年研究組再出血率分別為10.91%、16.36%,低于對照組的22.22%、44.44%(P<0.05)。見表2: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7.27%,低于對照組20.00%(P<0.05)。見表3:
門脈高壓癥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采取外科手術治療能夠針對性的減少再出血發生,預防和治療食管靜脈曲張,消除腹水,提高患者遠期生活質量,但是目前臨床術式多樣,需要探尋更安全、有效的術式[4]。
本研究得出術后1年研究組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83.64%,高于對照組64.44%(P<0.05);術后3年、5年研究組再出血率分別為10.91%、16.36%,低于對照組的22.22%、44.44%(P<0.05);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7.27%,低于對照組20.00%(P<0.05)。選擇性斷流術通過保留食管旁靜脈和胃冠狀靜脈,進而維持機體的自發性分流,從而達到既能分流又能斷流的目的[5]。改良Sugiura術在傳統的Sugiura術基礎上,去除經胸斷流的步驟,僅是用經腹用管狀吻合器做食管下段橫斷吻合,同時還保證了食管旁靜脈的完整,既能夠斷流,又能夠維持自發性分流[6-7]。因此治療后兩組門靜脈高壓癥全部得到有效緩解。但是研究組改良Sugiura術治療后遠期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再出血率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的選擇性斷流術。改良Sugiura術和選擇性段流水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改良Sugiura術能夠橫斷食管,徹底斷流淺層靜脈和黏膜下靜脈,并且該種手術方式在吻合處形成的瘢痕組織不僅能夠阻止食管胃底間側支循環的重建,還能夠減慢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術后3年、5年再出血率降低[8]。
綜上所述,門脈高壓癥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采取改良Sugiura術治療能有效提高遠期食管靜脈曲張緩解率,降低遠期再出血率,手術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譚俊,周密,鄧勤智,等.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年生存分析[J].浙江醫學,2019,41(11):1138-1142.
[2]何福亮,齊瑞兆,張珂,等.脾切除聯合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所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13):1402-1406.
[3]唐俊,朱志賢,張焱輝,等.腹腔鏡門靜脈測壓下脾切除聯合選擇性斷流術對門靜脈高壓癥病人的療效及對其肝功能和預后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19,27(10):901-903.
[4]陳韻壕,馬靖,劉清波,等.腹腔鏡脾切除聯合選擇性賁門周圍血管斷流術對門靜脈高壓癥患者肝臟體積及肝儲備功能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21,21(11):982-986.
[5]田明國,楊勇,賈東,等.門靜脈高壓癥并胃靜脈曲張斷流術中自發性胃腎分流道的保護及其意義[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9,31(1):34-37.
[6]夏振國,姚嵐清,左成鍇,等.改良Sugiura術與選擇性斷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臨床醫學,2021,28(4):531-538.
[7]李金良.改良Sugiura手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對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循環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6):692-695.
[8]張云峰,魏璦琳,黃進,等.采用改良的Sugiura術治療肝硬化并發門脈高壓癥患者療效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9,22(4):553-556.
項目:欽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合同(合同編號:201410706)
課題名稱:改良Sugiura術治療門脈高壓癥出血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