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路妹

關鍵詞: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輸血檢驗;不完全抗體;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8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輸血作為急危重癥患者治療的重要措施,通過對患者患者輸血治療能夠直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攜氧能力,并糾正患者休克癥狀,對于預防血容量下降的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義[1]。但在輸血工作進行期間需要確?;颊咻斞踩裕诨颊咻斞委熐?,醫護人員需要認真對受血者血液情況、供血者血液情況檢測,篩查鑒定不完全抗體情況,減少受學者紅細胞損害,避免受血者出現免疫反應,保證輸血的安全性[2]。目前對于不完全抗體的檢測常用方法包括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本文通過將常用的兩種方法納入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間收入的臨床輸血患者150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無輸血治療禁忌癥,且此次研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所有患者中男68例,女82例,年齡為18-82歲,平均為(45.21±3.87)歲。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分別接受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檢測:取3ml靜脈血,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K2)抗凝,分離血漿后待檢。
凝聚胺法:配制Ⅰ-Ⅲ號 0.8%~1.2% 篩選譜,分別將50ul篩選紅細胞及50ul血漿加入到標記好在檢測管內,加入0.65ml低離子溶液(LIM)混勻,室溫下靜置1min,然后在檢測管內滴入1凝聚胺,離心分離上清液,有明顯凝聚后,滴入1滴枸櫞酸重懸液,輕搖1min后,在低倍鏡下觀察紅細胞情況。凝集散開,紅細胞游離為陰性,反之為陽性。
微柱凝膠法:配制Ⅰ-Ⅲ號 0.8%~1.2% 篩選譜, 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卡替代檢測試管,分別將50ul篩選紅細胞及50ul血漿加入到標記好的微柱凝膠中,置于37℃孵育器內,停留 15min,然后行離心,設置離心速率為 900r/min離心2分鐘然后再1500r/min離心3分鐘。陰性:未與抗體結合的游離紅細胞在凝膠卡底部沉積;陽性:凝聚的紅細胞在凝膠中分散,或在微柱凝膠上層懸浮。
確證實驗:對于兩種檢測方式篩查出的不完全抗體陽性者,以抗人球蛋白法、鹽水法行不完全抗體鑒定,并對鑒定結果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兩種檢測方式對不完全抗體檢出情況、不完全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分析[3]。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種檢測方式對不完全抗體檢出情況
凝聚胺法檢出1例術后受血,1例妊娠受血,2例為既往有輸血史;微柱凝膠法檢出3例術后受血,4例妊娠受血,8例為既往有輸血史;微柱凝膠法不完全抗體陽性率10.00%高于凝聚胺法2.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輸血作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重要性已經在臨床獲得廣泛關注[4]。目前臨床輸血安全性工作已經不斷受到臨床重視,隨著臨床試劑與檢測技術不斷改進,目前血型鑒定異常導致的嚴重輸血反應已經不斷出現。但人類紅細胞中血液系統共有29個,其中不完全抗體即血清中抗A及抗B之外的其他血型抗體[5]。不完全抗體作為完全抗體的部分片段,與抗原結合后可在鹽水介質中形成凝集現象,這種情況肉眼無法觀察到。同時不完全抗體還會引發溶血性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病等后果,甚至會造成交叉配血不合的情況,嚴重甚至會對患者安全造成威脅[6]。
輸血前加強不完全抗體篩查具有重要意義,不完全抗體陽性現象的出現,需要選擇輸注相應抗原陰性,且交叉配血相合的紅細胞,確保輸注安全[7]。尤其是針對需要手術備血者,需要提前1天進行抗體篩查,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抗體特異性鑒定,并選擇血液制品,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不完全抗體主要由于輸血、妊娠等免疫刺激造成的,大部分不完全抗體屬于免疫球蛋白G類,此類抗體在鹽水介質中不會出現凝集,需要經過一定方法,使得致敏紅細胞出現凝集反應。因此本文通過將2種方法納入研究,結果顯示:凝聚胺法檢出1例術后受血,1例妊娠受血,2例為既往有輸血史;微柱凝膠法檢出3例術后受血,4例妊娠受血,8例為既往有輸血史;微柱凝膠法不完全抗體陽性率10.00%高于凝聚胺法2.67%,但微柱凝膠法檢測時間較長,結果證實兩種方法均有一定價值。其中凝聚胺法是一種陽離子集團,由4個胺聚合而成的高陽離子聚合體,能夠中和紅細胞表面負電荷,縮短紅細胞之間的正常距離,會引起紅細胞可逆性的非特異性聚集以及 IgG 類抗體直接凝集紅細胞。微柱凝膠法是紅細胞抗原在凝膠介質中與相應的抗體相結合,經過低速離心后,未結合的紅細胞可沉于凝膠底部為陰性反應,而與抗體相結合的紅細胞則位于凝膠上不為陽性反應。但有學者提出凝聚胺法其檢測靈敏度低,存在漏診的情況,檢測操作不易標準化,而微柱凝膠法靈敏度較高,可提高弱抗體IgG的檢出率,凝集結果可肉眼直接觀察,易于自動化和標準化操作,能夠減少認為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干擾[8]。而凝聚胺法存在一定漏診的情況,漏診原因可能與人為操作因素影響有關,如離心機控制、加入試劑以及振蕩,均會造成一定誤差。
綜上所述,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在輸血檢驗中均能夠檢測不完全抗體,微柱凝膠法檢測結果穩定,可保證輸血工作的安全性,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鈺茹,熊杰,張瑚敏. 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結果及差異比較研究[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6):1040-1043,1069.
[2] 黃旭成,曾莎莎. 微柱凝膠免疫分析法在新生兒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自身抗體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8,25(3):313-316.
[3] 毋琦,李黎,郭虹霞,等. 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檢測聯合微柱凝膠法不規則抗體篩查對臨床輸血安全的影響[J]. 臨床醫學,2020,40(5):27-29.
[4] 康利寶,霍彩虹. 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貴州醫藥,2021,45(2):292-293.
[5] 李應明,陳華,伍燕,等. 卡式微柱凝膠技術在血型鑒定、輸血前紅細胞不規則抗體檢測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18(3):186-188.
[6] 王苗苗. 開展凝聚胺交叉配血復檢在冠心病圍術期輸血中的臨床指導意義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1):1852-1854.
[7] 蘇曉明,莫和國,黃雪珍,等. 微柱凝膠法與改良凝聚胺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2019,40(12):2853-2854.
[8] 陳蕊,屈柯暄,劉建香,等. 探討凝聚胺試驗與微柱凝膠技術交叉配血方法對兒童輸血安全的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