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中圖分類號】R32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腸癰乃中醫術語,西醫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腸粘連符合本病范疇,除了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外,其它均易反復發作。本人臨床通過重用蒲公英,并自擬公英桃仁活血湯治療腸癰病人,效果非常滿意。
腸癰屬于西醫的外科腹腔感染①范疇,腹腔感染指任何腹腔內臟器(包括腹膜)的感染,病原體侵入宿主腹腔、腹膜后腔或腹腔內臟器后造成明顯損害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腹腔感染是一類疾病的統稱,既包括常見的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同時也包括危害較大的術后腹腔感染、病死率極高的急性重型胰腺炎(感染期)。誘因大多為腹部創傷外部細菌侵入人體腹腔引起的感染;消化道穿孔細菌直接進入腹腔引起的腹腔感染;腹部器官如化膿性闌尾炎、膽道感染以及重癥胰腺炎、急性胰腺炎,雖然化學性炎癥通常不合并感染,但如果癥狀嚴重,也會合并感染細菌。一些大型的腹部手術,如膽道和肝臟也可能引起腹部感染。由于感染的部位及發展過程不同,腹腔感染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嘔吐、腹痛、腹瀉、腹部壓痛及反跳痛、腹肌緊張,腹腔引流物為膿性等。西醫需完善血常規、血培養、超聲、內鏡及CT檢查。需用大劑量抗生素抗感染及手術治療,有的還住進了ICU觀察。
而中醫對腸癰辨證大多考慮飲食不節或腸積生蟲或跌損、負重或情志失調或產后敗瘀或寒溫不適造成氣滯血瘀,濕蘊熱壅而出現的以右少腹疼痛為主的腸道癰腫。
一、中醫辨證:
臨床中,遇到以下癥狀:
1. 腹痛劇烈,拒按,腹皮攣急或硬。
2. 可伴有高熱,面紅目赤,唇干舌燥,口干渴,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舌紅絳而干,苔黃厚干燥,脈洪數。(熱毒傷陰)
3. 或發熱不高,或體溫反低,精神萎靡,肢冷自汗,舌質淡干,脈沉細而數。(熱毒傷陰損陽)
4. 或全腹膨脹,頻繁嘔吐,無排便排氣。苔黃厚,脈實數。(熱結陽明)
二、中醫診斷:腸癰;治法:清熱解毒,理氣逐瘀。
三、方藥:(自擬)公英桃仁活血湯加減。
組成:蒲公英30g,桃仁15g,大活血15g,黃連10g,香附8g,生大黃3g(后下)
加減法:熱毒傷陰者加生地、玄參、天花粉;熱毒傷陰損陽者加炮姜、焦白術、生大黃改制大黃;熱結陽明者加厚樸、芒硝等。
本方中蒲公英為君藥,重用至30g,黃連清熱解毒;桃仁、大活血活血化瘀作為臣藥,香附行氣,乃為佐藥;大黃行氣瀉下,本方中為使藥,引毒下行。
蒲公英②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干燥全草。性味與歸經:苦、甘、寒。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 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用法與用量:9~15g。現代醫學研究,蒲公英不但富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還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③等有明顯抗菌作用。蒲公英還有藥食兩用的作用,經常用蒲公英泡茶喝,能降血糖、降血脂,能清除人體內過多膽固醇,起到凈化血液的作用。經常用蒲公英泡水喝,有多種保健功效。
桃仁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種子。歸心;肝;大腸;肺;脾經。性味:苦甘;平;無毒。功能與主治: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黃連為玄參科植物西藏胡黃連和胡黃連的根莖。性味與歸經:味苦;性寒。功能與主治:退虛熱;消疳熱;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陰虛骨蒸;潮熱盜汗;小兒疳疾;濕熱瀉痢;黃疸;吐血;衄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痔瘡腫毒。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痔疾,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莖。性味與歸經:味辛;微寒;無毒。入肝、三焦經。功能與主治: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安胎。主脅肋脹痛;乳房脹育;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下;胎動不安。
大黃為大黃的根莖部分。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胃、大腸、肝經。功能與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托,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
四、典型病例:
病例一、李某,男,50歲,醫師。3年前因急性闌尾炎而手術,術后反復感染住院治療。2021年5月底再次因腹痛、發熱住院,并且輾轉普通外科、急癥內科、泌尿外科等科室,還一直高燒不退,痛苦萬分。6月23日晚間高燒到40℃,6月24日該院最好的超聲主任為其B超診斷“腹腔膿腫”,膿腔有2*3cm。西醫診斷闌尾炎殘端炎、腹腔膿腫。邀我診斷:腸癰,給予公英桃仁活血湯3付,水煎服。6月26日早上,李醫師萬分高興的告訴我,說當晚8點服藥后,下半夜腹痛、全身酸痛就明顯好轉,6月25日腹部CT檢查后報告腹腔膿腫神奇的消失了,今天早上體溫也正常了。二診加用生地、玄參護陰衛陽。后順利出院。
病例二、張某,女,58歲,農民。5年前曾做過右側子宮附件手術,近1、2年來右下腹偶有隱隱作痛,未及時治療。近2個月來,右下腹疼痛加重,曾在當地縣醫院及省立醫院住院治療,收效甚微。后求治與我,患者訴右下腹疼痛,嚴重時伴有惡寒、發熱,口干、口苦,頭昏,納差,四肢無力。大便幾天一次,難解。小便黃。查體溫:36.4℃,心肺未見明顯異常。腹軟,右下腹壓痛明顯,無明顯反跳痛。舌苔黃厚,脈浮數。中醫診斷:腸癰,西醫診斷腸粘連;治法:清熱解毒,理氣逐瘀。方藥:(自擬)公英桃仁活血湯加減。組成:蒲公英30g,桃仁15g,大活血15g,黃連10g,香附8g,生大黃3g(后下)。1周后患者腹痛痊愈,至今未復發。
總結:重用蒲公英組成的公英桃仁活血湯臨床治療幾十例,均收到非常滿意療效,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經濟實惠,大大減輕病人痛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①《中國腹腔感染診治指南(2019)版》,作者 吳秀文 任建安;
②《中醫藥網》、《中國藥典》,作者 中醫藥網 中國藥典委員會
③《蒲公英抑菌抗炎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 杜軍英 姜東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