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桂平 蘇小娟 韋麗 胡慧
關鍵詞:盆底肌修復治療儀;人工流產術;子宮內膜厚度;早孕妊娠
【中圖分類號】R71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素質的提高,怎樣減少人工流產給妊娠女性造成的痛苦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話題[1]。人工流產是育齡女性意外妊娠的首選補救措施,在終止早期妊娠中廣泛應用,人工流產雖能防止非意愿妊娠的發生,但手術后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陰道出血等副作用,長時間陰道流血還能引發感染、月經失調、貧血甚至繼發不孕不育等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構成極大負面影響[2]。為此如何加強人工流產術后患者盆底肌修復治療,是減少人工流產術后相關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康復的重點。盆底肌修復治療儀是當前康復治療學對于改善肌肉收縮功能較為普遍且有效的方式,其是通過電生理等因素刺激盆底肌,促使盆底肌肉被動收縮,繼而加強盆底結締組織的收縮與支撐功能,使患者盆底肌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3]。同時適當電刺激能顯著改善子宮卵巢血液循環,提高患者免疫力,促使血管收縮,使陰道流血情況得到改善,并使肌腱及筋膜韌帶收縮功能得到改善,使子宮功能得到復原。本文現展開以下研究,分析盆底肌修復治療儀的臨床應用效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排列法作為分組依據,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流產術的80例早孕妊娠患者列為常規組與修復組,各40例,本次研究均取得倫理委員審核批準[批號:2020年審(22)號],常規組年齡最低20歲,最高38歲,均值(27.46±2.81)歲,孕周最短6周,最長10周,均值(7.65±1.82)周,修復組年齡最低21歲,最高39歲,均值(27.52±2.83)歲,孕周最短5周,最長10周,均值(7.35±1.73)周。組間臨床資料完整且無差異,P>0.05,可進行分組比較。
納入標準:①無生殖系統感染;②無肝腎功能障礙;③停經后B超顯示宮內早孕5~10周;④無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⑤患者與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全程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③合并心腦血管等疾病者;④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不全者;⑤婦科器質性病變者;⑥酒精成癮與吸毒史者;⑦不配合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患者促宮縮藥物治療:給予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次或縮宮素注射液10U/次;口服產后逐淤膠囊0.9g/次,每天3次,連服7-10天。修復組在上述前提上加用盆底修復治療儀治療: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采用南京麥瀾德公司生產的MLD B4PIus型盆底肌修復治療儀進行治療,清理消毒患者中下腹部及骶尾部皮膚,將電極片分別貼于患者雙側恥骨聯合上方子宮投影部位及及骶尾部,將刺激頻率調至40-50Hz,脈沖寬度調至250μs,從低頻逐漸向高頻過渡,每次持續30min,在增加強度時與患者溝通,待患者適應當前強度后再增加強度,盡量在3min內增加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強度,強度越大則效果越好。
1.3 觀察指標
(1)依照本院自擬會陰肌力測試對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肌力水平進行評估,肌力0~5級,盆底肌肌力與肌力等級呈正比。
(2)對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陰道流血時間及月經恢復時間做出評估并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n(%)]表達,應用統計軟件SPSS 20.0實施t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后選用P<0.05表達。
2 結果
2.1 組間盆底肌肌力對比
與常規組比較,治療前組間盆底肌肌力無差異,P>0.05,治療后修復組盆底肌肌力評級較高,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人工流產指的是通過負壓吸引輔以刮宮術繼而終止妊娠的一種手段,但手術的機械性刺激與短期反復手術易造成子宮內膜損傷、宮腔粘連、盆腔感染、不孕不育、月經紊亂等相關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構成極大影響。為此需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患者術后相關并發癥,促進其得到盡早恢復[4]。
人工流產后陰道流血時間過長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部分絨毛或蛻膜殘留在宮腔內而影響子宮收縮所導致,有時會出現大出血現象。促宮縮劑能加強子宮收縮,及早排出殘留的絨毛或蛻膜組織,從而使子宮盡快復舊,降低清宮風險,減少陰道流血的時間及出血量,但常規藥物治療時恢復時間較長,臨床效果欠佳。本文經研究分析后發現:與常規組比較,治療前組間盆底肌肌力無差異,P>0.05,治療后修復組盆底肌肌力評級較高,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盆底肌修復儀主要是盆底肌功能鍛煉治療與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其中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是新興的一種治療方式,主要是針對盆底肌群予以不同程度的電刺激,以起到加強盆底肌相關肌群的作用,生物反饋主要是通過置于陰道內檢測壓力裝置檢測相應肌肉收縮力,以檢測盆底肌收縮產生的電信號擬定針對性治療措施,正確協助與指導患者放松與收縮盆底肌,繼而獲得改善盆底肌肌力的目的。據資料顯示[6],被動外界刺激對機體本體感覺有喚醒效果,通過設置正確的生物反饋可起到恢復患者肌肉運動功能的作用,經反饋產生的肌肉收縮波形能引導肌纖維的收縮,協助患者逐漸掌握正確的肌肉收縮方式,繼而使肌肉功能得到恢復,盆底肌修復治療儀能起到術后鎮痛,促進盆底子宮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組織修復恢復生理功能,促使子宮內膜修復,使患者陰道出血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此外本文比較組間子宮內膜厚度、陰道出血與月經恢復時間后顯示:與常規組相比,修復組子宮內膜厚度較高,陰道流血時間及月經恢復時間均較短,P<0.05。這是由于盆底肌修復治療儀的電流通過對交感神經興奮進行抑制,擴張子宮動脈血流使子宮卵巢血流得到改善,繼而促使子宮內膜得到有效恢復,同時適當電刺激能顯著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免疫力,促使血管收縮,使陰道流血情況得到改善,并使肌腱及筋膜韌帶收縮功能得到改善,使子宮功能得到復原,從而恢復正常月經周期[7-8]。
綜上所述,盆底肌修復治療儀能縮短人工流產術后患者陰道流血時間,使子宮內膜厚度得到增加,且促使月經恢復正常,同時提高其盆底肌肌力,建議采納。
參考文獻:
[1]岳青芬,邢燕,王顥,等.盆底康復治療對流產所致不孕不育患者封閉抗體表達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3):510-513.
[2]鄭小花,黃惠娟,徐穎. PHENIX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療效Meta分析[J].人民軍醫,2021,64(3):246-251.
[3]梁培琴,盧軍,汪萬君.人工流產術后盆底電生理治療對子宮內膜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2020,15(1):118-120.
[4]石薇,牛曉宇,陳悅悅,等.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薄型子宮內膜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21,17(2):215-220.
[5]盧朝霞.補腎活血湯聯合盆底肌電刺激對人流術后閉經患者子宮內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3):139-141.
[6]韋彩素,陳慧峰,潘琦文,等.仿生物電刺激在重復人工流產術后的應用價值[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1,13(7):58-62.
[7]羅秀清,李博,王力文.仿生物電療法用于人工流產術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9,20(1):74-75.
[8]軍暉,楊琳,簡皓,等.人流術后盆底電生理治療促進子宮內膜修復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