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巍 楊川 謝波 高立平 羅川桂 謝光春
關鍵詞:膝關節鏡;玻璃酸鈉;膝骨性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膝骨性關節炎為骨科常見病,該病是一種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及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疾病。膝骨性關節炎初期癥狀并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患者關節腫脹、疼痛癥狀會愈來愈嚴重,還會出現關節僵硬、畸形等,患者正常活動能力會受到嚴重限制,甚至完全失去活動能力[1]。在膝骨性關節炎早期可通過鎮痛藥物、外敷貼劑等保守方式治療,但部分患者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在關節鏡下實施清理術治療能夠將病灶清除,對關節進行適當修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病情[2]。但關節鏡清理術實施后,由于剔除了部分滑膜組織及關節軟骨,關節腔內出血可能會引起炎癥,導致病情復發[3]。在玻璃酸鈉具有抗炎、潤滑、營養關節軟骨的作用,有利于術后關節軟骨修復。我院對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收治的56例膝骨性關節炎采取了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收治的106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n=56)及對照組(n=50)。所選患者均符合《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關于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4],且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已知曉研究內容,自愿同意配合。排除先天畸形者;存在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感染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其他關節疾病者;藥物過敏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見下表1: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膝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術前行腰硬聯合麻醉,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在側大腿根本綁上止血帶,進行常規消毒、鋪巾,術區粘貼無菌手術貼膜。取膝關節前內側與前外側入路,置入關節鏡,依次觀察關節滑膜、軟骨、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韌帶情況,采取電刀及射頻刀對增生滑膜組織進行清理,將已損傷的半月板部分清除,剩余半月板部分進行適當修整,使其光滑。同時對不平滑的關節軟骨進行適當修整,可選用微骨折處理方法對軟骨脫落區域進行適當處理。然后以0.9%氯化鈉溶液對關節腔進行持續沖洗,將半月板、軟骨及滑膜殘渣等去除,然后將切口關閉,縫合切口,以無菌敷料配合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術后給予適當抗生素預防感染,定期換藥,防止切口感染。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聯合玻璃酸鈉(規格:2.5ml:25mg/支,國藥準字H20174089,生產廠家:上海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療,手術方法與對照組一致。術后1周開始于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1次/周,連續注射5次。
1.3觀察指標
術后12周,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關節腫脹、疼痛等基本消失,膝關節功能與結構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膝關節活動度超過130°。有效:關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活動不受限制,但膝關節偶爾出現輕微疼痛感,關節活動度不足130°;無效:關節腫脹、疼痛癥狀依然存在,且膝關節周圍存在明顯痛點,關節活動受到較大限制[5]。術后12周,采取VAS評分對患者疼痛癥狀進行評價,記為0~10分,分數愈高說明疼痛癥狀愈嚴重[6]。術后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Lysholm評分,總計100分,分數愈高說明患者膝關節功能愈優[7]。6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復發率(符合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指征,即可視為復發)。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以SPSS 2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述,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 )表述,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43%)明顯高于對照組(82.00%)(χ2=5.913,P=0.015),見下表2:
術前,研究組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性(t=0.594,P=0.554);術后12周,兩組VAS評分均下降,但研究組評分更低(t=6.403,P<0.001),見下表3:
2.4兩組患者復發率對比
術后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發現研究組復發1例,對照組復發7例,研究組復發率(1.85%)要明顯低于對照組(12.00%)(χ2=4.259,P=0.039)。
3.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存在滑膜增生與慢性炎癥,會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關節功能會受到限制。膝骨性關節炎發于軟骨,但隨著病情發展會伴隨其他病變,包括半月板損傷、滑膜退變等,導致軟骨破壞加重[8]。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它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關節鏡能夠充分觀察關節內部狀況,檢查軟骨改變。在關節鏡下實施清理術能夠將退化、粗糙、不平的軟骨剔除,并清除增生骨塊以及軟骨碎塊,對半月板進行適當修復,從而減少關節機械性摩擦;同時將炎性滑膜清除,能夠有效緩解炎癥反應,緩解局部疼痛及腫脹癥狀,使關節功能恢復[9]。膝關節鏡下清理術雖然能夠有效清除病損組織及炎性介質,恢復關節面平整性,但對關節液調整作用有限。手術也會造成軟骨、創面及滑膜滲血,創面滲出的白細胞會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可能會造成滑膜及軟組織水腫,增加關節腔內壓力,不利于預后,甚至導致病情復發[10]。
本研究中,研究組以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結果表明研究組整體療效要優于對照組(P<0.05),與閆曉東報道結果一致[11];治療后,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張澤等報道結果一致[12]。說明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夠進一步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并改善預后。
玻璃酸鈉為大分子分散性線性糖胺聚糖,它是關節滑膜與軟骨基質的主要成分,由滑膜B細胞分泌,具有保護軟骨、潤滑、維持軟骨黏彈性的作用[13]。事實上,膝關節滑液對于維持膝關節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產生炎性病變的膝關節會產生微粒碎片,膝關節滑液能夠與這些碎片結合,將其消除[14]。通過在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能夠有效改善關節腔內環境,有利于降低關節腔內壓,使滑液潤滑功能得以修復,并營養關節軟骨,還能夠清除炎癥因子,緩解滑膜炎癥反應,從而改善水腫及疼痛癥狀[15]。玻璃酸鈉對膝關節軟骨及具有保護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改善預后。研究中,研究組復發率要低于對照組(P<0.05),也從側面反映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具有產生協同作用,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能夠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復發率較低。
參考文獻:
[1]張盛文,李強,艾雨,等.關節鏡下鉆孔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退行性變的臨床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9):4283-4285.
[2]侯喆,賀鈞.關節鏡下有限清理術聯合得寶松、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關節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刊,2021,56(08):905-906.
[3]李江文,宣懂,李志丹.關節鏡有限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和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21,19(02):84-85.
[4]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18,38(12):705-715.
[5]孫桂旭.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效果及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2):49.
[6]段賢斌,盧小虎,裴志杰.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效果及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04):461-462.
[7]王成海,劉彩霞,李永勝,等.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09):31-33.
[8]馬俊,許志杰.膝關節鏡下手術聯合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早期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9(01):97-98.
[9]孟國華.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價值[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05):141-142.
[10]陳萬松.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J].甘肅醫藥,2018,37(09):818-819.
[11]閆曉東.用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與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4):44-45.
[12]張澤,靳云龍.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07):103-105.
[13]陳浩城.關節鏡下關節清理術聯合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及膝關節功能評價[J].陜西醫學雜志,2018,47(03):344-346.
[14]吳杰,何慶建.玻璃酸鈉聯合膝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2):2921-2923.
[15]陳文忠,侯穎周,李科偉,等.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0,18(02):47-49.